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這個中國人發明了兩個藥方,治療好了大瘟疫

草藥氣力易盡,石性沉滯獨主胃中,故令數發。——《千金方·解毒雜治方·解五石毒第三》

兩千多年前,這個中國人發明了兩個藥方,治療好了大瘟疫

這是《千金方》中關於寒食散的記載。

中醫學,是古代醫學的瑰寶,其中藴含着豐富的知識,等待我們去開發。而從有人類開始,人類同疾病的抗爭就沒有停止過。古代醫學家們,他們通過歷朝歷代保留下來的醫學經驗,同疾病做着堅強的鬥爭。

在古代時,水災和旱災等天災時有發生,經過災荒之後,多是餓殍遍野。在經歷了災年後,各種疾病便開始滋生,尤其是瘟疫這種傳染病,在古代是非常致命的傳染病。而有一位古代醫學家,他研發了兩個藥方,治療好了當時的大瘟疫。

兩千多年前,這個中國人發明了兩個藥方,治療好了大瘟疫

他就是東漢時期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張仲景被後世稱為“醫聖”,可見他的醫術高超。張仲景生活在東漢末年,這是一個天災人禍頻繁降臨的時代。先是人禍,東漢皇帝失去了國家的統治權,各路諸侯蜂擁而起。

為了爭奪更多的地盤,這些軍閥們無所不用其極,殺害劫掠無辜的百姓。東漢末年的戰爭,最終造成了十室九空的慘象。在這樣一個年代,一位醫者聖心的醫生,為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張仲景出生在東漢南陽涅陽縣,父親是當地遊醫,因此得以接觸中醫學。在父親的診所裏,張仲景見過太多的生離死別,人間悲劇。有些老百姓沒錢治病,父親總是不要報酬,免費幫助他們治療。

兩千多年前,這個中國人發明了兩個藥方,治療好了大瘟疫

在小張仲景眼中,父親雖然治好了很多病人,但是家裏還是常常揭不開鍋。父親的言傳身教,讓張仲景明白,選擇醫生這條道路,不是為了名為了利,只是為了治病救人。醫生從古至今都是最偉大的職業,張仲景義無反顧的投身到這個職業中來。

張仲景在耳濡目染中,就表現出過人的天分,當時有一名叫王仲宣的患者,前來治療。張仲景一番診斷後,對王仲宣説:

“君體有病,宜服五石湯。若不治,當眉落。”

此後,張仲景的診斷成真。張仲景研讀父親收藏的珍貴醫書,把眾多的藥方融會貫通,全部背記了下來。到了張仲景成年後,國家的局勢更加混亂,需要治療的病人越來越多。張仲景代替父親,去山上採藥,原本鬱鬱葱葱的山野,現在多是白骨,滿是血腥味。

兩千多年前,這個中國人發明了兩個藥方,治療好了大瘟疫

對於身處亂世的醫生來説,當好醫生不僅要面臨餓肚子的風險,還要堅守住自己的本心。張仲景漸漸接過了父親的診所,開始治療周圍的鄉親們。他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病人給報酬就收着,不給報酬也不會索要,雖然艱苦,但是自得其樂。

南陽名士何顒聽説了張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親自前來拜見張仲景,看到他治病的態度,稱讚他説:

“君用思精密,而韻不能高,將為良醫矣。”

到了張仲景晚年,這時正值建安年間,各股諸侯之間攻伐更加厲害。每次作戰後,到處都是死傷者的屍體,被草草掩埋,野狗在屍體中竄來竄去。在這種情況下,瘟疫開始蔓延,南陽地區有三分之二的百姓,因為被瘟疫傳染而離世。

張仲景看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雖然他無法改變當時的國家局勢,但是他要儘自己所能,治好大瘟疫。在患瘟疫的死者中,有百分之八十死於傷寒。在張仲景看來,治好傷寒,就能遏制住瘟疫傳播的速度,救活更多的百姓。

説幹就幹,張仲景先是研製出一種發汗的藥石,取名為“寒食散”。這種藥物由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硫磺等五種礦石組成,服用後可以讓患者發汗。在《千金方》中記載了寒食散的服用方法:

“欲服之時,以絹袋盛散一匕,着四合酒中,塞其口一宿後,飲盡之。其酒用多少,將御節度自如舊法。”

但是寒食散也有副作用,不可過多服用,會造成人身體的損傷。張仲景當初沒有意識到寒食散的副作用,只是用作救治傷寒病人。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的名士過多服用寒食散,有致殘致死的。

兩千多年前,這個中國人發明了兩個藥方,治療好了大瘟疫

在張仲景那個時代,寒食散作為一種藥物,救活了許多患傷寒瘟疫的病人,遏制住了瘟疫的傳播勢頭。如果説寒食散過多服用,對身體有害。那麼張仲景還研發了另一種治療瘟疫的藥物,那就是“祛寒嬌耳湯”。

祛寒嬌耳湯,用羊肉和驅寒的藥物一同燉煮,煮熟之後取出來剁碎,用麪包成耳朵的樣子。再下入鍋中,用羊肉湯燉煮,取出來後連湯帶麪皮餡料一起食用,可以起到發汗的作用。

這個藥湯可以治療當時肆虐的傷寒瘟疫,救活了許多南陽的百姓。在張仲景的兩個藥方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瘟疫病人康復。張仲景在亂世為醫,他始終沒有忘記父親的教誨,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治病救人,終成一代醫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8 字。

轉載請註明: 兩千多年前,這個中國人發明了兩個藥方,治療好了大瘟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