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大一新生,怎麼就“浪費教育資源”了?

  據上游新聞報道,日前一位52歲退休大叔到武漢某高校報到,引發輿論關注。學校工作人員第一次見到孩子送家長來報到的情況,以致校門口執勤的五位老師,有三位要求檢查他的錄取通知書。顯然,很多人難以置信,52歲的人竟然是大一新生。大齡升學,本來屬於個人選擇,有人稱讚他“活到老學到老”,也有人質疑他“浪費教育資源,應該把機會留給年輕人”。

52歲的大一新生,怎麼就“浪費教育資源”了?

圖片來源:魯新林(中)和他的室友。圖片來源/極目新聞 轉自澎湃新聞

  這位“高齡新生”名叫魯新林,從接受媒體採訪的情況來看,他確實一直以來都有個求學夢。在工作多年後,因為身體原因,他辦理了病退,但退休之後的他沒有閒着,反而努力學習,經過一番準備,在2022年的湖北高考中考了411分。雖然這不是一個多高的分數,但對他這個年齡的人來説,已經是十分可貴的成績了,相比他考出的分數,他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是更加令人欽佩的,也是值得年輕人學習的。

  “活到老,學到老”正是學習型社會的理念,如今不論是國家層面還是民間社會都提倡終身學習,但能夠堅持終身認真讀書、甚至退休之後還要攻讀學位的人,卻是鳳毛麟角。魯新林無疑是個很好的表率,但通過媒體報道,我們能夠發現,在他堅持求學的過程中,同樣充滿了艱辛,他畢竟年齡較大,身體有時候吃不消,扛不住太重的備考壓力,但他還是堅持走了下來。

  而且,魯新林的心態特別好,當記者問他“和比你孩子還小的同學待在一起,還習慣嗎?”他卻説:“和室友相處愉快,我不讓室友喊我叔,他們都喊我哥呢。”面對外界的質疑,他表示:“現在倡導學習型社會,青少年要學,難道我們中老年人就不學了?”

  或許正是這樣的良好心態,才讓魯新林堅定了學習的信念。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得擺正姿態:不需要跟任何人比較,只需要跟自己的過去比較,只要能進步一點點,就值得認可,就理應繼續堅持走下去。再者,就是堅忍不拔的意志與濃厚的學習興趣。魯新林沒有選擇可能更適合自己年齡段的夜校或老年大學,而是與比自己年輕幾十歲的孩子們一起在高考賽場上競爭,就説明他不僅想繼續求學,還想體驗大學單純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近年類似魯新林這樣的“高齡新生”不時見諸報端,每一個有夢想並且能夠持之以恆地追求理想目標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我們也祝福和鼓勵他們,從當前教育資源來看,隨着國家對於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求學者能夠獲得的資源比過去充足太多了。像魯新林這樣的求學者,早年求學路上或許存在一些遺憾。如今升學機會增多,而社會能夠提供的教育資源也愈發豐富與多樣。

  尤其是互聯網教育的進步,讓很多人可以足不出户就聆聽名校名師的教誨,與頂級高校的師生們一起在網上交流和學習,還有各種電子書、科教類電視節目和科普類網絡視頻,也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今天,“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正在逐步建立,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從知識中獲得讓自己進步的力量。

  從這個意義上講,認為52歲的大一新生浪費教育資源的人,要認識到當下教育環境的變化,不妨多去理解和欣賞他們身上終身學習的精神,共同融入全民共建學習型社會的熱潮,在不斷學習中助力自己的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8 字。

轉載請註明: 52歲的大一新生,怎麼就“浪費教育資源”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