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觀天象 現場提問解“謎團”

“穿越”古代觀天象 現場提問解“謎團”

本報訊(記者 雷嘉)中國古代在天文學方面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皇家欽天監“夜觀天象”的目的是什麼?…… 帶着這些問題,20名教育圓桌(微信號:jiaoyuyuanzhuo)小記者昨天來到北京天文館古觀象台,體驗了一次中國科技與歷史相結合的特色活動。

在熱鬧繁華的建國門,拐個彎就進入一個靜謐的四合院,裏面藏着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台。一道城牆隔離着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這樣的對比讓小記者們體會到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魅力。在北京古觀象台張鑫老師的帶領下,小記者們先參觀了古觀象台裏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展覽。聽完古人“觀象授時”即通過觀察天文現象來確定時日、制定曆法的故事,大家仔細圍觀指南車、水運儀象台等古代科技儀器的模型。尤其是原件八分之一大小的水運儀象台,這個宋代人設計製作的“世界天文鐘的祖先”複雜又精巧,讓大家歎為觀止。

登上城樓,眼前就是那八架作為北京地標之一的清代天文觀測儀器。璣衡撫辰儀、紀限儀、黃道經緯儀……八架氣勢雄偉、鑄造精湛的青銅儀器靜靜佇立在北京冬日的藍天下,向小記者們述説着它們在數百年前就具有的科技含量。張老師為大家講解了八架儀器的作用特點,以及它們曾經被八國聯軍劫掠到海外、又歷經坎坷才歸還的顛沛歷史。聽到這裏,一位小記者大聲插話:“我知道,這叫落後就要捱打!”

從城牆上下來,後院的“圭表”又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明天就是冬至了,一年中冬至這天正午的時候太陽直射點位於南迴歸線,北半球的影子最長,這個圭表的投影長度可以達到一丈6尺,大家明天可以注意觀察一下。”這些知識點都被小記者認真記錄下來。在之後的採訪環節,大家向張老師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八架清代天文觀測儀器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常年露天擺放不怕侵蝕損壞嗎?古代皇家“欽天監”的工作中哪些有科學道理哪些是迷信?你為什麼喜歡在這裏工作?……五花八門的問題讓張老師應接不暇。

最後,小記者們還逐個動手體驗了一回傳統方式的雕版天文圖印刷,並每人領到一份“地平式日晷”的模型材料,迫不及待要帶回家動手製作。

攝影/本報記者 劉暢

視頻/本報記者 劉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4 字。

轉載請註明: “穿越”古代觀天象 現場提問解“謎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