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家長需將目光放長遠,從未來倒推孩子需要的教育

很多家長想不到未來孩子將來可能會從事什麼樣的職業、什麼樣的行業、會去做什麼,就好比家長們自己如今所從事的職業、所在的行業、所做的事情也是20年前他們的父母根本想不到的一樣。

第74屆科幻雨果獎得主、清華大學天體物理碩士、經濟學博士郝景芳在2021菁北京國際學校博覽會的“擇校家長學院”現場,以《面向未來的教育是什麼樣的》為題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演講,為現場的家長們提供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視角。

家長們應放眼長遠,不僅僅將目光聚焦於學校,而是聚焦於孩子的一生,從未來的職業發展、社會發展的角度去倒推今天的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整理/Daisy

圖/譜時

郝景芳:家長需將目光放長遠,從未來倒推孩子需要的教育
國外的孩子們在學什麼

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精英家庭選擇讓孩子出國?郝景芳分享了她經歷過的的海外教育所帶來的深刻感受。

郝景芳的父親早年間曾在英國做過一段時間的訪問學者,當時年幼的郝景芳也因此獲得在當地讀一年小學的機會。儘管那只是一所地處非常普通甚至貧困街區的公立小學,但在一年裏他們進行了四五個不同主題的學習,以古埃及主題為例,四年級的小學生們每個人都能圍繞這個主題做出厚厚的一本書,內容有圖坦卡蒙法老的故事、直升機螺旋槳的實驗,還涉及其他古埃及神話、地理等很多方面的知識,以跨學科的方式將人文、歷史、科學、英語、數學、寫作等知識融入了同一個主題。笑稱自己當時英語“糟爛無比”的郝景芳也就是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查字典,直到寫出了英文的小説。

郝景芳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她的女兒也在當地的附屬幼兒園呆了半個學期,也是寓教於樂的學習方式。郝景芳通過跟當地媽媽的交流得知,國外的小學大多采用學校自己研發的課程,其中1/4的時間投入在數學的學習,1/4投入在語言類的學習,剩下的1/2時間用於學習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們就會用一個學期的時間來學水,比如生活裏的水是從哪來的,自然界的水,社區的水,下水道的水,地球上各地的水,並在這些的基礎上做各種實驗。

郝景芳:家長需將目光放長遠,從未來倒推孩子需要的教育
國外的孩子們用了大量時間學習這些知識,而中國公立體系的教育則是圍繞着應試所進行的,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關於人文社會、藝術創作和科學等方面就會被逐漸拉開差距。這些差距會給將來帶來什麼影響?

“這就涉及一個詞語叫做‘厚積薄發’。我們國家的基礎教育是我們一直很引以為傲的,為什麼到了真正科技創新的時候,一些真正引領世界的傑出創新領域還是缺乏人才、缺乏力量,我們一個大國家那麼多人怎麼會缺乏這種高精尖的人才?那是因為這種真正的創新需要有非常深厚的積澱。”郝景芳説。

“如果沒有在一個科學的環境裏十幾年的積澱,一直不停地做科學思考、科學探索,從5歲一直思考到25歲,沒有前20年的科學探索,怎麼可能在25歲的時候突然變成一個科學探索的領先者?因為實際上咱們國家的科學好多時候是直接告訴你一個公式定理背下來,初中高中學那麼幾年,也沒有做很大量的科學探索,實際上我們對於這種科學探索方法是很不熟悉的。其他很多領域也是一樣的,人們的積澱如果不深厚,知識素養或者是整個世界各國的文化歷史這些經驗不深厚的話,長大之後去做那些人文的創作,都是缺少根基的。”

未來需要跨界的複合人才

從宏觀角度,現在的中國已經在很多領域跟其他國家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競爭了。在已經到來的創新時代,科技創新不再是“兩彈一星”的專家工程,而已經成為每一家企業的必備素質。任何一個企業,任何一個品牌,任何一個行業不創新就會被顛覆,每一個在這種行業裏生存的個體都得把創新能力作為一種剛需。

從微觀角度,現在很多新興的行業如人機互聯、人工智能等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郝景芳以自己的公司招人難為例,公司招動畫師招了好幾個月招不到,在市場上尋覓好的可以配合做虛擬偶像的動畫團隊,訂單卻已經約到三年以後了。這説明什麼?説明這個領域可能有500萬的人才需求,卻只有50萬的人才供給,是嚴重的供不應求的趨勢。

“説明我們在學校裏面所學的知識,我們的學科設計,我們的這種培養,其實跟當今的時代發展跟經濟發展、企業發展、科技發展基本上是脱節的。”郝景芳犀利地指出。

郝景芳:家長需將目光放長遠,從未來倒推孩子需要的教育
郝景芳在演講的PPT中展示了兩張圖表,清晰地反映出截至2019年世界範圍內工作發展的趨勢:在發達國家,“非程式化腦力就業”快速上升,“程式化工作”大幅減少,美國有27%的勞動力在“知識產權密集型”行業工作,這一數字在歐洲則達到40%。由此可見,新時代職場的要求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教育範圍,格局、思維、創新精神已經成為新時代職場的必備條件。

要預測孩子未來的就業,通過以上趨勢往外推,就可以發現全世界各地體力勞動的工作在減少,非重複性的腦力勞動大量增加。不管是腦力還是體力,只要是可重複的、可程式化的,都會在不久的將來甚至十年之內被機器所取代。

“當我們面向未來的時候,會發現不管我們期望孩子畢業以後是在國外工作還是在國內工作,這個孩子一定要是創意型人才,才能夠如魚得水。所以我們這種時候如果給孩子進行超越傳統學校課本的教育,就能夠讓他真正擁有比較大的格局,能夠讓他真正有這些思維上的培養,能夠讓他有創新精神。如果我們今天再不這樣做的話,其實孩子在下一個時代裏面,就會面臨覺得非常的困難,到處都是內卷,什麼工作也找不到,很受擠兑。”郝景芳如是説。

郝景芳:家長需將目光放長遠,從未來倒推孩子需要的教育
中國教育的擅長與缺失

我們的孩子能否在這樣的時代裏面找到他們自己的位置,這就涉及到教育該如何與時俱進,怎樣的培養能夠讓孩子更好的適應這樣的一個快速發展變化的時代?郝景芳坦言中國的教育有非常擅長且值得驕傲不該放棄的部分,可以讓孩子在很多領域打下紮實的基本功,但很多公立學校也確實存在學習內容相對枯燥單調的問題。

“我對中國公立學校的這種態度不是覺得它不好,而是覺得它不夠,所以我現在在做的是補充教育並不是想要另起爐灶,而是想在這些方面真正的知識體系和行為態度上面給孩子以補充。”郝景芳認為教育系統的進化迫在眉睫。

什麼樣的知識體系能讓孩子綜合成長、健康成長?郝景芳的答案是:能夠具有頂層的格局,讓孩子視野開闊,並且讓孩子能夠有橫跨東西方古今中外這樣的一種知識體系,即所謂的通識教育。

郝景芳:家長需將目光放長遠,從未來倒推孩子需要的教育
郝景芳所倡導的通識教育,意味着讓孩子知道這些科學的文化藝術這些知識是怎麼怎麼來的,不會割裂地看待這些學科,而是會把它們融合地去看待。讓孩子真正地去了解創新是如何發生的,從源頭知道説今天學的這些知識是從哪來的,他們才能把所有碎片化的知識統一到一個真正的河流裏面,知道如何去思考,也知道如何去創造新的知識、新的精神財富。而這也恰巧與許多國際學校所做的基礎教育乃至國外的知名高校所倡導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是非常受到頂層人才認可的精英教育。

在郝景芳的《北京摺疊》得獎之後,曾有很多人建議她去專職寫作,但她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帶着一個遊戲團隊去做了一個優秀的遊戲化學習APP。

“這個更多的是來自於我覺得我的人生是自主的,我知道我自己要什麼、想幹什麼,這是出於我自己內心的選擇,我不會受其他人的控制,我要去推動我自己的人生髮展。”這也是郝景芳所主張的通識教育影響下的孩子未來會具備的行為態度。

“讓孩子覺得他是一個自我驅動的人,是一個自主選擇的人,他可以選擇他未來的發展方向,他選擇他要過什麼樣的人生,他選擇他喜歡什麼,並且能把這種選擇和喜歡落實。這些對於孩子也非常重要,那麼將來他如果有這樣的精神,其實就可以自我推動去做事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69 字。

轉載請註明: 郝景芳:家長需將目光放長遠,從未來倒推孩子需要的教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