青少年學業壓力是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都無法迴避的問題,並且似乎有不斷增大並呈低齡化趨勢。
對此,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不斷力推課業改革和減負舉措從客觀上減壓,另一方面,青少年和家長也無須談壓色變,正確看待和積極應對學業壓力,完全可以變被動承壓、消極避壓為主動析壓、有效調壓。
過度學業壓力負面影響巨大,適度壓力卻是成長資源
青少年學業壓力並非洪水猛獸,而是一種學業發展的適應性表現。首先,學業壓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避免。
學業壓力是青少年感到學業變化和要求超過自身應對能力和應對資源時的一種失衡狀態,是青少年內在穩態受到威脅(真實或感知到的)時的暫時性狀態。青少年學業發展過程中必然伴隨着一定的學業壓力,青少年和家長應該承認、接納這種壓力。
從心理機制來看,研究表明,壓力體驗的產生過程也是解壓機制的啓動過程。
每一次壓力體驗,實際上都是一次壓力學習經歷。特別是積極應對壓力、成功解決問題的經驗,可以提升壓力應對的效能感,從而獲得壓力免疫力,如果沒有這樣的壓力體驗和應對經歷,則失去了壓力學習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不但不能迴避壓力,相反要嘗試創造具有適度挑戰性的學業壓力情境。
壓力是把雙刃劍,人們通常認為,壓力對青少年的影響是有害的。
的確,青少年感知到較大的學業壓力會直接影響其學業表現,甚至可能影響他們的健康狀況和睡眠質量,乃至出現焦慮、抑鬱等內化問題和網絡沉迷、物質濫用、攻擊行為等外化問題。
但是,壓力的消極影響也存在邊界和限度。
心理學家認為,不同性質的壓力會造成不同的影響,具有一定挑戰性和可行性的壓力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業表現。
根據心理學中的積極塑造者假説,當壓力刺激多次重複作用於青少年時,會帶來一種滯後的學習效應,青少年會對再次出現的壓力刺激做好充足準備,並體驗到積極情感,甚至提高其自尊水平。
同時,青少年學業壓力具有多維屬性。當我們談青少年學業壓力時,往往只聚焦於壓力的強度大小,並因重壓而擔憂,對微壓則並不介意。
事實上,青少年學業壓力具有多維多層屬性:從學業壓力源的效價上看,並非只有我們通常認為的負性壓力,其實很多學業壓力屬於正性壓力(如具有挑戰性的認知任務);從來源屬性看,則有內源性壓力(自身的需要、抱負、期望所致)和外源性壓力(來自於教師、家長、同伴的人際壓力);從持續時間看,相對短暫的急性壓力和良久持續的慢性壓力;而從發生時間看,包括與學業事件同步發生的急性壓力(如考場壓力)和未來學業事件誘發的先行壓力(如考前壓力)。
分析青少年具體學業壓力的具體屬性,進而尋找針對性減壓調壓舉措,比僅關注“壓強”這一單一屬性更為重要。
三類青少年學業壓力必須重點關注
青少年學業壓力因多維屬性而有多元表現,其中一些壓力類型可能會帶來消極影響和心理穩態的失衡,需要我們更多關注。
首先是要重視慢性學業壓力。
在重要考試和比賽、重大學業挫折和失敗等面前,青少年容易產生急性壓力和應激心理,併為自身和家庭高度重視。相對急性壓力而言,慢性壓力持續時間長、壓力源在一段時間內穩定存在,但又不易為自己和他人所察覺和重視。
在青少年學業生活中,諸如作業速度、課堂互動要求、形成性評價等日常性學業挑戰導致的慢性壓力,為青少年所經常、普遍、彌散性體驗。研究表明,當個體長期處於慢性壓力時,與學業任務相關的注意力、工作記憶、高階思維、問題解決和創造力等認知功能會受到明顯的消極影響,甚至引起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的過度激活和失調,損害個體的認知功能。這提醒我們要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慢性學業壓力。
其次要重視複合性學業壓力。
青少年階段是整個生命歷程中的關鍵時期,以經歷生理、心理、社會關係快速發展轉變為特徵。青少年階段除了面臨學業發展任務外,還有青春期發展、人際交往和社會性發展、同一性建構、生涯決策等多重、重要發展任務。這不但帶來多重壓力,並且因為學業發展是青少年期的核心任務之一,也是終身成就發展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基礎,所以,這些壓力集中表現為學業壓力。這就要求我們超越單一的學業層面,而以系統觀來認識和緩解青少年學業壓力。
第三要重視外源性因素導致的內源性學業壓力。
壓力具有社會屬性,研究表明,青少年學業壓力來自於外部環境因素和個體因素的互動。外部因素包括學校、家庭、同伴羣體等方面,如學校中過度的學業負擔、考試難度、教師的高期望、師生疏離和衝突,同伴羣體中對社會評價的渴望以及同伴中壓力的社會傳染等。
其中,父母學業壓力——父母強迫孩子更加努力學習或對孩子的學業成績抱有高期望,可能使子女感受到過多的學習規劃、學業監控和評價性壓力。這些外源性壓力不僅獨立地對青少年產生影響,而且通過相互作用對青少年產生疊加影響。更主要的是,外源性壓力容易轉化為內源性壓力,青少年為實現家長和教師期望或超越同伴,不斷給自己施壓,一旦未實現外在期望或超越同伴,容易產生內疚、自責、羞愧、無望等消極體驗,久之可能形成消極自我概念和低自尊。
提升心理彈性,改善對壓力的認知
承認和接納壓力,高度重視更具消極影響的壓力,當壓力產生時通過適當的途徑宣泄、表達、轉移,這些都是積極應對青少年學業壓力的表現。但如何實現壓力的動力轉化、發揮壓力的成長資源功能,則更要增進青少年內外部發展資源,提升青少年的應壓抗壓能力。
一是涵育內部發展資源,提升青少年心理資本。
心理資本作為重要的青少年積極內部資源,是青少年健康發展的重要預測源,代表着積極改變和良好適應的心理能力。
心理資本包括心理彈性、樂觀、希望和自我效能感,其獨立作用或聯合作用都有助於青少年“不怕壓”“壓不怕”。以心理彈性為例,美國心理學會曾將其定義為個人面對逆境、創傷、威脅或其他生活壓力和挫折的良好適應,而在學業領域,有心理學家在2008年提出“日常性學業彈性”概念,即學生成功應對課堂學習任務難度大、作業時間緊、考試成績不理想等日常學習活動中典型的學業挫折、挑戰和壓力的能力,也就是慢性學業壓力的應對能力。
研究表明,在壓力情境下,日常性學業彈性高的青少年更傾向於採取適應性、問題解決性應對策略,而低學業彈性水平的青少年更容易採取非適應性、非建設性應對策略。當然,內部發展資源還包括積極思維、社會情感能力、學業價值觀、學業行為管理等。
總之,學校和家庭有意識地培養青少年的日常性學業彈性等內部資源,可謂積極應對學業壓力、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治本之策。
二是賦予外部發展資源,提供青少年社會支持。
外部發展資源代表了有利於青少年健康發展的環境特徵,青少年在家庭、學校和社區等多重環境中獲得的重視、關愛、肯定、鼓勵和接納等社會支持,是最重要的外部發展資源之一,不但可直接削弱學業壓力的外源性因素,而且可促進內部資源的增長。
家庭是青少年最直接的微觀社會支持系統,最近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情感支持調節了師生關係與學業壓力的關係,當父母的情感支持程度較低時,儘管師生關係良好,青少年也可能會產生學業壓力,而建立家校聯合制度有利於改善學生對壓力的感知。
家庭成員日常生活中的面對面互動和共同學習經歷也十分重要,神經科學研究發現,面對面的互動更能釋放完整的神經遞質,哪怕只是眼神交流、握手或擊掌,都足以釋放催產素、提升信任水平、降低皮質醇減少壓力。
在家庭建設方面,除了轉變父母教養方式、調節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期望外,也要通過重建家庭的學業信念、優化溝通模式來提升家庭彈性,發揮家庭作為一個整體來共同應對壓力的能力。
作者:陳寧(作者為上海師範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姜澎
圖源:文匯報資料照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