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警惕“家長作業”後的形式主義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經典

近期,有關家校教育分工的爭論無休無止。家長羣、花式作業、協助批改,繁多的任務讓家長大呼頭疼。日前,江蘇一家長髮布短視頻吐槽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羣怎麼了!”《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當下,家庭作業花樣多、家長承擔多重角色成為普遍現象。

針對這一問題,教育部已經堅決表明態度。為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教育部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佈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要求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為何過去無甚爭議的家校作業,如今卻引發針鋒相對的觀點碰撞?

從問題的淺層表象講,這是校園將自身承擔的教學工作轉嫁給了家庭。明明應該是在學校教授的課堂內容,轉手就成了由家長監督完成的拓展任務。這個問題將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家長“增負”,更有甚者還可能導致校園教育、知識教育膨脹,導致家庭自身教育貧弱、乏力,難以發揮培養感情、培養品格的教育功效,進而影響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

從問題的深層原因看,部分教師之所以無奈“轉嫁”作業,有的是因為忙於教學以外的工作,在教學上的心思少了;而且上級部門形式主義的任務下沉,更可能給學校和老師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導致校園教育空間被擠佔,不得不將部分教育任務切割給學生家長。比如,有的學校甚至要求家長指導孩子熟記申報文明校園的“六好標準”,要求家長抽查應付檢查的內容。

較之“家長作業”本身,家校爭議暴露出來的形式主義之風更值得警惕。如果一味從行政管理思維出發,而不是從培養人的思維出發來管理學校,那麼非教學任務將擠佔大量的教學時間,學校教書育人的應有之義可能遭到削弱。

要更好釐清家校邊界,光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過揚湯止沸,無法根治問題。關鍵還需暢通監督渠道,剎住家校矛盾背後的形式主義之風。讓學校迴歸育人本位,讓教師迴歸教學本位,家校合作才能更和諧,學生成長才更有保障。

(許曉芳)

作者:許曉芳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