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越秀區農林下路小學,寒假託管班新開設烹調課。圖/新華社客户端截圖
隨着期末考試陸續結束,各地中小學生將迎來“雙減”後的首個寒假。據報道,今年寒假,不少學校以探究學習、勞動教育、小組合作、親子活動等多種形式,設計了各類有意思的寒假作業。
這個寒假,不僅是“雙減”後的首個寒假,也是實行“史上最嚴”防沉迷規定後的首個寒假。“雙減”要求,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都不能在寒暑假、節假日、雙休日開展培訓,這意味着2022年的寒假,將不再有任何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史上最嚴”防沉迷規定要求,遊戲平台只能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網絡遊戲服務,有媒體計算,這個寒假中小學生只能玩遊戲14個小時。
不能上學科類培訓班,最多隻能玩遊戲14小時,寒假生活怎麼安排?這對監管部門、學校、家庭和社區,都提出新的考驗。應該各司其職,形成合力,讓“雙減”後的寒假生活,真正屬於每個學生,過得有意義而且精彩。
不少人擔心,“雙減”後的首個寒假,雖然公開的學科類培訓不能再進行,但對學科類培訓有需求的學生家長,會給孩子請“私教”、送孩子去地下的培訓班。還有人擔心,雖然有“史上最嚴”防沉迷規定,但如果未成年孩子可以方便地從網上購買到二手賬號、租號,就可以“完美”地繞開防沉迷系統,不受限制地每天玩遊戲。如果真的出現假期中,孩子每天事實上還在學科培訓中度過,還可以整天玩遊戲,表明這個寒假並沒有出現新氣象,反而出現更多新問題。
所以,假期更要嚴格落實“雙減”和“防沉迷”規定。前不久,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各地教育部門做好寒假期間“雙減”工作,要求各地嚴防義務教育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違規開班、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超範圍開展學科類培訓、變相違規培訓等行為。
而對於落實“防沉迷”規定,除了強化遊戲平台的責任之外,也要嚴格治理租售賬號交易。其關鍵在於應該實行每次玩遊戲必須進行身份識別的規定,否則未成年人用成人賬號登錄,就根本不受任何限制。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豐富多彩的假期活動,疏導學生的培訓需求,分散學生對遊戲的關注,把學生從沉迷遊戲中解放出來。很多學生以前的假期生活,就是“上培訓班+玩遊戲”,現在這兩者都被嚴控,就需要用更有意義的活動來填補、替代。
學校應該給學生布置創新性、實踐性的假期作業,對作業內容要進行科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重視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而家長怎麼對待這個寒假,給孩子安排假期生活,也很關鍵。孩子不去上培訓班,無所事事,這是家長所不能接受的。可如果家長沿着以前的思路,給孩子安排培訓,這又是違反“雙減”規定的。為此,要對家長如何安排孩子“雙減”後的首個寒假生活,進行積極指導。
1月14日,瀋陽二十中學舉行冰雪運動競賽。圖/IC photo
不少家長習慣了一到假期就送孩子去培訓班,而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共同策劃設計有意義的活動。這不但導致親子關係淡漠,而且也導致很多學生沒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學習之外的主要“消遣”方式就是玩遊戲。家長應在尊重孩子自主權的基礎上,和孩子共同設計涵蓋閲讀、藝術、體育、勞動等內容的寒假生活,增加親子陪伴,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讓學生們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社區的作用也不可或缺。一到放假,有的孩子就成為“假期孤兒”,父母要上班,沒辦法把孩子帶去,可讓孩子獨自在家也不安全,這也是之前不少家長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訓機構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實“雙減”,減輕家長的後顧之憂,這就需要發揮社區的作用。
社區要給所有放寒假的孩子提供有意義的去處,如開設寒假公益託管班,聯絡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少年宮等公共資源對學生免費開放,聘請志願者和專業人士,組織學生開展公益的興趣活動。“雙減”之後,社區開設假期託管班、開放社區資源,應形成長效機制。
“雙減”後的首個寒假,是觀察“雙減”成效的重要窗口。讓學生擺脱學科類培訓、遊戲,度過有意義的寒假生活,形成寒假生活新氣象、新生態,需要全社會的合力。
作者 | 熊丙奇
編輯 | 遲道華
實習生 | 呂怡然
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