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圍殲戰:80個師、28個裝甲旅被全殲,65萬人被俘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經典

二戰時期的基輔戰役是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圍殲戰,在這場戰役中,蘇聯被圍部隊為西南方面軍第5、第6、第12和第26集團軍以及南方面軍的第9和第18集團軍,共計80個師(69個步兵師和11個騎兵師)外加28個裝甲旅,75.2萬人,其中第5、第6、第12、第26集團軍被德軍全殲,第9、第18集團軍一部被殲,65萬人被俘,最後僅有1.5萬人從包圍圈中逃脱,這其中就包括謝苗·布瓊尼元帥、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元帥以及政治委員赫魯曉夫,德軍繳獲坦克900多輛、大炮4000多門和3500多輛作戰車輛,蘇軍損失慘重,蘇德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地面戰爭,在這場對決中,雙方都拼盡了全力。


1941年,希特勒在侵佔歐洲大多數國家後,野心急劇膨脹,在經過周密策劃後,他將目光對準了蘇聯,為此他親手製定了滅亡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巴巴羅薩計劃”的內容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閃電戰”從三個方向向蘇聯實施迅猛而深遠的突擊,在佔領蘇聯首都莫斯科、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和第三大城市基輔等城市後,把蘇軍主力消滅在西部地區,爾後向蘇聯腹地長驅直入,進抵阿爾漢格爾斯克、伏爾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線,並用空軍摧毀烏拉爾工業區,從而擊敗蘇聯。希特勒在未能擺平英國的情況下,悍然發動了對蘇聯的戰爭,不曾想由此陷入敗局,但在初期,機動靈活的德軍仍是碾壓式暴打僵化老舊的蘇軍,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就殲滅了蘇軍500多萬人,這其中,基輔戰役也成為德軍圍殲蘇軍最經典的戰例。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下令實施“巴巴羅薩”計劃,德軍以146個師,3580輛坦克,4980架飛機向蘇聯發起閃電式突然襲擊,蘇德戰爭爆發,入侵德軍分為3個集團軍羣:北方集團軍羣26個師由勒布元帥指揮,從東普魯士出發,穿越波羅的海三國,以列寧格勒為目標;中央集團軍羣49個師由包克元帥指揮,從華沙地區出擊,經佈列斯特--明斯克--斯摩稜斯克,直取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羣39個師由倫斯德元帥指揮,穿過一望無際的烏克蘭麥田,以基輔為目標。可笑的是,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出台半年後,蘇聯竟然還渾然不知,1941年5月1日,斯大林還在紅場舉行閲兵,紀念國際勞動節,雖然英國以及蘇聯的特工曾多次向斯大林彙報德軍將進攻蘇聯的消息,但斯大林卻認為,在英國和德國的戰爭尚未分曉之前,德國是沒有能力進攻蘇聯的,他甚至懷疑這是英國間諜為把蘇聯拉進戰爭而捏造的謊言,因此根本未作任何準備,這也是蘇軍一開就被德軍打得一敗塗地的根本原因。


德軍在實施“巴巴羅薩計劃”後,在北部及中部戰線都獲得巨大的成功,只是在南方留下一個巨大的突出部,在這裏有一支龐大的蘇軍,包括幾乎整個西南方面軍,德軍在烏曼戰役中雖然取得很重大的勝利,但大部分蘇軍在元帥謝苗·布瓊尼的指揮下仍然駐守在基輔一帶,對德軍形成威脅,由於蘇軍大部分裝甲力量已在烏曼戰役中被消滅,因此他們缺乏裝甲及機動力量,1941年7月5日,德軍南方集團羣開始圍攻基輔,7日,德軍以坦克兵團為第一梯隊,很快就突破了蘇軍在新米羅波爾以北的防禦,傍晚奪佔了別爾季切夫,次日,又在沃倫斯基新城以南實施突破,9日,奪佔了日托米爾,11日,坦克第1集羣先遣部隊在兩晝夜內前進110公里,進抵基輔以西15—20公里的伊爾片河。


此時,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大將敏鋭地發現了德軍的陰謀,他建議斯大林放棄基輔,將西南方面軍撤到第聶伯河對岸,以避免被德軍合圍,然後全力保衞莫斯科,但遭到斯大林的斷然拒絕,隨後朱可夫被解除總參謀長職務,擔任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16日,德國中央集團軍羣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兵團攻佔了斯摩稜斯克,扣開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門,正當古德里安等德軍官兵躊躇滿志地準備殺向莫斯科時,卻接到了希特勒暫時放棄進攻莫斯科的命令,希特勒將烏克蘭和列寧格勒為主要進攻目標,他始終認為這兩個目標要比莫斯科具有更大的重要性,於是他不顧其他將領的再三勸説,堅持對基輔附近的蘇軍進行一個大包圍戰,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他是“閃擊戰”的創始人,也是“德軍裝甲兵之父”,盟國則稱他為“閃擊惡魔”,無論如何,古德里安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戰爭模式,是一位在戰場上值得尊敬的對手。


蘇軍最高統帥部認為西南方向是德軍進攻的主要目標,因而把蘇軍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烏克蘭,這裏有蘇軍西南方面軍(第5,第6、第26、第12集團軍)、南方面軍(第18、第9集團軍)計6個集團軍,69個步兵師、11個騎兵師和28個裝甲旅,由西南方向總司令、蘇聯元帥布瓊尼統一指揮,蘇軍西南方面軍遵照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號令,於1941年6月30日開始從西烏克蘭退卻,在科羅斯堅、沃倫斯基新城、舍佩托夫卡、舊康斯坦丁諾夫、普羅斯庫羅夫等地組織、構建堅固的防禦工事。預定向基輔方向行動的是德軍“南方”集團軍羣(坦克第1集羣司令為克萊斯特上將,第6、第17集團軍司令分別為賴歇瑙上將和施普拉格上將),其目的就是突破蘇軍在舊築壘地域一線的正面,前出至基輔地域,奪取第聶伯河的登陸場,然後突擊集團轉向東南進攻,以阻止西南方面軍主力向第聶伯河對岸退卻,並從後方實施突擊將其消滅。


此時進攻基輔的南方集團軍沒有足夠的力量完全包圍蘇軍,遂向希特勒建議,希望能得到中央集團軍的支持,經過討論後,希特勒命令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羣以及第2軍團轉屬南方集團軍,並向南推進,德軍裝甲集團的快速推進讓基輔總司令布瓊尼有些措手不及,很快基輔守軍就陷入了德軍的包圍圈,斯大林盛怒之下撤去了布瓊尼的總司令職務,結果使得西南方面軍羣龍無首,各軍師的指揮官也都各自為戰,蘇軍陷入一片混亂狀態,包圍圈中的蘇軍包括西南方面軍(司令為基爾波諾斯上將)、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為葉廖緬科中將)和南方面軍(司令為秋列涅夫大將)一部,此時德軍圍攻部隊有“南方”集團軍羣(司令為龍德施泰特元帥)和“中央”集團軍羣一部(司令為博克元帥)。


接到希特勒命令的古德里安率第2裝甲兵團軍迅速從圖比齊夫斯克以西渡過傑斯納河向南挺進,直插基輔後方的羅姆尼,中央集團軍羣的第2集團軍也從戈梅爾向南運動,掩護古德里安的右翼,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兵團則從第聶伯河河灣上的克里門巧格向北進攻,與古德里安在羅姆尼附近會合,南方集團軍羣的第17集團軍則負責把蘇軍牽制在切爾卡賽以北第聶伯河河灣,同時掩護克萊斯特的左翼,與此同時,南方集團軍羣的第6集團軍向東運動,渡過第聶伯河,進攻基輔,德軍深遠的正面突擊和隨後的翼側突擊,迅速把蘇軍分割成幾個孤立的集團,8月3日,德軍合圍了蘇軍第6、第12集團軍,俘虜了第6集團軍司令穆濟琴科中將和第12集團軍司令波涅傑林少將以及10多萬蘇軍。


1941年9月12日,德軍坦克第1集羣向盧布內總方向發起進攻,蘇軍此時面臨全面被合圍的危險,蘇軍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為保存蘇軍有生力量,不顧被送上軍事法庭的危險,自行下令部隊全線後撤,但這一命令很快就被蘇軍最高統帥部給撤銷了,蘇軍最高統帥反而要求西南方面軍實施更加積極的戰術,對德軍發起自殺式反攻,致使蘇軍錯過了最後突圍的最佳時機,1941年9月16日,由於布良斯克方面軍的葉廖緬科未能實現他向斯大林作出的“粉碎古德里安”的保證,古德里安與克萊斯特的裝甲集羣在洛赫維察會師,蘇聯西南方面軍被德軍成功合圍,自此,蘇軍的另外4個集團軍,第21、第5、第37、第26集團軍陷入德軍的重圍。


1941年9月16日,人類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圍殲戰開始了,德軍以第2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為主力,對被圍之蘇軍第5、第21、第38、第26等4個集團軍發起圍殲作戰,蘇軍在即無燃料又無彈藥的情況下,端着刺刀整營整營地向德軍的坦克、大炮和機槍發起勇猛攻勢,企圖突破包圍向東撤退,然而血肉之軀終究不敵鋼鐵之強,蘇軍在德軍坦克的炮擊、掃射和碾壓下,成千上萬地死去,除少數部隊得以逃脱外,其大部分主力仍處於圍困中,西南方面軍的部隊陷入了一片混亂狀態,17日,斯大林終於反應過來,他讓蘇軍總參謀長、蘇聯元帥沙波什尼科夫下令同意西南方面軍突圍,但為時已晚,20日,基輔城被德國第6集團軍攻佔,這時,德軍第46裝甲軍也趕到,並作為生力軍投入戰鬥,與此同時,蘇軍也不斷投入生力軍,企圖協助被困的蘇軍突圍,但均被德軍擊退,西南方面軍司令基爾波諾斯上將、軍事委員會委員布爾米斯堅科和參謀長圖皮科夫少將在突圍中陣亡,第5集團軍司令波塔波夫少將被俘。


1941年9月26日,最後一支蘇軍在基輔以東投降,基輔會戰結束,此戰,蘇軍損失約70萬人,有65萬人被俘,德軍擊毀、繳獲了大量的坦克、火炮和各種戰車,可謂是戰果輝煌,德軍自己亦損失了10萬餘人,蘇軍在這次戰役上的失利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戰略指揮上的失誤,他剛愎自用,屢拒部下的正確建議,最終遭到慘敗,蘇軍在此戰中的失敗也使南部戰線陷於崩潰,但是,西南方面軍持久而頑強的抵抗也對打破德軍的“閃擊戰”起了重要作用,德軍“中央”集團軍羣龐大的兵力用於突擊西南方面軍翼側,使德軍在主要進攻方向即莫斯科方向上受到了遲滯,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希特勒命令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以及第2集團軍轉頭南進,導致德軍失去了大約2個月圍攻莫斯科的寶貴時間,不然以古德里安的進攻速度不出一個月,德軍就能攻下莫斯科。


這種説法也不盡然,吉爾波諾斯上將率領的西南方面軍已經頂住了德軍南方集團軍的多次進攻,假如德軍忽略了這麼一大集羣而殺向莫斯科的話,難保這一集羣不會在側翼向德軍發起進攻,要知道,德軍的閃電戰可以閃擊一個集團軍,但對於一個方面軍來説並不能快速奏效,因此如果不先徹底消除這個後患,而全力進攻莫斯科,搞不好就會被蘇軍切斷後路而圍殲在莫斯科城下,更為重要的是,很多人都認為只要德軍攻佔莫斯科就意味着蘇德戰爭的結束,這是不切實際的,即便是德軍攻佔了莫斯科,蘇軍仍有大量的部隊存在,而且當時的列寧格勒也還在蘇軍手中,蘇軍騰出手來完全可以反攻莫斯科,德軍也很難守得住,因此攻佔莫斯科與結束蘇德之戰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只有消滅蘇軍的有生力量才是徹底擊敗蘇聯的根本所在,再説了,斯大林也不會因為莫斯科的失守而輕易認輸,所以即便是莫斯科陷落,斯大林仍然可以集結起足夠的力量進行一場大反攻,其結果仍不可而知。

以上僅為個人見解,歡迎懂的朋友一起討論!也歡迎喜歡歷史的朋友加個關注,以後可以經常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