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亮劍》中,到了抗戰後期,李雲龍向孔捷和丁偉炫耀,自己獨立團的編制已經達到了8個營時,為何丁偉非常不屑?
在《亮劍》中,到了抗戰後期,李雲龍向孔捷和丁偉炫耀,自己獨立團的編制已經達到了8個營時,為何丁偉非常不屑?
應該説,丁偉不屑的不是事而是人!仗打到這份上,抗戰勝利已然註定,日本的失敗是早晚的事情。以丁偉的戰略眼光和頭腦,當然知道各部隊突破編制所限擴編的意義所在。而且以他的頭腦,肯定比李雲龍更明白,所以佈局和準備都會先於李雲龍,在晉西北的鐵三角當中,恐怕不是李雲龍的獨立團規模最大。他不屑的是老戰友李雲龍這個愛臭擺顯的爛脾氣。老實説,當時那個年代,國共雙方可肯定不可能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大家心裏都清楚,打完小鬼子,跟老對手國軍必有一戰!
只不過像孔捷,李雲龍只是本能上有這種覺悟,丁偉可不一樣,丁偉的戰略頭腦,是遠超同濟的。《亮劍》中是為了突出男一號李雲龍的主角光環,才刻意把丁偉拉低,但還是會有一些跡象表露出丁偉的過人之處。
《i亮劍》最後,李雲龍在南京軍事學院的畢業論文裏,講的是亮劍精神這種務虛的東西,説實話,這個作為畢業論文並不合適,在別的場合可能更合適,畢業論文這種學術性的東西,應該讓李雲龍搞他的特種兵理論更好,但即便如此,用一套穿越時空的特種兵理論,跟當時丁偉提出的對北方大國戰略級防禦設想,也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所以在李雲龍沾沾自喜自己的獨立團有八個營,而且還都是實打實的“大營”。聽了這話,孔捷忙着羨慕,李雲龍忙着炫,其實這倆這時還完全屬於跟着感覺走,並不真正知道里面的意義。
丁偉則是門清,早已知道從這時開始,真正的對手已經不是小鬼子了。但是丁偉也知道此時不宜暴露準備內戰的意圖,所以也不會跟兩個大嘴巴戰友説明這事,畢竟這倆人出於本能的覺悟還是有的,比如李雲龍,對楚雲飛花花腸子多的很,跟對自己人完全不一樣,該客氣客氣,該示好示好,可該防備不也防的滴水不漏不是?這就叫覺悟啊!所以丁偉知道兩個老戰友底細,對他們也放心,就是純粹不屑老李愛吹牛而已。
確切來講,丁偉聽到李雲龍獨立團的規模“彙報”總共有兩次,第一次是1943年八路軍剛剛從日軍掃蕩當中突圍而出,不到一年之後。第二次就是抗戰後期李雲龍攻佔平安縣城之後。
第一次的時候,反掃蕩剛剛結束不到一年,在經歷了重大損失之後,八路軍各部隊都在恢復重建,當然在缺乏補給的情況下也是困難重重,只能依靠四處“打劫”來獲得補給,但對於八路軍而言,依舊是杯水車薪,也正如三個團長在聊天時所説,反掃蕩戰役中,各團的損失普遍在三分之一以上,營連幹部大部分陣亡,團長實際上都成了營長,在沒有充足補充的情況下,想重新恢復團級編制,談何容易?
因此,當聽説李雲龍重新恢復了戰前的團級編制,並重建了騎兵連,甚至全團有二十多挺輕重機槍的時候,連一向穩重的丁偉都略顯驚訝的看了看李雲龍,心裏也許在想:這老小子夠有本事!而當孔捷聽説李雲龍的部隊還配備兩門九二式步兵炮,更是驚訝萬分,要知道在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成建制的炮兵部隊都要歸屬八路軍總部來管轄,就連八路軍的頭等主力團,大都也只有迫擊炮而沒有步兵炮的。
但在一年之後,三個人再次聚會時,當聽説李雲龍的部隊已經擴充了八個營,幾乎要相當於一個師了,丁偉卻沒有露出太驚訝的表情,因為他早就猜到了獨立團的規模。
先不説他個人對李雲龍個性和能力的瞭解,光是打下平安縣城之後,幫助李雲龍打阻擊的丁偉和孔捷分別向李雲龍提出報銷,一共開出了八庭九二式重機槍、八門迫擊炮的重武器清單,在抗戰時期這是日軍一個步兵大隊的標準重武器配置,李雲龍居然照單全給,光是這一點,丁偉就足可以猜到李雲龍在這一戰中可算得上是發了大財,獨立團繳獲的裝備必然要比送出去的多得多,光憑這一點,獨立團迅速擴充自然也在情理當中。
丁偉可以算的上是一個戰略家,以他的頭腦和判斷,完全可以通過李雲龍的戰果來推斷李雲龍部隊的發展方向,所以面對李雲龍的誇耀,丁偉的表現還自然不會驚訝。
在八路軍的晉西北“鐵三角”當中,丁偉的參謀業務和戰略眼光無疑是最優秀的,解放後他能成為某大軍區參謀長絕非偶然,這個活李雲龍就幹不了,楚雲飛一般般的圖上作業讓他看着都讚不絕口。正因為如此,抗戰勝利前丁偉對李雲龍部隊的擴充是有心理預期的,其一是事前有所徵兆瞞不過他的眼睛,其二是隻能算不那麼驚訝,但要説“不屑”還是有些過了。
獨立團打平安縣城,就已經暴露了基本實力。丁偉做出判斷的最直接依據,其實是李雲龍敢於指揮獨立團打平安縣城,這絕非靠逞匹夫之勇就可以實施的。要知道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攻打日偽軍重兵據守縣城的戰鬥絕對是鳳毛麟角,沒有五比一以上的兵力優勢和必要的重火力配備,這個仗是沒法打的,它與李雲龍個人多麼牛逼沒有關係,戰場上實力才是硬道理。
平安縣城日軍,從指揮官是少佐軍銜可以知道,應該是大隊級別的部隊,再加上憲兵隊和山本特工隊殘部,合兵一起足有600人以上。按照抗戰期間日偽軍的大致混編比例,偽軍至少在2000人以上,全城總兵力不會低於2500人。因此,但凡李雲龍有底氣發起攻城作戰並能最終全殲守敵取得勝利,獨立團4000人是底線,按照李家坡戰鬥時張大彪的一營360人的編制標準,此時的獨立團就已經相當於過去六到八個營,這還是把各營兵力充實到500人的滿編“大營”狀態,以丁偉那“好使的腦袋”,這個賬幾秒鐘就能算出來,不會像孔捷那樣驚的目瞪口呆。
而且丁偉本身就是個拉隊伍的好手,奉命赴延安學習之前,他已經把冀中軍區的一個團發展到3000餘人,那個年代,這也已經是兩個團的兵力了。在八路軍各部化整為零恢復元氣的期間,新一團的兵力也一定有所增加,雖然劇中沒有説明具體數字,以丁偉的精明能幹,新一團有個幾千人一點都不奇怪。那麼作為“今年發了財”的李雲龍,只會比新一團人馬更多,7000人的規模雖然有些雷人,丁偉還是能想得到的。
新一團在配合獨立團打平安縣城時,就已經能阻擊日軍兩個聯隊的增援,儘管丁偉發現傷亡過大後改用了更為靈活的戰術,但新一團如果是剛剛經歷大掃蕩之後的實力,是無論如何擋不住日軍兩個聯隊的。經過一年多的休整補充,那已經是八路軍第二次大發展期間,丁偉手裏的兵也少不了,當然可以推算出獨立團的規模。
八路軍擴軍的兵源是不成問題的,缺的是武器,尤其是重武器,所以丁偉手下的參謀給獨立團開出的“勞務費”清單是:四挺九二式重機,八挺歪把子輕機外加四門迫擊炮,孔捷跟着起鬨要求一樣的重武器,甭管李雲龍到底給還是不給,劇中並沒有説。但也充分説明丁偉對獨立團在“平安格勒戰役”中的繳獲是有預估的。那麼再深入想想就知道,李雲龍用這批武器裝備還可以擴充多少隊伍。
小編覺得李雲龍對兩位老戰友“打土豪”的要求是不會答應的,因為李雲龍是個個只進不出的主兒,楚雲飛358團1營叛變時,2000多人的武器全都成了獨立團的“勞務費”,一方面賴着不還,一方面又可以武裝多少人馬?打下平安縣城,繳獲日偽軍兩千多人的武器、獨立團能擴充到什麼規模,丁偉心知肚明。
至於對李雲龍炫耀實力的“不屑”,劇中並未明顯表達。確切説,那種表情是在李雲龍打算“統一指揮”晉西北三個團時,丁偉才會有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