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有趣又有用,這所中學的政治課真的很“燃”!|上好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經典

高三14個班,有8個班270多名學生選修政治!閔行中學,在今年剛畢業的2020屆學生中,選修政治課的學生數量多到令人驚訝。這所高中的政治課有什麼魔力讓學生趨之若鶩?用學生的話來説,“我們的政治課有趣又有用”;用學校政治教研組負責人謝紅老師的話來説,“政治課就是要對學生有吸引力才能有效!”

一張圖片,多種視角,點亮高中思政第一課

高一的《思想政治》課,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篇。

開講前,謝紅拿出一幅圖片,讓學生看圖説話。第一幅圖上,一位身着迷彩服的男性正端着獵槍表情嚴肅地瞄準前方。很多學生很肯定:“這應該是個狩獵者或者軍人,準備去打仗。”聽完學生的話,謝紅舉起了第二幅圖,這是第一張圖上沒有顯示的部分——一頭熊在持槍者的對面。“要麼是在打獵,要麼是人出於自衞端起了槍。”又有同學説。謝紅拿出最後一幅圖——山尖上橫着一根大樹幹,人和熊各站一端,懸在半空,彼此對峙,保持着平衡。看到這,很多學生的看法又變了,有些學生不再關注“人和熊”的關係了,而是開始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這三幅圖,其實是今年央視主持人大賽上的一道題。我想通過它來告訴大家,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其中一部分,而要想辦法看到全部,再去思考、判斷。我們要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應該將它放到整個人類發展進程中去看。”

這堂課,謝紅的話並不多,但學生的興趣卻一下子被激發出來。

在講《共產黨宣言》那一章時,知道了解《共產黨宣言》的學生不多,謝紅從網上找來一些視頻,是幾位知名主持人用中文、德語、英語朗誦《共產黨宣言》。她讓學生字正腔圓地跟着朗讀完一遍,謝紅又出題了,“同學們,如果讓你們每個人在班級發表一個個人宣言,你們會怎麼寫?如何想辦法引起同學們的共鳴?”

“下課後,很多同學都跟我説,‘謝老師,您的政治課講得很有趣’。但其實,讓課堂變得有趣只是上好思政課的基礎。更關鍵的是要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看待,辯證認識、理性分析現實問題。”謝紅説。

一個案例,多種立場,寓價值引領於授業之中

就在這個週三(16日)上午,謝紅組織了一次教研活動,政治老師們圍坐一圈,討論一位年輕教師即將上的一節高二政治課。這堂課分析的案例,是某條軌交延伸線因離居民區較近而引發了矛盾。多數人因為出行便捷而對這條軌交延伸線大加讚賞,但一些沿線居民認為受到噪音干擾影響了生活質量,為此政府部門從中做了大量協調、溝通和完善工作。

“其實在我們學校,這兩種立場都有學生和老師支持。我們可以先讓同學對他們進行訪談調研,然後再自己選擇一個立場,展開充分討論。通過這樣的過程,最終希望讓他們瞭解,不同羣體的利益訴求都應該得到尊重和理解,我們的政府是如何在已有的條件下不斷滿足不同羣體的訴求,進一步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在謝紅看來,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利用身邊的案例設置相應議題,能夠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對價值判斷和選擇的深入思考。

像這類問題,閔行中學幾乎每堂課都有小組討論的環節進行討論。謝紅表示,討論真問題,關注真現象,既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是希望學生得出對他們今後人生有幫助的真結論。

一張紙條,多次傾聽,播撒愛與希望的“種子”

今年教師節,一位七年前畢業的學生特意回到母校看望謝紅。“當年他在學校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謝紅記得,那是一個冬日的上午,她回到辦公室,發現桌上有一張小紙條,上面寫着:“老師,請您中午12點半到操場東角,我想跟老師説件事。”謝紅如約而至,發現在那等她的正是那位學生。原來,這位學生與同學相處中有些矛盾,與班主任老師關係也不太好,所以希望能把心事向政治老師傾訴。

謝紅認真地當起了“聆聽者”。“這樣的秘密交流,持續了大約半年,每次聽完他的困惑,我都設身處地與他共情,給他講講我自己孩子的故事,再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後來的每年教師節,他都會回學校看我,和我聊聊天。記得有一次他跟我説,他覺得跟政治老師交流問題,能得到人生啓迪。更讓我欣慰的是,兩年前他已經通過自身努力,成為了一位政治老師。”

在謝紅看來,高中階段正是青年人的“拔節孕穗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作為政治老師,不僅要傳授政治知識,更要將政治課堂作為價值引領的高地,引導高中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作者:王星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