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國王送康熙的9只5色玉如意,數經離亂和幾經易手,結果怎樣?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與皇太后、皇后率文武百官等100餘人到中嶽廟祭拜。而此時,越南使者攜帶9只玉如意風塵僕僕趕到京城,結果撲了空。
當得知乾隆在中嶽廟祭拜時,越南使者也隨之趕到了中嶽,親手將禮物交給了乾隆。乾隆收到禮物,非常高興。
乾隆祭拜完後,並沒將9只五色玉如意帶回京城,而是把它們御賜給了中嶽廟作為鎮山之寶,也用於每年祭祀所用。
作為當時來講,這9只玉如意既是御賜之物,又是稀世珍寶,中嶽廟必定有些惶恐,唯恐國寶遺失,承擔不起責任。
再加之中嶽廟人手不足,安保設施有限,於是就把玉如意交給登封縣衙保管。
登封縣衙對欽賜寶物,自然也不敢掉以輕心,特意修建一間房專門供奉玉如意,並規定只有皇帝祭拜中嶽廟才可以拆封使用,其他人一概不許拆封。
在如此嚴密保護下,玉如意也安然無虞多年。
一直到民國初年,河南督軍趙倜將玉如意強行索走、據為己有。
馮玉祥任豫督後想盡辦法才討回,並將玉如意交給當地博物館,後來又轉河南教育廳保管,再沒歸還登封。
抗戰時期,國民黨河南政府恐寶物落入日本人之手,將9只玉如意隨50箱河南文物運到重慶。1949年,國民常潰敗,玉如意被運到了台灣,收藏在台北歷史博物館。
最初,台北歷史博物館在展出這一組9只玉如意時,也曾註明了玉如意的來歷,但有一段時間,玉如意的來歷與説明都不註明了。
有一次展覽中,出生在登峯腳下的楊祥麟先生髮現這一疏漏,就發起了呼籲,台北歷史博物館才重新註明玉如意來歷:
但是,玉如意一路輾轉流離和幾經易手,也不免讓很多人生疑:
台北歷史博物館那段時間,為何不標明9只玉如意的出處?確實違背了文物展出的常規,為何要這麼做呢?是工作疏忽還是其他原因?
至今仍然沒有一個合理而權威的説法,仍然是謎團。
我們來看看玉如意~~
台北歷史博物館保存的這一組玉如意9只5色,
為何是9只5色呢?
這象徵着擁有無上權力的九五之尊,以及象徵着吉祥如意的寓意。可見越使送這組玉如意,很有創意與誠意。
還有,“如意”的功能很接地氣。
當然,隨着社會的發展,如意也由以前的一種世俗而實用的日常用品,變成一種象徵吉祥如意的吉祥物。
人們也會把“如意”做得非常精美,以玉、竹、骨等材料雕刻而成,頭部呈靈芝形或雲狀,柄稍微彎曲,供人們賞玩或瘙癢等之用。
如意雖是一件普通俗物,但頗受古代統治階級的寵愛。在新皇即位、后妃生日等節日時,王公大臣都要向皇帝后妃等進獻如意。
當然,清代帝后也會將如意賞賜給身邊親信臣子,或作為外國使者來朝時的饋贈禮品。
還有,如意在清朝地位極高,前面文中提到的9只玉如意就是越南使者向乾隆皇帝進貢的禮品。
對於玉如意,大家怎麼看?~~
今天給大家推薦這本《國家寶藏》,裏面講述了100件經典文物及其故事,讓大家更好地探尋寶藏背後的中華遺產,尋覓古國廢墟中的中華文明。
我泱泱大中華上下5000年悠久歷史,誕生了無數燦爛輝煌的文明,我們作為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學習和弘揚中華文化與寶藏,當屬義不容辭。
讀書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讀書就要讀經典好書,中華文化等您來弘揚,中華寶藏等您來探秘~~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