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線下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均已壓減八成以上,教育部舉報平台接到的舉報從8月到11月減少近半,98.7%的教師參與輔導答疑,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佔比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教育部昨天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聚焦解決羣眾急難愁盼,教育部一方面推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一方面推進“雙減”任務在學校落地見效,有力促進學生學習迴歸校園,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
資本大幅撤離校外培訓
經過各方不懈努力,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目前全國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3.8%,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4.1%。留下的培訓機構一部分轉為非營利性機構,實行政府指導價,為羣眾提供公益服務;不適合轉非的將被進一步註銷。培訓市場虛火大幅降温,廣告基本絕跡,資本大幅撤離,野蠻生長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全社會支持和認可“雙減”改革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鞏固成果防反彈,消除盲點找問題,提高水平抓突破,持續深入推動校外培訓治理落地見效。
此外,針對校外培訓機構“退費難”和勞動用工風險排查不全問題,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近期對10個省市開展了專項督辦,並在“微言教育”“中國教育督導”微信公眾號和“中國教育發佈”客户端開設舉報專欄,接受羣眾實名舉報。對8月份的8000條有效舉報線索要求相關省市逐項核查,目前已辦結70%,其餘未辦結的30%主要涉及退費問題。因退費問題涉及合同雙方,有的需要多個部門協同核查,辦結需要一定時間。從舉報平台數據看,11月份共收到舉報線索4280條,數量大幅下降。
90%以上學生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
推進“雙減”任務在學校落地見效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各地各校基本實現了課後服務“5+2”全覆蓋,課後服務時間不僅指導學生有效完成書面作業,做好答疑輔導,還普遍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普、體育、藝術、閲讀、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有91.7%的教師參與提供了課後服務,還遴選聘用了20餘萬名符合條件的社會專業人士參與學校課後服務,基本滿足了學生不同學習需要,自願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比例由上學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有力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迴歸校園,有效解決了家長“三點半”接孩子難問題。
同時,校內作業總量和時長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各校普遍(99%以上)制定了比較完善的作業管理辦法,建立了作業公示制度,學校作業總量和時長調控基本達到了規定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佔比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不少地方通過制定分學科作業設計指南、開展作業設計大賽和優質作業展示交流活動,着力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問題得到初步解決。99.6%的學生家長反映,本學期教師沒有再給家長佈置作業或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72.7%的家長反映教育焦慮有所緩解
“雙減”以來教育部推動學校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99%以上的學校建立了教學基本規程,認真執行教學計劃,注重強化教學管理、教研備課、教學評價,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99%以上的學校做到了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注重做好幼小銜接、小初銜接;普遍建立了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制度,98.7%的教師參與了輔導答疑,切實做到減負提質,保障學生學業質量。
國家統計局在秋季開學後的專題調查顯示,73%的家長表示孩子完成書面作業時間比“雙減”前明顯減少,85.4%的家長對學校課後服務表示滿意。媒體調查顯示,72.7%的家長反映教育焦慮有所緩解。學校直報平台收到了7714萬份家長無記名調查問卷,97.3%的家長反映對學校減負提質工作表示滿意。
文/本報記者 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