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 個帝王版大逃殺。
不得不説,這個設定很有趣,因為在這種密室環境裏,很多東西都不管用了。
不管是略輸文采的秦皇漢武,還是稍遜風騷的唐宗宋祖,他們背後頂着的那一系列諸如千古一帝、開國帝王的光環,那都不管用。因為在這間密室裏,需要的是如何生存下去,比功績、比名望、比治國只雄才大略,那都沒用。
這裏只需要兩個技能,一個是拳頭,一個是心計。
首先心計上,這幾位估計都是個中好手,談不上誰忽悠誰。
秦始皇嬴政,十三歲登基,小小年紀,不僅扳倒了權傾朝野的疑似親生父親呂不韋,還能實現對秦國的掌控,最終一統天下,成為千古一帝。其心智計謀,非常人可比。
而漢武帝劉徹,同樣也經歷過少年奪權,外戚竇氏一脈,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而那一道推恩令,更説明這個人有多腹黑。
唐太宗李世民那就更不用説了,無論是於太子爭權,還有後來的撫平天下,都表現出了極高的情商智商,以及腹黑能力。
而宋太祖趙匡胤,雖然看起來少了些狠辣殺戮,但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足以説明其心計,這個手段不是一般人玩兒得出來的。
所以,這四個人都是絕頂智慧,沒有誰比誰傻。而且密室裏面的操作空間太小,利益糾葛不大,基本談不上誰能忽悠誰,誰給誰賣命,大家無非就是為了自己。
所以,更多的還是要看拳頭。
而如果要比武力值,宋太祖趙匡胤無疑是四人中的最強者。武將出身的趙匡胤,是一個被皇帝給耽誤了的武學大師。他那一手盤龍棍,舉世無敵,早年流浪的時候,就以一根棍棒闖蕩江湖,常常是一人一棍,衝入敵陣,打下四百軍州,後人更以他的棍法作為棍法武功之開山鼻祖。當然,也許密室裏沒有棍子,但趙匡胤還有一套壓箱底的太祖長拳,那可是被奉為中國古代六大拳術之首的存在啊。
明代戚繼光把“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作為第一名進行訓練和學習,至今太祖長拳也還有人學習,經久不衰。
所以,論打架,趙匡胤可以把這裏的人一個個全給打趴下。
但是這裏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往往在這種環境下,最強的人反而是最先死的。因為趙匡胤的實力遠超他人,秦始皇他們如果想要活下去,必須得聯合起來,趁其不備,把趙匡胤給弄掉。
所以,趙匡胤大概率是最先被淘汰的。
趙匡胤被淘汰後,剩下的三人中,首先被淘汰的應該是秦始皇或者劉徹。
從實力上來講,唐太宗李世民無疑是最強的,漢武帝劉徹次之,秦始皇最弱。因為這三個人裏面只有李世民是真正經歷過戰場的殺伐洗禮的,當初唐朝的大半天下可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但劉徹與秦始皇很難有聯合的可能性。因為漢武帝的先祖劉邦,乃是滅亡秦國的罪魁禍首,二者有着一定的仇恨。
為了防止被背後捅刀子,他們二人很可能會事先考慮解決對方。而這裏面無疑是劉徹的勝率更大。因為據郭沫若考證,秦始皇這個人體弱多病,甚至於患有雞胸,所以身體一直不好,死得較早。
在《史記》中有記載:
“秦王為人,峯準,長目,摯鳥膺,摯,豺聲。”
郭沫若據此分析,秦始皇有生理缺陷:“峯準”就是馬鞍鼻,“摯鳥膺”就是現代醫學的“雞胸”,“豺聲”表明氣管炎;其胸形、鼻形變異與氣管炎常發,顯示他是個軟骨病患者。而且始皇帝是一個在緊急情況下,不僅連劍都拔不出來,而且他還能忘了自己手上還拿着劍的人。
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戰國策·燕策三》
當然,如果密室裏面有柱子,那麼結果可能就會不一樣了。畢竟秦始皇的繞柱反殺聞名已久,很可能會依靠風騷的走位,幹掉劉徹。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戰國策·燕策三》
但無論怎樣,最後剩下來的那個人,鐵定不是李世民的對手。畢竟人家是可以拉開巨闕天弓的大力士,在這種密閉環境中,暫居絕對的優勢。李世民年輕時力大無比,刀槍劍戟樣樣精通。其中射箭乃是李世民的看家本領,他用的是一張兩米長的巨闕天弓,弓力足,射程遠,殺傷力強大。
李世民對自己的箭術很自信,虎牢關之戰時,他對尉遲恭説:“我拿着弓箭,你手持馬槊相隨,即使有百萬大軍又奈我如何?”
所以李世民很可能是最後活下來的那個人。
當然,不排除秦始皇和漢武帝摒棄前嫌,暫時結盟,一同對付最強的李世民。畢竟都是聰明人,幹掉李世民之後,自己活下去的希望才會更大。
但即使是一打二,我都依然更看好李世民。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李世民這個人的狠辣程度,遠不是漢武帝和秦始皇所能相比,畢竟是連自己親哥哥都能親手射殺的人。
所以無論兇狠程度以及手上實力,李世民都要更勝一籌。而實力和心境的雙重優勢,很可能會讓李世民成為最後活下來的那個人。
當然,這些都只是大概率,畢竟這些人,都不是弱者。萬一趙匡胤不給機會,直接將三人亂拳打死,遊戲也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