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湯姆來説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蔣幹其人,大名鼎鼎。乃《三國演義》的“羣英會”中自告奮勇又表演得淋漓盡致的一位説客,只是形象不大光彩。
卻説赤壁之戰前夕,曹操親率百萬大軍,駐紮北岸,意欲橫渡長江,直取東吳。東吳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蔣幹當時是曹操手下的食客門人,因幼曾與周瑜同窗共讀,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去,“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東吳説此人來降”,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才,若招攬於手下,將如虎添翼,尚可不戰而屈人之兵,遂大喜,置酒為蔣幹送行。不料,蔣幹卻沒有設防地一步步走進周瑜挖的“深坑”之中。
周瑜喜見蔣幹,備説同窗之誼,近乎得蔣同學差點兒找不到北。然後他和蔣幹一同進餐。三天後周瑜邀請蔣幹參觀軍營,以示軍威;宴飲時還請侍者展示服飾珍玩,以顯富貴,並向蔣幹説:“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蔣幹笑着但始終沒有搭話,覺得周郎確實是表揚與自我表揚的天才。當時,曹操所帶的北方之兵不習水戰,幸得荊州降將蔡瑁、張允為水軍都督。此二人久居江東,諳習水戰之法,乃東吳之勁敵。其間,周瑜將計就計,擺下“羣英會”,誘使蔣幹跳坑。蔣幹沒有勸動周瑜,卻盜來張允、蔡瑁二人的“投降書”,致使多疑的曹操錯殺了這兩個水軍都督。蔣幹為此讓人貽笑大方。
第二次,黃蓋與甘寧要詐降曹操,蔣幹又自告奮勇去東吳,探聽軍情虛實。周瑜把他“軟禁”起來,並帶到一處高人龐統的隱居處。蔣幹把避難江東的龐統帶給了曹操,曹操大喜過望,聽了鳳雛龐統的連環計,把戰船用鐵索連起來,北方士兵在不暈船。“火攻”之計遂得以實施。蔣幹再次腦子短路,沒想想怎麼那樣巧就遇見了龐統?那麼順利就回到了江北?
曹操失敗的原因很多,但與蔣幹這個腐儒二過江東關係甚大。不僅葬送了曹魏的八十多萬人馬,就連曹操也差點命喪華容道。《三國演義》以虛構之法,使蔣幹成了個黑色幽默的人物,周瑜智慧的陪襯人。大都數人不理解蔣幹的悲情角色,因此,把他當作笑話的人,自己也未免可笑!
説來蔣幹應該是個英俊不凡的儒士,實為可敬。若是相貌醜陋的無名之輩,傲氣的周瑜何能以同鄉兄弟相稱。易中天先生曾説,蔣幹有“可愛的書卷氣”,也因為這點兒讀書人的迂腐、小聰明,想在波詭雲譎的歷史舞台上露一鼻子,終是智不如人,落下笑柄。然而,智有淺深,能有高下,成也敗也,無可厚非。蔣幹年少家貧,自幼立志求學,後求得仕途錦繡,讀書人的“修齊治平”夢想總在襟懷。遊説周瑜,正是他的一個好機會。他敢去,就已是壯士斷腕,比那逮誰罵誰的禰衡強出百倍。那麼,磊落的蔣公又何“醜”之有?
蔣幹若不是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又敢於挺身而出,曹操焉能派他出使?蔣幹和周瑜自幼同窗受業,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四書五經早已爛熟於心。他頗有膽量,在兩軍對壘、刀光劍影之中請纓,駕扁舟一葉,布衣葛巾,獨入虎穴,去説降統兵數萬的東吳大都督。此等氣概,堪與單刀赴會的關羽比肩!尤其是第二次過江,面對心胸狹窄而又奸詐的周瑜,他置生死於度外,據理力爭,敢於指出周瑜的陰險,人格的瑕疵。這是什麼氣度?英雄氣度,書生骨氣也!蔣幹並沒有白吃曹魏的俸祿,敢於擔當,所有的辱罵、恥笑,都等閒視之,其高士身姿,凜然於刀叢箭簇之外。請問,曹魏那麼多謀士高參,都幹嘛去了?!
《三國志·江表傳》記述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其餘史料有關蔣幹的記載甚少,使得羅貫中有了誇張醜化蔣幹的空間,以彰顯周瑜的足智多謀,這就讓名士蔣幹永久蒙冤,以“醜”定終生。其實,蔣幹只是曹操的一塊遮羞布,一個傻傻的背鍋俠。蔣幹中計被眾人嘲笑,為什麼沒有人嘲笑曹操?兩次中計的主要是曹操,派蔣幹去説降周瑜就是一大錯誤,而赤壁之戰更是一大戰略失誤。若説醜嗎,曹操在戲劇舞台上落下的那張大白臉,才是貨真價實的“醜”吶!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