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一篇雄文,卻毀了秦朝自救的最後機會!文人誤國比武將更可怕
“如今,我們父子倆即使想在家鄉牽黃狗散步都不可得了!”
作為大秦帝國的宰相,秦始皇的左右手,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功臣,李斯為何會落到這般田地。在崇尚“將相不辱”的秦漢時代,李斯又為何會承受俱五刑(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合一)的殘酷折磨?而這就要從他寫下的一篇雄文來説起了。
李斯本是楚國人,後來前往關中,投奔了秦國。但他剛到秦國,就遇到了鄭國渠事件,盛怒的秦王嬴政決定驅逐所有來自外國的客卿。為了保住自己追求富貴的機會,李斯揮毫寫出一篇流傳千古的雄文——《諫逐客書》。
李斯以其雄辯的筆鋒,列舉了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商鞅、張儀、範睢等外國人,為秦國做出的巨大貢獻。接着又向秦王説明,秦國缺少本土人才,必須要廣泛地吸納各國人才才能完成統一大業。
《諫逐客書》不僅極具文采,同時也非常具有説服力,很快便使嬴政撤回了驅逐客卿的命令。同時,李斯因這篇文章,得到了嬴政的賞識。從此以後,李斯在嬴政的重視下步步高昇,最終成為大秦帝國的副手,幫助嬴政完成了天下統一的大業。
雖然李斯文筆超羣,才華出眾。但他卻支持秦始皇的愚民政策,帶頭提出“焚書”。在秦始皇和李斯的設計下,大量古代典籍被付之一炬。要因此,李斯雖然是中國數得着的文學大師,卻也是中國文化的大罪人。
然而令人諷刺的是,焚書並沒有讓秦朝的統治千秋萬代。正所謂“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陳勝、吳廣、項羽、劉邦相繼起事,而這些人壓根就沒有讀過書。
反觀秦朝一方,當秦始皇去世後,朝廷中樞卻陷入了激烈的內鬥之中。秦始皇暴死於沙丘後,遺命讓公子扶蘇繼位(注:《趙正簡》是孤證,不可全信)。但是公子胡亥和他的老師趙高卻陰謀篡改遺旨,並以此找到了李斯。
作為託孤之臣,李斯自然義正辭嚴地拒絕參與胡亥、趙高的篡位陰謀。然而狡猾的趙高,卻瞬間抓到了李斯的軟肋——那就是李斯的貪婪。
李斯早年曾在楚國當小吏,窮困潦倒。一次,他看到糧倉裏的老鼠吃得肥肥壯壯,甚至有人過來了都不躲避。反觀廁所裏的老鼠,瘦骨伶仃,一聽有人來,就躲進洞裏。因此李斯得出了一個結論:
“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富貴之人,可以贏者通吃,橫行天下;而窮人只能仰仗富貴之人的鼻息,苟延殘喘。”
從那一時刻起,李斯便成為了功名利祿的奴隸,他所做的一切,都毫無道義可言,都是為了富貴。因此李斯才會昧着良心,幫助秦始皇制定嚴刑峻法,對百姓施以重税。可以説,李斯的“碩鼠哲學”影響了他的一生,不僅激勵着他飛黃騰達,同時也將他送上了絕路。
在沙丘,趙高僅用一句話便刺激到了李斯這隻碩鼠的心:“若扶蘇稱帝,必然任命親信蒙恬為丞相,你到時候必然只能靠邊站。”
聽了這句話,李斯完全被趙高震懾住了。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蘇憑啥會用自己這樣一個老臣。況且相比於秦始皇,扶蘇更趨向於仁政,跟自己的政見完全相左。到時候,自己還會被任用嗎?自己還能像今天一樣威風與富貴嗎?
就這樣,李斯上了胡亥和趙高的賊船,他們偽造聖旨,逼死了扶蘇和蒙恬。最終,胡亥成功地登上了皇位,是為秦二世。之後,李斯夥同秦二世、趙高,屠殺了秦始皇的二十多名子女。踩着恩主子女的鮮血,李斯保住了自己的權位。
然而好景不長,大澤鄉起義爆發,關東大亂,被滅亡的六國紛紛復興。而秦二世在趙高的矇蔽下,整天飲酒作樂,不思朝政。不僅如此,他還倒行逆襲,百姓的徭役和負擔不僅沒有減輕,反而更重了。
最終,陳勝的部將周文率領數十萬大軍殺入函谷關,差點滅了秦朝。不過好在李斯及時推薦了名將章邯,解放了數十萬奴隸充軍,併成功擊潰了周文、吳廣、陳勝、項梁等起義領袖。一時間,天下局勢又有所好轉。
李斯見此機會,立即上書秦二世,要求他採取措施減輕徭役,停止不必要的工程,以堯和大禹為榜樣,夙興夜寐,勵精圖治,重振江山。
很顯然,李斯道德水準雖然不高,但是頭腦還是清醒,他很清楚,關東之所以造反,就是因為秦朝的暴政。然而李斯只是壞而非蠢,但是秦二世和趙高卻是又蠢又壞。得到李斯的奏章後,秦二世竟勃然大怒,他立即對李斯下達旨意,並質問道:
“堯、禹住着破漏的房子,每天和奴隸一般為民工作不止,這難道還是帝王的榜樣?所謂帝王,必定是能夠治理萬民之人,若自身都不得安逸和快樂,又如何能統治天下?”
同時,秦二世赤裸裸地説:“我只願享天下之利而絕不願意承受天下之累。”除此之外,秦二世還斥責李斯:“(你)身居高位,何以致盜賊至此?”很顯然,秦二世已經將矛頭轉向了李斯。當時李斯的兒子李由在三川郡擔任郡守,而在與劉邦、項羽的戰鬥中,他屢戰屢敗。因此秦二世認為,出身為楚人的李斯和李由,或許和楚國叛黨暗通款曲。很顯然,聰明的李斯嗅到了殺伐的味道。
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李斯將他最後一點兒良知也拋之腦後,他已經不管什麼大秦江山,他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和現有的富貴。因此他連夜炮製出一篇或許算是史上邪惡的美文——《行督責書》。
《行督責書》文采飛揚,引經論據,以鏗鏘的氣勢將白的説成黑的,將黑的説成白的,他有理有據地為秦二世論證:
“帝王就該進行享受,就不該進行付出,統治天下的要訣並不是仁義,而是督責!”
首先,李斯“聰明”地迎合了秦二世的觀點,向堯舜禹那樣為人民付出,是愚蠢的,那樣只能做人民的奴僕。而一個合格的君主,是應該奴役的天下的。
其次,李斯説,堯舜禹之所以不能像帝王一樣享受,是因為他們不懂“督責之術”。人民就像君王的子女,必須要以嚴厲的態度對待他們,若以仁義之道對待他們,庶民們只會有恃無恐。因此,必須對庶民們施以督責之術。
因此,李斯總結道:“若此則謂督責之誠,則臣無邪,臣無邪則天下安,天下安則主嚴尊,主嚴尊則督責必,督責必則所求得,所求得則國家富,國家富則君樂豐。”
也就是説,只要能夠嚴厲督促責備臣下和百姓,國家就可富強,就可穩定,而君主就可以盡情享樂,滅絕仁義之道,享萬世之安定。
李斯很明白,如果真按這篇文章的意思去施政,無異於在火里加了一瓢油。到時候關東的局勢會更亂,甚至會危及大秦。但是為了保住暫時的功名利祿,李斯已經不管不顧,畢竟他已經70多歲,沒幾天活了。正所謂我死以後,哪管他洪水滔天?
看了《行督責書》,秦二世龍心大悦,於是立即下達旨意,制定了更加殘酷的暴政。秦二世根據李斯的建議,有綱領、有步驟地實行所謂“督責”之術。對於官員,嚴加訓斥,對於叛亂,一律誅殺無赦,陵墓照修,宮殿照做,人民的痛苦沒有降低半分。
督責令下達後,關東局勢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急轉直下。在鉅鹿之戰中,秦軍主力50萬人全軍覆沒,項羽帶着40萬諸侯聯軍向函谷關方向猛攻。在另一方面,劉邦率領10萬大軍,直取武關,秦朝滅亡已經是時間問題。
而與此同時,趙高卻恨上了李斯。由於戰事吃緊,秦二世對趙高的態度越來越不好。而趙高自己也知道,大秦的局勢到今天這種地步,自己是脱不了干係的。因此,他決定嫁禍於李斯,讓他來給自己背鍋。
最終,在趙高的操作下,李斯被關進了監獄,受到了殘酷的俱五刑。原本,李斯還想像往常一樣寫一篇雄辯性的文章,乞求秦二世饒他一命。誰知狡猾的趙高早有準備,他派遣自己手下偽裝成皇帝的侍從,去詢問李斯是否服罪。李斯見皇帝侍從到來,總是如實説明案由,申辯自己無罪。然而他的申辯,只能迎來一次又一次地毒打。當秦二世真的派侍從到監獄詢問李斯時,承受不住拷打的李斯本能地承認了自己的“謀反罪行”。
就這樣,已經奄奄一息的李斯和他的兒子被押上了刑場,被處以腰斬之刑。在李斯生命的最後一刻,不知他是否真的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李斯明明有大才,卻沒有良知。在他眼中,他的人生目的就是利益,如果利益與良知相沖突,他便會毫不猶豫地拋棄良知。明君在位,他能做到利國利民;當暴君在位,他能幫助君主維持獨裁權力;當昏君繼位,他又能幫着君主加倍虐民。
他明明是個智者,卻利令智昏,一步錯步步錯。它就像一個面前吊着蘿蔔的蠢驢,不顧一切地向前奔馳,即使深淵在他面前,他也完全看不到。最終,李斯因為貪戀富貴而墜入地獄,得到個令人惋惜的結局。文人雖然只有一支筆,但是真的誤起國來,比武將要可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