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孟山(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導)
校友捐贈不是新話題,近日再次被激活,緣於武漢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1月18日收到總額7800萬元的捐贈款,這是一個相當不小的數目。關鍵還在於,如此引人注目額度的捐贈款,捐贈人的真實姓名不想為人所知,只知道是生命科學學院的一名老校友。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建院100週年來臨之際,這名老校友出於感激當年武漢大學對自己的關愛和培養,決定把自己的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匿名捐贈給母校。
鉅額款項加上匿名捐贈,都是網絡輿論場上的良好要素,由此激活了校友捐贈話題,也是不足為奇。
就在武漢大學校友匿名捐贈前一週,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發佈2021校友會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名。清華大學累計接受校友捐贈47.20億元,問鼎榜首,再次刷新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最高紀錄;北京大學獲贈41.97億元,排名第二;武漢大學表現亮眼,以30.43億元排名全國第三,創歷史最高排名。
校友捐贈已成為評價一所大學的核心指標,關涉到教育教學質量、畢業生滿意度、校友慈善意識、社會影響力、校友商業成就、學校治理能力、校友工作成效等事項的考核與評價。校友捐贈在我國的制度化意義上的發展,啓自1994年成立第一家大學基金會,迄今全國已有600餘家各級各類大學基金會,通過聯繫校友、服務校友、回饋校友等各種方式,為大學發展籌措更多資源,服務人才培養,壯大教育事業。
校友願意給母校捐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感謝、感恩、感激,覺得是母校給了自己成長的機會、發展的基礎,是母校幫助了自己。去年3月3日,1995級北京大學校友李永新和他創建的北京中公公益基金會為母校捐資10億元。這是北京大學建校以來獲贈的最大一筆個人捐贈,也是最大一筆校友捐贈。
李永新在捐贈儀式上的演講中談及,因為家裏特別貧窮,自己當年考上北京大學的時候,最擔心的並不是學業問題,而是吃飯問題,但是他一到北大就獲得了助學金,後來也獲得了北大的獎學金,尤其是北大後勤系統的餐廳,還為他們特困生準備了一些特別的菜和免費的湯。在此之前,李永新已經捐給北京大學1.8億元,隨着自己事業不斷髮展,他源源不斷地回饋母校。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理念之一。除此以外,校友捐贈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愛母校。不管是重點大學的校友,還是普通大學的校友,能夠積累鉅額財富的人都是少數。正因為如此,雖然捐贈鉅額款項的傑出校友值得關注,理應獲得大家的掌聲,但那些願意捐贈非鉅額款項的普通校友同樣值得關注,他們是每所大學中校友的絕大部分。在對校友捐贈的整體評價中,不應該只看每所大學獲得的校友捐贈總額度,還應當看校友的捐贈比例。世界上個別著名高校的校友捐贈比例高達70%,也就是説,有三分之二的校友在離開學校之後,願意給母校以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是很能説明問題的。
中外大學校友捐贈文化不一樣,不好簡單比較中外大學的校友捐贈,特別是中國大學制度化、規範化發展校友捐贈事業的時間並不長,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不過,大學要明白的是,在校友捐贈這件事上,學校收穫的不只是或多或少的款項,還有校友們對母校滿滿的愛。但是,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每一份愛都緣於“被愛”,大學要做的是,給學生在校期間予以儘可能多的愛,最大程度地讓學生獲得有質量的教育、有温度的關懷、有尊嚴的溝通。
學校的付出,當然不是為了功利的目的,不是要“算計”學生未來走出校門如何回饋學校,但是,學校要想“被愛”,就要給學生以真愛,要以學生的成長為出發點。所以説,校友捐贈比例更能顯示有多少人離開校園之後還記得愛母校,校友與母校之間的情感,不是校友捐贈金額的多寡所能簡單衡量的。
對於大學來説,要盡一切可能保持和校友之間的聯繫與互動,特別是現代傳播技術的發展,讓聯絡校友的各種手段極大地豐富起來,溝通成本明顯降低。不僅如此,學校在維繫與校友情感的認識理念上,還要注意在物理空間的改造上,如何給校友們儘可能保留記憶的原貌。這是特別容易被忽視的一點。在大學快速發展過程中,教學樓、宿舍樓、圖書館甚至是校園裏的道路,在校園規劃建設中經常被改變,以至於很多老校友歸來時,已經人非物是,情感寄託少了不少附着物。
大學重視校友捐贈,更要重視校友們的感受——不僅要關心校友在校時的學習和生活,還要關心校友離開學校後的校園記憶和愛的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