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40歲的不婚清華女神,告訴我們如何把孩子培養得乖又獨立

中國的教育制度一向是廣為詬病的,比起西方教育更着重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思維,中國教育無疑更偏向於標準化、體制化。這是國情所趨,沒有辦法。我國人口基數大,想要實行個性化教育也是有心無力、資源利用效率大幅降低。
總體來説利大於弊的中國式教育,催生了一批自主認知能力弱、為人處世以被動應對為主的人。他們大多聽從父母和老師的安排,沒有主見、缺乏自我認知、對未來沒有規劃,也沒有過硬的一技之長,導致之後的人生永遠隨波逐流、只能活在下層。
但這位40歲不婚的清華女神顏寧,卻給我們展現了“乖孩子的特例”。她從小聽話懂事,卻依舊有着自己的主見和出色的認知能力,其在專業領域上的建樹更是讓人驚歎不已。
顏寧,40歲的不婚清華女神,告訴我們如何把孩子培養得乖又獨立

“乖孩子不快樂定律”
在中國式教育的大背景下,所謂的“乖孩子不快樂定律”應運而生。
中國式家長的掌控欲很強,很多態度強硬的父母會隨心所欲操縱孩子的人生,被父親毀掉的鋼琴天才沈文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隨着社會的發展,就業競爭愈發激烈,導致搞好學習、考個好學校成了很多家長對於孩子唯一的期望與寄託。
這個説法其實很委婉了。大多數時候都是家長將自己未能接受良好教育的遺憾、對孩子未來的盲目判斷強加於子女身上。少數專制獨斷的家庭中,來自父母的壓力宛如一座大山。
一方面從小接受壓迫式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在學校中也飽受學習成績的激烈競爭,這些“乖孩子”或許能擁有良好的成績,但在為人處世、個性發展上實在不敢恭維。
隨便在搜索引擎上一搜,與“乖孩子”聯繫在一起的大概率是“不幸”和“悲劇”。這不是個體現象,而是一種廣泛的社會現象。現實中我們也有聽説過從小到大成績優異、人生順風順水的人長大之後卻犯下令人髮指的罪行:廣為人知的吳謝宇弒母案、藥家鑫交通肇事後故意殺人案、馬加爵殺室友案等等。
值得深思的是,這些駭人聽聞的案件並非由教育程度低的愚昧之人犯下,恰恰相反,這幾個人全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精英人才”,卻因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原因讓自己的雙手沾染上無辜者的鮮血,葬送了幾個家庭。
顏寧,40歲的不婚清華女神,告訴我們如何把孩子培養得乖又獨立

比起這些極端案例,大多數從小的“乖孩子”只是一輩子循規蹈矩地按照父母的意圖來走、一輩子做着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默默無聞。他們也向往別人敢闖敢拼、揮灑青春的樣子,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乖孩子”不會把心中所想付諸行動。
朝九晚五,工作穩定,娶妻生子,望子成龍。這就是大多數人的一生,他們把自己這輩子未能實現的,一股腦寄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但他們往往是忘了,自己的所作所為,與曾經想拼命反抗的、強加在自己身上的父母之壓力,如出一轍。
這就是個打不破的循環。為什麼有“乖孩子不快樂定律”,就是因為一代代人都在重複着上一代的行為,讓下一代繼續揹負自己未能掙脱的命運,無疑是一種殘酷而不負責任的教育方式。
人人都是第一次做人、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這並不能成為肆意操縱他人生命的理由,哪怕是自己的孩子。
説難聽些,就算你養小貓小狗,它們都有自己的脾氣,憑什麼要求一個有自己思想的人要對你百依百順、成為你的提線木偶?如果那些家長仔細想過這些問題,太多的悲劇本可以從源頭上避免。
顏寧,40歲的不婚清華女神,告訴我們如何把孩子培養得乖又獨立

“別人家的孩子”
中國式家長一向擅長做的,便是美其名曰“警醒”、“鞭策”孩子,實際來講就是以他人之長比自家之短,企圖小孩成為面面俱到的全才。這種不辯證的形而上式比較,是很多人的童年噩夢,自主意識和自信心也正是這時候被無情打磨掉的。
以本人的真實經歷而言,這種失敗的教育方式往往是家長非常熱衷的。我從小偏科,語文英語成績就是班級裏的天花板,而數學基本上墊底的存在。然而我父母從不採取鼓勵教育,而是用鞭策教育來不斷督促我,一向如此。
他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語文英語只比我稍遜一籌,而數學卻是絕對拔尖。我常年被拿來與這個年紀穩定前五十的“好學生”進行不公平的比較,導致我對數學愈發討厭,一看到數學題就本能覺得面目可憎。
客觀來講,我是屬於比上不足,比下綽綽有餘的那種,我也常常成為其他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但我對此一點也開心不起來。這些家長往往會用我最優勢的語文和英語成績去刺激他們的孩子,而對我極為糟糕的數學只口不提。
家長這一輩的人,他們從小就沒接受過系統科學的教育,因此等到他們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有失偏頗是難免的。中國式教育最大的誤區在於,家長總是口口聲聲“我們是為你好”,但正是這種“為你好”葬送了無數孩子的未來。
家長們的“我們是為你好”,實際上展開來講是“我們在做以為是為你好的事”,這絕不等同於“我們在做的事真的對你好”。
顏寧,40歲的不婚清華女神,告訴我們如何把孩子培養得乖又獨立

關於這種中國式教育,我們該從何處入手去改善現狀,顏寧的成長經歷給了我們一個參考範本。
顏寧是《自然》“中國十大科學之星”之一、國際最出色的女科學家之一、塞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最年輕博導。
18歲,考入清華大學。22歲,進入世界頂級名校普林斯頓大學,師從施一公。26歲,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28歲,在普林斯頓大學修完博士後。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並擁有獨立實驗室,可以帶自己的博士生。
這不是最典型的“開掛般的人生”麼,那麼顏寧的成長經歷值得學習的地方在於什麼呢?
顏寧,40歲的不婚清華女神,告訴我們如何把孩子培養得乖又獨立

順從,不盲從
顏寧從小聽話懂事,父母禁止她看電視,她就轉而看書。
高中時,顏寧喜歡文科,班主任卻以“學好物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將顏寧強留在了理科班,她仍然認真學習。
大學填志願時,她想上北大中文系,母親卻認為學醫更有用,但顏寧實在是不敢操刀解剖,就聽從了父親的建議上了清華的生物專業。
看到這裏,大多數人的反應一定是“沒有主見”、“牽線木偶”這些負面感受,但請注意顏寧在這其中的主觀態度。
她有自己的想法,但在這種大事上選擇了聽從比她更有經驗的長輩的意見,並坦然接受、為之奮鬥。大二上學期課太少,顏寧就報考了託福提高英語;大二暑假,早早進入實驗室自己摸索操作;大四跑到知名公司諾和諾德研發總部做畢業設計……
更讓人驚歎的是,她的業餘生活方面也極為精彩,武俠小説、唐詩宋詞、畫展話劇、國標舞蹈等一個都沒落下,陶冶情操之餘更是去參選了學生會主席,以此鍛鍊自己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
顏寧,40歲的不婚清華女神,告訴我們如何把孩子培養得乖又獨立

這是所謂的“乖孩子”、“媽寶”做的事情嗎?
答案是大大的否定。顏寧的優秀不在於父母老師對她的態度,而在於她對自己人生的態度。也許她沒能向着她小時候夢寐以求的文學方向發展,但誰又能否認她如今的成就?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無論哪行哪業。這個生活上直率坦然、醉心科研卻不呆板、緊跟時尚潮流、以放鬆的心態享受生活的“清華女神”,她的成長經歷狠狠地打臉了那些將自己的失敗完全歸咎於家長和中國式教育的loser。
順從,不盲從,活出自己,這就是顏寧的人生信條。中國式父母很應該從顏寧身上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新一代的年輕人更應該學習她的閃光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25 字。

轉載請註明: 顏寧,40歲的不婚清華女神,告訴我們如何把孩子培養得乖又獨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