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説唐代宗堪比李世民?因為他唐朝多傳了一百年?
拿唐代宗去和他的先祖李世民相比,肯定是比不上的。但是這種比較,本身就是後世對於唐代宗的一種認可,至少他是有資格和李世民這種雄主去比較的。
唐代宗的一生,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中興之主。
正是因為李豫這個人的存在,使得唐朝後來又苟延殘喘了百餘年。如果沒有唐代宗的話,估計當年李淵、李世民父子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傳個一百多年也就到頭了。但是同時,李豫能力又相對有限。雖然暫時維持了唐朝的完整,但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唐朝當時的諸多弊病。導致後來的百餘年時間裏,唐朝的名字還在,但在歷史上已經沒多大存在感了。
李豫出生於開元十五年。他出生的時候,唐朝正好處在最巔峯的開元盛世。當時正是他爺爺李隆基在位,這一年李隆基43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但是誰又能想到,僅僅十幾年之後,同樣還是李隆基在位期間,一場安史之亂,將這個盛世徹底摧毀了。
李豫出生的時候,他老爹李亨還不是太子,只是被封為忠王。直到李豫11歲的時候,他老爹才因為種種原因,被封為了太子。不過這並不影響李豫受寵,李豫自出生以來,就很受到他爺爺李隆基的喜愛。在他15歲的時候,就被賜封為廣平郡王。
但是到了公元755年,李豫的好日子戛然而止。這一年,隨着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安史之亂爆發。這一年,李豫18歲。當時唐朝承平已久,所以安史之亂爆發後,迅速殃及內地。再加上唐玄宗本人的一系列騷操作,使得叛軍在短短几個月內,就攻破了潼關,威逼長安。身為天子的李隆基,此時也不得不離開長安,逃往蜀地另做打算。
作為當時李隆基的皇孫,李豫自然也跟着爺爺一同逃出長安城。不過,這支隊伍離開長安之後,李豫的老爹,當時的太子李亨,便聯合禁軍將領陳玄禮發動了兵變,逼着唐玄宗處死了楊國忠和楊玉環兄妹。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嵬驛兵變。
馬嵬驛兵變之後,唐玄宗雖然還是皇帝,但卻已經在兵變當中失去了實權,被迫封兒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主持平叛一事。一家人自此分道揚鑣,李隆基繼續入蜀,而李亨則是帶着兒子李豫,和一些忠心部將,北上靈武平叛。到了靈武之後不久,李亨就自立為帝,遙尊老爹李隆基為太上皇,史稱唐肅宗。
老爹當了皇帝,照理來説應該算是好事。不過對於當時的李豫來説,這個位置除了榮耀之外,更多的是責任。因為此時的大唐,正是風雨飄搖的時候,隨時都可能被安史叛軍覆滅。
再之後,就是長達數年的平叛戰爭。
在這場平叛戰爭當中,身為皇子的李豫,身先士卒。反倒是老爹李亨,一直居於後方,居中調度。客觀來説,平定安史之亂,如果單以軍功來看的話,李豫這個做兒子的,確實要強過李亨這個做老子的。從這一點上來看,李亨和李豫父子的情況,很像是當年唐朝開國時候的李淵、李世民父子。
在和叛軍對戰的過程中,隨着李豫收復了長安、洛陽兩京,威望大增。公元758年,也就是安史之亂爆發三年之後,李豫被冊立為太子。公元762年,唐肅宗李亨病逝,李豫登基,史稱唐代宗。同年史朝義被殺,安史之亂,終被平定。
唐代宗可以説是平定安史之亂最大的功臣。當然,這主要也是依靠他的那幾個得力手下的全力以赴,比如郭子儀、李光弼以及僕固懷恩等人。不過,安史之亂雖然被平定了,但是給這個國家留下了巨大的隱患。正是這個隱患,導致唐朝後來雖然延續了上百年的時間,但對地方的控制能力卻越來越低。
這個隱患的名字,叫做藩鎮割據。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高層為了能夠儘快平定叛亂,給各地的將領權力極大。而且對於那些叛軍將領,只要投降,基本上也不怎麼追究。這就使得很多地方將領,在各自藩鎮內迅速做大,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小王國。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李豫重用宦官,尤其是程元振和魚朝恩這兩個佞臣,都是唐代宗一手培養起來的。
一個藩鎮割據,一個宦官尾大不掉,這兩個後來伴隨唐朝百年的頭疼問題,就是打李豫這兒開始的。
重用宦官,擔任軍隊監軍這個做法,倒也不是唐代宗首創的。在唐玄宗和唐肅宗的時期,就已經存在的。畢竟安祿山的這個情況就擺在他的面前,皇帝們要想限制住武將們的權力,也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在唐代宗時期,李豫卻開始讓宦官們的權力越來越大。到了唐朝後期,宦官甚至有廢帝的能力。
除此之外,李豫還重用奸相元載。雖然最後他幹掉了元載,但這些例子足以能説明李豫是一個不太會用人的這麼一個皇帝。
正史上面對於李豫的評價大不相同,《舊唐書》對李豫的評價,那是相當的高了。評價李豫為“古之賢君,未能及此”。但是《新唐書》對於李豫的評價,就比較客觀一點了。這個評價用普通話説,就是説他只能算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罷了,不過想要讓他把唐朝從這個亂世之中拉出來,重新走向富強的話,以他的能力還是遠遠不夠的。
客觀來説,李豫確實能夠稱得上是一位中興之主,對唐朝的延續功莫大焉。但是李豫在位期間,雖然平定了安史之亂,卻沒能改變唐朝存在的一些根本問題。比如藩鎮問題、軍制問題、税收問題、吏治問題等等一系列問題,李豫都沒能做出突破性的改變。
安史之亂,表面上看是因為唐玄宗李隆基輕信奸佞,才讓安祿山手握重兵造反。但實際上,安史之亂的爆發,其實是唐朝當時的很多制度出了問題。比如軍隊制度,當時唐朝的邊關將領,幾乎大部分都是外族。而且因為當時唐朝地盤實在太大,唐玄宗不得不將原本唐朝實行的徵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邊關將領手中,權力迅速膨脹,並且有機會擁有自己的嫡系軍隊。
在這種糟糕的軍隊制度上,就算沒有安祿山,將來也會有張祿山、李祿山跳出來造反,給大唐致命一擊。
相比安史之亂造成的破壞,這些制度問題,其實才是當時唐朝的根本問題。但可惜的是,李豫這位唐朝的中興之主,治標不治本。雖然平定了安史之亂,但對於這些根本問題,基本上沒有多少改變。這也使得李豫去世之後,唐朝的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倒越來越惡化了。
如果和唐太宗李世民相比的話,李豫確實相差了很多。單從軍功來看,李世民絕對比李豫更能打,李豫的軍功,主要建立在他那幾個得力部下身上。李世民則是自己就很能打,而且是比同時代所有將領都能打。
從任用人才方面來看,李世民更是比李豫強了太多。李世民在位時期,朝堂上基本沒有什麼特別有名的佞臣。但是李豫在位期間,奸臣的數量就比較多了。這足以説明,李豫看人的眼光,確實不行。
而從治政角度來看,雙方更沒什麼可比性。李世民在位期間,開創了一系列新的制度。正是這些制度,奠定了唐朝強大的基礎。反觀李豫,雖然平定了安史之亂,但基本沒有觸及到國家最根本的制度改革問題,反倒是留給後代一堆爛攤子。
總的來説,李豫算是一位合格的中興之主。如果沒有他,唐朝後來絕不可能再延長百年國祚。但如果和李世民這種級別的雄主相比,李豫還是差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