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太祖郭威,終於讓戰火連綿幾十載的華夏大地出現了一統的曙光。其文治武功自不必我等來言説,且看其幾件軼事,來了解更好的郭威。
一 少小為孤,行俠仗義
帝生三歲,家徙太原。居無何,皇考為燕軍所陷,歿於王事。帝未及齠齔,章德太后蚤世,姨母楚國夫人韓氏提攜鞠養。《舊五代史》
三歲時候,便搬家到了太原,不久,父親便因為城池陷落(其父當時為後晉順州刺史)被劉仁恭殺害。還是孩童時候,母親也去世了,由自己的姨媽韓氏撫養成人。
從小便父母雙亡,好在不是什麼貧寒之家,能夠習文弄武,長得也是孔武有力,一表人才。
十八歲就應徵入伍,《舊五代史》中更是記載其“帝負氣用剛,好鬥多力,繼韜奇之,或逾法犯禁,亦多假借焉。”也就是説其不肯屈居人下,為人力氣大好與人爭鬥,喜歡打抱不平,典型的嫉惡如仇的性格。而當時的長官李繼韜很是喜歡縱容他。
曾經在上黨市集上的事蹟更是表明了這一點。
這一日,郭威酒後在上黨的市集上閒逛,卻好巧不巧的碰見了一位屠夫欺行霸市,靠自己的勇武有力來欺壓周邊百姓,氣焰囂張,周邊的老百姓都是敢怒不敢言,很是畏懼忌憚。郭威就看不過去了,藉着 酒勁,來老闆給我割肉,不是嫌棄他割肉大了,就是嫌棄割肉割小了,藉口來叱責辱罵這個屠夫,一開始屠夫見郭威着裝,知道不是好惹的主兒,還能壓制怒火,但這一來二往,到底是忍不住了,扯開衣服,用手指着肚子“來XXX,有本事你就捅死我!”
郭威什麼脾氣?這麼好的要求,你們看是他自己要求的啊,我這麼喜歡助人為樂的人又怎麼能不滿足他,“威即前取刀刺殺之。一市皆驚,威頗自如《新五代史》”。順手就殺了,然後還滿不在乎。各位熟悉《水滸傳》的看官,自然就瞭解魯提轄殺鄭屠夫,而這也正是原型出處。
殺了人,被官吏抓捕了,按律殺人抵命,但到底是有關係,李繼韜欣賞他的才華,偷偷的把人放了,風頭過去了“復招致麾下”。
二 眉毛鬍子一把抓,有武自習文
要説勇而無智,那肯定是不能夠成就大事的。人才在誰手下都是人才,金子在哪都能發光。
李繼韜被莊宗李存勖幹掉後,他就投靠了李存勖。那年才二十一。古人蔘軍,總喜歡拜個把子,結個兄弟。郭威自然也不能例外。與李瓊等十人約為兄弟,李瓊也是人精,知道郭威那肯定不是平常人等,提議“凡我十人,龍蛇混合,異日富貴,無相忘。苛渝此言,神降之罰。”然後,刺臂出血發誓。(語出《宋史·李瓊傳》)
郭威倒也不客氣,拜訪李瓊時看見,李瓊正襟危坐很莊重嚴肅的在哪裏讀書,便問兄長讀的是什麼好書啊,“《閫外春秋》,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從用兵之權謀,兵家之陰陽,兵家之形勢,技巧,來運用合縱連橫等策略取得勝利,比較存亡治世與亂世的差別,記載賢者愚人,成敗,這本書統統都有。——一本好書,改變一生。”
老兄你一定要教我,於是每每出行,或者是有閒暇時光,都是隨身攜帶隨時拿出來讀,有不懂的便請教李瓊,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有所成,他也累進官職。
隱帝在位平定三鎮叛亂,他更是力排眾議,當時諸將認為,鳳翔與永興的景崇、思綰比較弱,可先攻伐,而只有扈彥珂認為擒賊先擒王,捨近求遠,先去討伐景崇、思綰,會使我們腹背受敵。他以為然,採納之。
圍困河中時,他更是攻心為上,圍而不攻,就徵用五百名農夫,圍河中城築造壁壘,而且三面築造,留有一面,如此既能讓李守貞留不是,不留出逃也不是。最後圍困其一年,糧草殆盡,城破人死。
三 居功不傲,廣納人心
按道理,平定三鎮。論功行賞,郭威作為主帥,自然是首功。但他卻是這樣説的:我有幸能夠率領將帥士卒們征伐,平定叛亂,這哪裏是我的功勞,是諸位將領謀士的功勞,這才能成功。
隱帝又要封賞他,他還是推辭,把功勞都讓給了楊邠,蘇逢吉等人。
我們姑且不論其居心,能夠在封賞面前,毫不動心,首先想到自己的同僚,將領,這樣的老大,你想不想跟隨?
最經典的一幕當屬,隱帝誅殺了楊邠等人後,派遣其舅舅誅殺在外地駐守的郭威,他的舅舅都不忍心,將此事和盤托出,郭威遂能夠結交將領,引兵而起,成就大業。
“臣幸得率行伍,假漢威靈以破賊者,豈特臣之功,皆將相之賢,有以安朝廷,撫內外,而饋餉以時,故臣得以專事征伐《新五代史》
紛繁亂世,武人治國下能夠有此帝王,當真是黎民百姓之幸。黎明將近,曙光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