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博清華的北科“鐵姑娘”:用愛和奮鬥照亮每一天

個人介紹

劉世純,中共黨員,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冶金工程專業16級本科生,冶金1603班班長兼學習委員,曾任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團委學生副書記。

加權排名專業第二,曾獲國家獎學金、人民特等獎學金、人民一等獎學金、新生獎學金,獲評北京市優秀學生幹部、北京科技大學優秀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校“十佳志願者”。曾獲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業大賽北京賽區銀獎,北京科技大學第十九屆“搖籃杯”大學生學術科技競賽一等獎,2017年首都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百強團隊、北京科技大學社會實踐金獎團隊、精品成果特等獎及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獎勵。

目前已保研至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鐵姑娘的自白

翻開錄取通知書時,“冶金工程”這個完全陌生的專業讓我的內心充滿忐忑和不安。臨行北京前,“女生學工科沒前途”、“冶金行業是夕陽產業”,迴響在耳畔的質疑更是絡繹不絕。

“你們人云亦云地説它不好,而我偏要自己找到答案。”2017年的那個夏天,轉專業讓年級從188人變成了111人,而我卻留了下來成為了為數不多的“工科女”。

後來,在冶金傳輸原理英文課堂上,老師生動細緻的講解讓我初識了冶金專業的奧秘;鋼鐵冶金學課上,互動式的學習讓我明白了大高爐中的小學問;機械製圖課上,我揹着近一米長的丁字尺靈巧繪出精細的圖紙;金工實習課上,親手製作的錘子和螺母讓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生產實習時,親臨唐鋼車間現場讓我認識了許多堅守一線的技術人員,切身體驗到了大國重器的震撼與力量。在專業學習的求索和感受中,我逐漸真正認識到冶金的優勢和特性是不可替代的,這個行業不斷地需要高科技人才和先進技術的研發來實現鋼鐵強國夢。

作為一名實打實的“鐵姑娘”,我從未後悔自己選擇的這條道路,並且發自內心地感到驕傲,因此在研究生階段也堅定不移地選擇了金屬材料方向。我堅信,冶金學科的魅力,只有走近它才感受得到。

熱愛的事可以做一輩子

“熱愛”是學生工作的不竭動力。作為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學院第23屆團委學生會的一份子,我同時分管科技實踐部、求是學會兩個部門工作。曾經的我對學生工作一無所知,活動準備更是手忙腳亂。但在一次次反覆的熟悉和學習中,我一步一步瞭解活動流程、掌握工作技巧,到後來自己與部員和部長共事時,總是會不由得想起當時懵懂的自己,也是在歷練中慢慢成長。

“小班,你是如何做到不僅擔任多項學生工作,還能兼顧學習的呢?”這是我在參加冶金1904成長對話課時學妹提出的問題。初入大學時,我也面臨過相同的問題,對待學生工作,除了憧憬和嚮往之外,也會有學習成績受影響的擔憂。

想收穫更多,勢必要先付出更多。他們看到的可能只是我的加權成績始終保持在專業前二,學生工作又從班長到部門部長再到院會團委學生副書記,卻沒看到我在凌晨四點還在熬夜趕新聞稿,遺漏的知識點課後追着舍友討論學習,考試周之前的晚上還在宿舍走廊背提綱。

冶金學院團委 換屆答辯

獎學金答辯

一路走來,因為熱愛,所以用心。我用心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平衡學生工作和學習的方法。自習期間,我一般會用forest這類app鎖住手機,來達到專注的效果。不可否認的是,學生工作確實容易讓人分心,所以我喜歡把學生工作的待辦事項填進日曆,讓手機提醒自己,把大腦的空間留給學習上的思考。上課的時候就不會想着“今晚的活動幾點準備”“有什麼材料沒打印”,不會錯過ddl,更不會被ddl所束縛。

在學院營造的良好氛圍下,與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共事,讓我在學生工作這條路上走得堅定。因為熱愛,所以值得,學生工作不僅讓我學會如何腳踏實地,也讓我始終擁有一顆熾熱的心。

“又來啦”是我與科研的小暗號

科研路遠,而我選擇步履不停。我的科研之路緣起於“北京科技大學-日本東北大學”交流活動,我初次完成了英文匯報,利用假期精心準備的課題獲得了中外師生的一致讚許。

科研之路

後來,我申請參加了SRTP項目“特殊鋼中非金屬夾雜物的形貌表徵”並獲國家級立項,與微觀世界的結識讓我對科研有了更深的理解。

再後來,從《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上被任課老師“圈粉”,我主動申請進入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侯新梅教授課題組學習,參與了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項目。

科研的道路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跌倒的經驗讓我更能看清前方。在實驗室的那段時間,“又來啦”是實驗室師兄跟我打招呼時最常説的話,又彷彿是一個我與實驗室的小暗號,把我和科研這條路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又來啦”是看不完的文獻,是磨不完的電極,也是分析不完的數據;“又來啦”是一次一次的嘗試,也是我面對失敗時永不放棄的毅力和決心,是我迎難而上的韌勁。深夜充斥着寒風的冶金樓大廳也令人刺骨,可我從來沒有選擇猶豫和放棄。通過刻蝕碳硅化鋁獲得碳化硅粉末並測試其性能,最終完成國家發明專利一項。

“螢火蟲的光真能照亮每個人”

“一隻螢火蟲的光雖然微弱,但卻可以努力去照亮每個人”。作為學院學業輔導中心的講師,我在大二暑假帶頭開展學霸幫扶講堂,然而時間與中非合作論壇志願服務的時間正好重疊。為了合理安排,每天凌晨坐車回校後,早晨7點又要起牀備課,只為保證在上午順利完成電工技術科目的知識點串講和習題答疑。最終,參加補習的同學補考通過率達到100%,聽到這個消息,我比自己考了滿分還要激動。

“螢火蟲的微光不僅能照亮周圍,也映照着未來”。我曾經以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畢竟作為大一新生,我們能力有限、時間有限,但後來的經歷卻改變了我。我的社會實踐是帶雲南曲靖小村莊四個孩子來北京參加意識覺醒活動,從初次見他們時聽到的就是“家裏人説上大學沒用,不如在家種地”到後來的“我要努力考上大學”,我們一起約定好兩年後要在北京相見,再到去年,那個大山裏的孩子給我們發消息——“哥哥姐姐,我考上大學了!”我從沒想過一次小小的社會實踐能給一個孩子的人生帶來如此大的改變,從此對待“奉獻”,我從未有過猶豫。

照亮他人的同時也明亮了自己眼前的路。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投身校內外各項志願服務工作,大學前三年累計志願服務268小時。“用微笑傳播温暖、用知識傳遞力量、用行動詮釋擔當”,這268個小時,有在中非合作論壇新聞中心詮釋青春擔當,有在五道口地鐵站發揮青年力量,有在育華小學傳遞未來信念。在志願服務與社會實踐中,我發揮北京大學生的滿滿正能量,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小力量。盡我所能,點滴助力,永遠是我耕耘奉獻的標籤。

回顧我的大學生活,初入北科時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沒想到轉眼四年過去了,四年前的我一定沒想到自己的大學會是如此的精彩和充實,更不敢想自己未來會進入清華大學繼續讀博。

最想説的話

最想在文末説的話是感恩。感恩父母的理解與支持,在外地上學的我們總是讓他們掛念。感恩師長的幫助與指導,他們總能從根源上發現並指出我們的問題,目前也針對我在線上畢設中遇到的困難提供無微不至的幫助。感恩冶金的大家庭給予我機會和獨立發展的空間;也很幸運遇到了我的258宿舍,我們不僅是好朋友,也互相是好榜樣,激勵着彼此上進。感恩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的小夥伴,這樣優秀的夥伴不僅讓我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也讓我在獨自面對困難時充滿勇氣和力量。

大學的四年時光,我一直選擇堅持我的熱愛:堅持我愛的專業,堅持我愛的學生工作,堅定的走我熱愛的科研道路。從熱愛開始,用堅持灌溉夢想,才能成長為自己想成為的閃閃發光的人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86 字。

轉載請註明: 直博清華的北科“鐵姑娘”:用愛和奮鬥照亮每一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