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論英雄,天下英雄唯曹劉。這段故事大家都知道:觥籌交錯間暗藏刀光劍影,談笑風生中藴含凜冽殺機。曹操處處挖坑,劉備從容應對,最後是曹操放下戒心,劉備嚇得趕緊找藉口開溜。
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青梅煮酒論英雄都像平靜的海面之下暗潮洶湧,而在宋元雜劇中,青梅煮酒論英雄被搬上舞台,卻成了一幕喜劇:張遼獻計殺劉備,楊修斟酒坑曹操,曹操爛醉如泥,劉備成功開溜,曹操一怒之下將楊修重打四十軍棍轟了出去。
話説那是在建安三年,被呂布打得走投無路的劉備只好依附曹操。當年的曹操很夠意思,不但幫擊敗擒斬呂布為劉備報了仇,還替劉備奪回了被呂布搶走的妻子。
劉備帶着妻子兄弟在曹老闆手下混飯吃,還被大漢天子劉協封為左將軍、豫州牧。天天跟曹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成了炙手可熱的紅人,也引起了一些別有用心者的注意,比如“國舅”董承。
之所以稱董承為“國舅”,裴松之有個解釋:“董承,漢靈帝母董太后之侄,於獻帝為丈人。蓋古無丈人之名,故謂之舅也。”
按照正史記載,董承也不是什麼好鳥,他是董太后的侄子,同時也是董卓的爪牙——一直跟着董卓的女婿牛輔混,一起幹了不少壞事。
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董承居然把女兒嫁給了大漢天子劉協,並且於建安四年由衞將軍升任車騎將軍,成了高於左將軍、低於司空的準三公級高官。
車騎將軍董承看左將軍劉備跟司空曹操(建安十三年之前,曹操一直是司空而不是丞相,當時漢朝無丞相)關係不錯,就想讓劉備做一回荊軻聶政,並偽造了大漢天子劉協的衣帶詔——事實上當年劉協還是很有權威的,連曹操覲見,也要脱鞋解劍(後來才得到“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待遇),被虎賁軍拿着出鞘的鋼刀看着,劉協一生氣,曹操也汗流浹背,生怕被虎賁軍一刀砍了。
曹操很不願意覲見劉協,更提不到時時監視,如果劉協要幹掉曹操,有的是機會,根本就不用偷偷摸摸搞什麼衣帶詔,即使想找幫手,也不會找董承。
但是董承拿出“衣帶詔”,劉備也動心了,而曹操對此也有所察覺,但是卻不能毫無憑據地以司空的身份對車騎將軍董承和左將軍劉備下手——曹操這個人最大的弱點,就是有時候很愛面子,所以至死也沒敢代漢自立。
有心除掉劉備以絕後患,但又苦無真憑實據難以下手,曹操就找來了夏侯惇、張遼、許褚商量對策。曹操之所以不找荀彧毛玠等人,是因為荀彧毛玠似乎已經有了倒向劉協一方的趨勢。
許褚打架在行,出主意不行,夏侯惇失去一隻眼睛之後,腦袋也不大靈光,只有張遼還是一如既往地精明強幹,他白門樓大罵曹操的下一秒就心悦誠服,變臉比翻書還快,説明他先罵呂布後罵曹操,都是早有算計的:向曹操表明自己很有骨氣,並且已經跟呂布恩斷義絕。
夏侯惇許褚一籌莫展,張遼卻眼珠一轉就來了主意:“我在城外有一片石榴園,園子裏有一個凝翠樓,您可以在樓上擺一桌酒,讓老許去請劉備赴宴。酒宴之間把那個大耳朵灌醉,讓他不省人事,我們就可以説他酒後罵皇帝,然後順理成章地把他宰了……”
曹操一聽此計甚好,就命許褚去請劉備:“你是個爽快人,劉備不會防備,不管你用什麼辦法,把劉備拉進石榴園,就算你完成任務。”
許褚喜歡喝酒,這一點人所共知,所以劉備雖然心有疑慮,但還是應邀赴宴——關羽張飛和簡雍雖然不想讓劉備去,但也不想惹惱正在生拉硬拽的虎痴。
劉備關羽張飛來到石榴園,許褚自己找地方去喝酒,關羽張飛被張遼“留住”,夏侯惇帶人周邊埋伏,然後曹操就發現了一個大問題:千算萬算,少算了一個倒酒之人,總不能讓我曹大司空給劉大耳朵頻頻倒酒吧?
讀者諸君都知道,後漢三國時期的酒真的是“酒水”,可以像喝茶一樣喝個不停,如果曹操親自給劉備倒酒,自己可能連夾菜的時間都沒有了。
萬般無奈之下,曹操喊來了自己的文字秘書楊修楊德祖——一個在曹操看來很聰明也很討厭的傢伙。
曹操讓楊修負責行酒,確實是個昏招:楊修早就知道曹操要殺劉備,正想辦法營救而無計可施,曹操卻主動召喚,這豈不是給瞌睡蟲送來了枕頭?
懵然不覺的曹操把楊修拉到一邊面授機宜:“我想如此這般整死劉備,一會兒你倒酒的時候,給劉備倒滿,給我只倒半杯,我倆平喝,喝趴他!”
漢朝的酒杯不是青銅就是陶瓷,沒有透明的玻璃杯,每人一席相隔六七尺,根本看不見對方杯中有多少酒。
當然,酒杯只是咱們現在的叫法,當年曹操劉備那個級別的人喝酒,用的是很大的“爵”或“觥”,後來老百姓把“爵”當成了計量工具,比如梁山好漢聚餐,總是叫喊“打兩角酒來”。
楊修心領神會地頻頻點頭,表示“包在我身上”,但是真正拿起銅勺給二人盛酒的時候,卻每次都給曹操盛滿十分,卻只給劉備盛八分,氣得曹操吹鬍子瞪眼,楊修卻振振有詞:“曹公是貴人,貴人不飲凹面酒,玄德公貴不及曹公,所以只可飲八分。”
曹操賭氣跟劉備賭酒,每次滿斟滿飲,而劉備的觥爵之中只有幾滴,沒多長時間,曹操自己先喝趴了。
曹操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楊修開始暗示劉備:“你看那大雁,只為貪圖一口吃的,就一頭扎進了獵人的落網,你看那大樹,枝繁葉茂,肯定有人想要把它斬草除根……”
劉備喝的那點酒還不夠潤喉嚨的,當然聽懂了楊修的潛台詞。正當劉備準備拔腳開溜的時候,曹操忽然醒了過來,拉着劉備要接茬喝:“咱們用大碗喝酒,但要行個酒令——歷數天下英雄好漢,説對了吃酒三碗,説錯了罰水三碗!”
曹操這是醉人不醉心,琢磨着自己故意説錯,喝點涼水醒醒酒,卻忘了旁邊當裁判的是那個“討厭”的楊修楊德祖。
劉備搶先答題:“當世第一條好漢是呂布呂奉先,方天畫戟無人能敵,我們哥仨一起上也沒拿下他。”
曹操“醉眼朦朧”地搖頭晃腦:“三姓家奴何足道哉?”
楊修馬上鼓掌喝彩:“曹公説的對,玄德公錯了。曹公飲酒三碗,玄德公罰水三碗!”
曹操捏着鼻子灌進三大碗酒,劉備又搶答了:“西楚霸王項羽,也是一條英雄好漢!”曹操按照規矩必須提出反對意見:“他是英雄好漢,。為啥被逼得烏江自刎?”
楊修接着鼓掌:“曹公英明,項羽怎配稱英雄?曹公……”
還沒等楊修説出“吃酒三碗”,曹操已經勃然大怒:“這廝到底是哪夥的?惇子你上來,咱不殺劉備了,先把楊修這小子拉下去重打四十軍棍!”
夏侯惇拖着楊修去打軍棍,曹操一頭栽倒不省人事,樓上樓下亂作一團,劉備趁着亂勁兒,腳底抹油——溜了。
這就是宋元雜劇中“張遼獻計殺劉備,楊修斟酒坑曹操”的故事,有點歷史依據,但又跟演義小説不同,曹操被惡搞的對象,整個青梅煮酒論英雄的過程充滿了喜劇色彩,至於其中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倒沒有人去深究了。
當然,也有人説:當年青梅煮酒,曹操是真把劉備當成了朋友,並想跟劉備一起聯手做一番大事,最終掃平割據勢力興復漢室。對此筆者持贊同意見——曹操的野心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建安四年的曹操,可能還真沒有篡漢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