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臨近,世上畢竟老闆是少數,打工仔是多數。故此,大多數人迫切期望老闆大發慈多發年終獎,越多越好,免得囊中羞澀而影響過節情緒。現在,每個公司績效考核制度都比較完善,能達到“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效果,即對公司貢獻越大,則拿到手獎金越多,説不定,老闆賞識你能力而還特發“大紅包”- 額外獎金。
其實,三國時期蜀漢政權如現代集團公司,董事長為政權大佬劉備,身為丞相的諸葛亮相當於集團首席執行長官(CEO),頂級打工仔。大家都熟悉,文武兼備、高風亮節、輕財重義的諸葛亮為蜀漢集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貢獻極大。
▲劉備
那麼身為人主的劉備,不可能無動於衷,應該有表現吧。三國三大巨頭之一,精於人情世故的劉備肯定有激勵,不然侮辱其梟雄稱號。但,問題是畢竟諸葛亮不同於我們凡夫俗子,對錢財不特別感冒,只是熱衷於事業的“工作狂”,尤其看重老闆的信任。善於知人善任的劉備,不可能不知其中奧妙,接着就會出現有意思的問題,果真劉備充分信任過諸葛亮了嗎?
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 《三國志》
諸葛亮,從建安十二年(207),跟隨劉備出隆中起,至建興十二年(234),五丈原去世,為蜀漢集團共服務二十七年,近三十年。兩人相輔相成共謀時間分為創業初期(207-214)、中期(214-221)、後期(221-223)三個階段,逐步瞭解一下。
創業初期
▲劉備三顧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已經是飽經滄桑的四十七歲中年人,相反諸葛亮為年富力強的二十七歲青年人,年齡相差整整二十歲,正好隔一代,事實就是兩人差一輩。然而身為父輩的劉備委身親自去三次偏僻的隆中茅草屋,終於聘請當時並不是赫赫有名的後輩小生諸葛亮,可謂其誠意滿滿。
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三國志》
諸葛亮也誠心誠意地對待劉備,並向劉備獻出“隆中對”,從而樹立蜀漢集團今後發展戰略,還提出先據荊州後圖益州,聯合東吳抵抗曹魏,最終復興漢室的具體戰略路線方針。
此時,對於屢戰屢敗,奮鬥二十幾年仍無立錐之地的劉備來講,諸葛亮的加入就如雪中送炭。首先,按《隆中對》方針,派遣諸葛亮到柴桑(江西九江)説服孫權,聯合抗擊曹魏,結果相當令人振奮,不僅在赤壁大敗曹魏,還相繼佔據荊州南部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終於擁有自己大本營。
▲諸葛亮
知人善任的劉備,根據諸葛亮善於治理的特點,任命諸葛亮為軍事中郎將,統管除武陵郡外其它三郡,徵調三郡的賦税,以之補充軍需。此時,跟隨劉備多年的趙雲兼任桂陽太守,説白了頂頭上司就是諸葛亮,不難看出劉備對諸葛亮是多麼信任。兩人相輔相成,展現了君臣魚水深情,以致於劉備好兄弟關羽、張飛大發醋意,劉備還親自解釋才消除誤會。
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税,以充軍實。>>> 《三國志》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三國志》
創業中期
▲蜀漢屬臣
劉備成功入主益州之後,升任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鎮守後方大本營成都做後援,自己在外擴疆拓土,兩人一內一外,以致蜀漢集團“足食足兵”。
還採納諸葛亮的“以法治蜀”主張,劉備命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李嚴等五人共同研究制定《蜀科》,從而厲行嚴刑峻法,打壓官僚、豪強,扶植農民,大力發展生產,緩解內部矛盾,逐步穩定益州局勢。
此時的劉備團隊人才濟濟,武將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吳懿、黃權、劉封、孟達等等;文臣有諸葛亮、法正、彭羕、劉巴、費觀、董和、蔣琬、費禕等等,劉氏集團事業逐漸步入快速成長期。
隨着蜀漢集團的逐漸壯大,古代專制體制下,身為凡人的劉備也避免不了大多數皇帝們的煩惱-如何保證其絕對權力?劉備苦思冥想之後,終於出手了,無非就是被世人所稱呼的“帝王術”,跟其他皇帝招數大同小異,其核心點為權力制衡,即屬下分成兩個或者多個派系,相互競爭,甚至打擊對方,不讓一家獨大,就是權力分流而對皇帝的權威形不成威脅。
此時,劉氏集團中存在四大派系,其一為關羽為首的元老派,其二為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其三為法正、李嚴等東州派,其四為黃權、李恢等本土派(益州派),其中荊州派人多勢眾,逐漸掌控集團核心權力,其他三個派系無法形成抗爭。
▲法正
於是,為了搞權力平衡,劉備選擇東州派法正迅速扶植,以此想削弱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權力。入主益州之後,任命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成為劉備身邊炙手可熱的紅人。
以致於,以厲行嚴刑峻法、大公無私而聞名於世的諸葛亮,當時對於法正的一些違揹人心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為其行為編制一些“荒唐理由”申辯,與以往諸葛亮奉行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人在職場,身不由己。”老闆背後撐腰,聰明絕頂的諸葛亮也束手無策。
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啓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初,孫權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亮又知先主雅愛信正,故言如此。 >>> 《三國志》
此時,劉備對諸葛亮的某些想法持有懷疑甚至否定態度,特別是與東吳的外交方針上。諸葛亮深知,與曹魏相比蜀漢和東吳實力差距太懸殊,只有聯合才是生存之道,所以一往如既主張與東吳聯合。
▲孫權
但是,劉備不以為然,入主益州之後,以耍流氓方式拒絕,東吳歸還之前所借荊州要求,還親率五萬兵卒南下公安,準備與東吳爭奪荊州南部三郡,雖曹操征討漢中而蜀漢與東吳和平分割荊州,但是錯失攻佔益州咽喉漢中佳機,反而被曹魏搶先一步佔據,還為今後丟失荊州埋下伏筆。
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 >>> 《三國志》
之所以,諸葛瑾出使蜀漢之後,未與親弟相面,或許是諸葛亮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解,與哥哥諸葛瑾事先商量的結果吧。此時,劉備對諸葛亮主張持懷疑態度,未給予充分信任,還有意壓制。
▲諸葛瑾
甚至,佔據漢中之後,劉備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此時,諸葛亮在原地踏步還是軍事將軍。在東漢末年,雖然尚書令官職低於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但是實際掌管朝政。如王佐之才荀彧為東漢政權(實際曹氏集團)尚書令,故此明眼人一眼看出,劉備的用意-有意捧場法正,故意壓制諸葛亮。
不幸,法正被任命為尚書令第二年就去世,為之劉備痛哭流涕幾日,還獲諡號為翼侯-劉備在世時,唯一為屬下封的諡號,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也未曾受過此等待遇。法正此人,雖品德不佳,但能力絕對超一流,故此,劉備以法正制衡諸葛亮,身為專制時代君主,一方面是無奈之舉,另一方面也是無可厚非事情。
創業後期
▲劉備和諸葛亮
劉備登基之後,任命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死後,領司隸校尉,看起來,老闆劉備完全放手讓員工諸葛亮盡情發揮其能力。其實不然,此時,法正已去世,同年關羽、黃忠也相繼去世,蜀漢四個派系中,失去主心骨的東州派、元老派,已經徹底無法與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抗爭,一直處在蜀漢政權邊緣未能得勢的益州派更不用講。
雖然身為君主的劉備,也不是萬能,只能順着大勢所趨,給予諸葛亮名分和權力,但未必是誠心誠意,也是無奈之舉。之後,劉備不顧羣臣反對,執意發動夷陵之戰或許還説明一些微妙的利害關係。
雖諸葛亮沒有像趙雲一樣直接向劉備提出反對之聲,但夷陵之戰後,其慨嘆聲中,“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不難發現,看似嘆惜法正的早逝,其實心中指責劉備不應該發動夷陵之戰,若不慘敗則不會掏空家底而使蜀漢國力空虛。
▲趙雲
此時,劉備看似充分信任諸葛亮其實不然,發動夷陵之戰就是對諸葛亮聯合東吳主張的公然否定,但是其結果是相當悲慘,以致於導致蜀漢政權實力一泄千丈而最先滅亡。
夷陵之戰後,劉備退回白帝城,再沒有返回成都,而是讓諸葛亮坐鎮全權管理。或許此時的劉備後悔至極,可是覆水難收,已走得太遠,無法回頭,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曾經的“不倒翁”劉備這次再沒有挺過來,鬱憤而病倒。
章武三年(223)春,召入諸葛亮託付後事,俗話説,“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雖然有點遲,但此時劉備是給予諸葛亮絕對的信任。
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三國志》
結語
▲諸葛亮
之後,諸葛亮也沒有辜負劉備信任,盡心盡力輔佐後主,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世人稱之為“千古忠臣”揚名後世。
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以“初期的誠心誠意,中期的半信半疑,後期的絕對信任。”概括吧,兩人雖中間發生一些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而產生一些隔閡,但最終的結果還讓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