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唐服流雲天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李義府,唐朝濠州饒陽(今河北饒陽)人。他經李大亮、劉泊、馬周等人的薦舉進入朝廷後,官職不斷升遷。又利用各種手段發展自己的個人勢力,因而引起了一些朝官的不滿。
中書令杜正倫尤其討厭李義府,便暗地裏與中書侍郎李友益商量,設法查清李義府的罪惡活動,然後除掉他。可消息走漏,李義府秘密派人向高宗奏明此事,來個惡人先告狀。高宗找來杜正倫與李義府,當面問詢原委,二人爭辯不休,互相攻擊。唐高宗十分生氣,各打他們五十大板,接着,杜正倫被貶為橫州(今廣西橫縣南)刺史,李義府被貶為普州(今四川安嶽縣)刺史,李友益被流放到峯州(今越南河內西北)。當時,高宗本想褊袒李義府,但朝中大臣多支持杜正倫,才不得不作了“兩責之”的處罰。李義府雖被貶,仍受到武后的祖護,不到一年,便回到京城擔任吏部尚書,而杜正倫則扔在一旁無人管。
一日,閒來無事,李義府偶翻貞觀時修的《氏族志》,覺得自己的家族未列入志總甚是遺憾。於是,他將此事告訴武后,武后也感到《氏族志》有問題,應該重訂。於是,由許敬宗、李義府主持重訂工作,規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李義府曾多次為其子向魏齊舊姓求婚,但是均未成功。出於個人恩怨,李義府請求武后下詔規定,舊有七姓崔、盧、李、鄭、王等望族不得互為婚姻,並將《氏族志》更名為《姓氏錄》。
新修氏族志,對李義府來説,是濟身於名門望族的關鍵一步。他曾自言本出於趙郡李氏,還常與諸李氏論親疏遠近,一些李姓子弟,也趨炎附勢、附和苟合,稱他叔祖的不在少數。當李義府貶為普州刺史時,本族給事中李崇德將李義府一支從趙郡李氏族譜中抹去。等李義府官復原職、重為宰相後,李義府毫不客氣地加以報復,叫人羅織罪名,將李崇德下獄,迫其自殺。
李義府出身於寒微之家,深知民間疾苦,一旦當上官便翻臉不認人,幹起盤剝百姓的罪惡勾當。李義府的母親去世,他在鄉丁憂一年後,又復起為司列太常伯、同東酉台三品。不久,李義府要改葬他的祖父,墓地選在永康陵的旁邊。他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光宗耀祖,裝潢門面;二是看看自己的能量到底有多大。他示意附近各縣調派丁夫、牛車為他祖父修建陵墓。三原縣(今陝西富平縣)令李孝節為討好李義府,私下徵集大批丁夫,晝夜不停地勞作。別的縣令見了,誰也不敢得罪李義府,均起而效之。有些勞工苦於壓力,很多竟累死在工地上。
這次聲勢浩大的遷葬活動,有出力的自然也有出物的。自王公以下的各級官員,爭先恐後地為他送禮,贈送遷葬所需物品,一時間,趕來遷葬的車馬浩浩蕩蕩,從灞橋到三原七十多里的道路上,人歡馬叫,絡繹不絕。高宗還下詔讓“御史哭節”,以致“蠕媚芻偶,僭侈不法,人臣送葬之盛典無與倫比者”,成了唐王朝以來王公大臣們從未有過的豪華葬禮。
在李義府居母喪期間,有一個名叫杜元紀的風水先生,説李義府宅第有獄氣”,需要花掉積錢兩千萬,才可以“厭勝”,除去晦氣。李義府信以為真,為了免除牢獄之災,更加急切地收斂錢財,中飽私囊。
那時,高宗准許李義府初一、十五休假在家哭喪。但他並未把哀事放在心上,卻利用這個機會換上普通百姓的衣服,與杜元紀悄悄溜到東城,於凌晨登上左塚瞭望風水。此事被人發現,議論紛紛,推測他出來窺視星象,意欲圖謀不軌。可李義府置人們議論於不顧,暗裏繼續斂財贖罪。他派兒子右司議郎李津找到長孫無忌的孫子長孫延,對他説:“我為你可求一官,數日後詔書便可下來。”過了五天,果然授了長孫延司津監的職務,並向他索錢七十萬。
李義府的倒行逆施,不能不引起朝臣的義憤和高宗的惱怒。在他大修祖墓而糜費錢財時,武后也委婉地勸他:“你這樣不體恤民力,實為自掘墳墓之舉,一旦事發,我也無力保你了。”聚斂成性的李義府,卻當作耳旁風,仍然一意孤行。右金吾倉曹參軍楊行穎向高宗上表,揭發了李義府的種種罪惡。高宗命司空李勣和司刑太常伯劉祥道共同督辦此事,經過核查和對李義府本人反覆拷問,所犯之罪屬實。高宗這樣做,是下了一定決心的,因為他的膽大妄為已危及到高宗的統治。高宗下詔將其官爵盡除,並長期流放。他的長子李津,專門倚仗其父權威為非作歹,賄賂無厭,交遊非所,潛報機密,也被長期流放振州(今海南崖縣西)。次子李洽、三子李洋和女婿柳元貞等人,均被除名,長期流放廷州(今廣西天峨東北)。李義府及全家受到應有的懲處,人們彈冠相慶,拍手稱快。有人以民間説唱形式寫了《河間道行軍元帥劉祥道破銅山大賊李義府露布》張貼於大街小巷。所謂“銅山大賊”,是指李義府劫掠銅鐵錢財,堆積如山。後遇朝廷大赦,但長期流放的人不在此列。李義府只好呆在寓所,憂憤成疾,死時才五十三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