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是個所有人都充滿濾鏡的城市,但其實身邊充滿美與愛,無所謂巴黎,無所謂哪裏,我們的日子都可以像在巴黎那樣
巴黎,是個所有人都充滿濾鏡的城市,但其實身邊充滿美與愛,無所謂巴黎,無所謂哪裏,我們的日子都可以像在巴黎那樣熠熠生輝。
一本名為《In Paris》的書,帶你開啓一段浪漫的法式之旅,巴黎女人眼中的巴黎是什麼樣的呢?
她們記錄了20個在巴黎生活的女人關於生活與愛的態度和故事,她們個性迥然,這種“無可替代”的風情,想必就是“it girl”中“it”所代表的意義吧。
她們會在週末挎上草編包去市場挑選一箇中古的花瓶,再買一些鮮花或者摘一些小野花搭配。
拿着一份報紙或雜誌在街邊的咖啡廳吃着有機的健康食物,遇到喜歡的人和物也會隨手用Olympus記錄下來。她們的愛也很簡單純粹,可能在傍晚喝酒的時候與他一見鍾情,可能發生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畢竟巴黎是一個空氣中都懸浮着浪漫的城市。
French Chic 風靡社交媒體十餘年,早已不僅僅是最初的紅唇、捲髮、碎花裙了。也許我們可以通過穿搭改變成看似法式的女孩,但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法式的態度,這種態度是一種隨性、自在、自信,從穿搭以及生活中的小事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覺得巴黎女孩應該是自由的,不用在乎他人的眼光,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們都討厭那些嚴格又膚淺的‘美’之定義,讓人變得優雅和更有女人味兒的方式有上千種。”
她們不是用奢侈品堆砌出來的,她們的光芒是即使身穿vintage商店裏淘出來的衣服也可以悠然自得、自信滿滿。
“我們都討厭那些嚴格又膚淺的‘美’之定義,讓人變得優雅和更有女人味兒的方式有上千種。”
法國女人的妝容簡單卻不失精緻,不誇張的粉底和修容讓整個面部看起來更自然純真。比起千篇一律的濃妝豔抹,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風格。
不掩飾自己那些所謂的缺陷,真正地做到與自己和解。
胖女孩也是很有魅力的,不遮瑕的臉上有着星星點點的雀斑更顯得慵懶,皺紋和白髮也帶有沉澱歲月的美。
“一個女人的生命力並不侷限於年輕的歲月,在變老的過程中,不依靠整容,她依然可以活得很摩登且充滿吸引力。”
法國女人總是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做到專注於自己,不為外界的隻言片語所改變。
在巴黎的街上,沒有“奇裝異服”的概念,無論穿什麼,都不會有人judge你,尊重每一種審美,畢竟“美”並不是可以定義的。
她們的時尚是可以傳承的,很多單品都是媽媽那個年代留下來的,那種被歲月沉澱的美,是不可複製的,不用擔心撞款,這是獨一無二的。
巴黎的每一家vintage店都會給你意外的驚喜,除了淘到心儀的單品,精緻的老闆可能是很多設計師的好朋友,別覺得驚訝,這裏是巴黎。
她們總是有自己的dress code,去party時穿什麼、去上班穿什麼、遛狗穿什麼都是井井有條的,每一個女孩都是多面的。“她們一直過着這種隨時奉命的生活,喜歡以一種突然卻又恰如其分的方式翻開生活的每一頁。”
巴黎的慢生活中的慢字,也不能讓她們邋里邋遢,而是將慢字賦予給生活足夠的熱愛與空間,下午悠然地在咖啡廳看一本書,在街邊的花店買一些鮮花回家裝飾,在路口的唱片店買一片黑膠唱片,生活是值得被熱愛的、充實的。
“巴黎女人相信,無論是住在一套豪華公寓裏,還是窩在一間小閣樓上,把自己的家打理得極其舒適且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無論是為了在週五和週六的晚上工作,做做白日夢,還是偶爾犯一下拖延症,或是和朋友找找樂子,我們都會為家裏添置蠟燭、墊子、舊書和鬆軟的沙發。要知道,當有人來造訪的時候,這樣的家庭氛圍會很不錯。”
法式風格的傢俱和裝修,早已風靡全球了,這也源於她們真的很享受在家的每分每秒。家不僅僅是吃飯和睡覺的地方,還是心靈和身體的避風港,家裏的每一個角落都是精心設計裝扮過的,家裏的風格也體現了她們的品味。
在巴黎住過的每一個民宿,一進門都有一股淡淡的、獨特的香氣。木質調、花香等,全身心都可以得到放鬆,細節處的精緻真的很加分。
點上一炷蠟燭,倒上一杯紅酒,裹着毯子看看落地窗外的落日餘暉,這一刻真的是想想都很愜意吧。
法國有一句諺語:1分鐘有60秒,而我對你的愛卻有80秒,每分鐘都多愛你20秒。
法國人的浪漫彷彿是刻在骨子裏,流在血液中的,不害羞於表達愛意。
這和美國人的熱情又不一樣,是一種綿長的、温柔的愛。
浪漫的愛情總是讓她們神魂顛倒,沒有愛情的生活彷彿不是真正的生活。
“每當在街頭遇到一個人以後,巴黎女人就會覺得,哎呀,好像立馬就不能想象沒有‘他’的生活了。這樣的遭遇也可能只會發生在巴黎街頭吧。也許是因為巴黎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能讓人們抒發自己的感情吧。”
堅定自己的真心,永遠不要羞於表達,也不要在感情中否定自己,將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愛也要坦坦蕩蕩。
巴黎是讓人憧憬的,如果你曾經在那裏生活過,那你將會時不時地懷念那個地方。巴黎女人的很多方面都是值得學習的,尤其是那種自信,這是光學穿搭學不來的,丟開衣服這層殼子,往內挖掘,更讓人沉迷。
編輯/Sika
文字/Sika(本文中加引號的部分段落摘自《In Paris》)
圖片部分來源/P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