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高考生】
作者:陳昂(北京一零一中學歷史教師,人文實驗班班主任)
作為一名歷史老師,作為曾在2003年經歷“非典”衝擊的前輩考生,在距離2020年高考還有一週的此刻,我希望下面這些話能夠幫助考生們高效利用考前的“黃金週”,用理性、科學、平和、紮實的狀態迎接高考——
一、考前複習
知識:明確體系,清晰層次
考前常見的狀態是:拿起教材和筆記看什麼知識都彷彿熟人,麻木無聊;拿起題目卻不能做到“錯題歸零”,頓生焦慮。怎麼破?
考前“黃金週”,我們最應當做、應當反覆做的,就是將歷史知識“整體化”,反覆審視歷史現象的“羣相”。作為“個相”的歷史事件是有“時序”的,而教科書上作為“羣相”的歷史現象與歷史認識,是有“邏輯”的。
這段時間,放下已背過無數遍的別人整理好的知識框架體系,用自己的眼睛去審視教科書,以目錄為基,以子目為輔,完成對知識體系的“重新發現”。同時請注意,知識不只是“成體系”的,還必須是“分層次”的。“成體系”講究的是“邏輯”,“分層次”講究的是“位置”,在答主觀題時,“成體系”解決的是“應該回答哪部分知識”;而在這部分知識裏,先答什麼後答什麼、什麼可答什麼寫上也肯定不可能得分,其中的關竅就在於“分層次”。這樣形成的框架體系,是一個“活的整體”,這才能幫你在考試中應付自如。
在這個“黃金週”,如果想突破“假熟練”帶來的“真無聊”,就要“玩轉”歷史知識。歷史知識的網絡,橫需“東拉西扯”——對比中西,有全球史意識;縱需“前展後延”——在時間軸上對同一歷史現象的延展、對不同歷史現象的時間刻度的偶合進行研究,強化時空觀念。如以1789年法國大革命為原點,向前100年、200年、300年,向後100年、200年,都有什麼大事發生?這樣“玩轉”歷史知識,既好玩,又可轉換視角,在“匠心獨具”中完成對知識的“查缺補漏”。
解題:套路明晰,注意遷移
在“黃金週”裏,重新將曾做過的題目進行歸類整理,把各種類型的題目的“寶典”,搭配經典題,進行回顧。讓曾錯過的題目在心中留影,曾犯過的錯誤心中有數。
節奏:不離不棄,穩步前行
在考前“黃金週”,既要有整體給予歷史學科的時間,讓整體時間形成“時間整體”,以其質量突破“任督二脈”;同時也要保證每天都有與歷史相伴的“温新時光”——温故而知新,對考前的保温非常重要。建議將大塊面的整合放到“時間整體”中,七天中有一次就夠了;將考前的做題保温、錯題整理等放到“温新時光”中,每日相伴,直到高考。
二、考試
順序做題,不要跳。
“戰術性跳躍”會造成考場的分心,影響專注度。要一氣呵成,從頭到尾。
別留檢查的時間,隨做隨檢查。要相信第一感覺。第一感覺是千萬次訓練中練出來的,要堅定地相信。
遇到困難,要遷移。
如果遇到困難,不知如何下筆,想一想能否把題型轉換成之前練過的,在題型變換中尋求靈感與突破。
不會下筆,要淡定。
你不知道怎麼答別人也不知道。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只需要跑過別人,你就贏了。如果慌,就慌吧。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30日 09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