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忽必烈堪稱最能發動對外征伐的一位君主,他曾經征討過幾個之前王朝從未涉及,之後王朝也絕不效仿的國家,它們就是日本 緬甸和爪哇。
忽必烈對日本的戰爭是非常著名的,兩次進攻都宣告失敗,日本方面認為是“神風”救了日本,避免了被奴役的命運。
忽必烈對緬甸也發動了三次戰爭。至元十四年(1277)三月,“緬人以阿禾內附,怨之,攻其地”,鄒可禾告急於雲南的元朝軍隊,向元軍求救。大理路蒙古千户,總管信直口出兵營救,很快擊敗緬軍。十月,雲南諸路宣慰使都元帥納速刺丁率軍隊征伐緬甸,破其三百餘寨,招降緬北各部三萬五千二百户,最終由於天熱而歸。
至元二十年(1283)十月,忽必烈派雲南行省參知政事也罕的斤跟隨“右垂太卜、諸王相吾答兒分道徵緬”,怯烈率軍“拔其江頭城,振旅而還”。隨後元軍攻取緬北境重鎮太公城,緬甸建者、金齒等12部投降。緬王不得已請降,而最終孟乃甸白衣頭目阻撓了緬使向元朝納款請和。
至元二十三年(1286)十月,“以招討使張萬為徵緬副都元帥,也先帖木兒徵緬招討司達魯花赤,千户張成徵緬招討使並虎符”,以稗禿滿帶為都元帥帶兵六千徵緬,同時雲南行省右垂徵金齒、察罕迭吉連地軍一千人,從中慶出發,在永昌與徵緬行省雪雪的斤會合,各軍聯合攻緬。至元二十四年(1287)正月,緬王為其庶子不速速古裏所執,囚於昔裏怯答刺之地,雲南王所命官阿難答等亦受害。緬甸的舉措,更是加快了戰爭的到來。二月,雲南王與諸王率兵攻入緬甸,“喪師七千人,緬始平,乃定歲供方物”。
元忽必烈時期對外征伐的最後一幕是對爪哇的戰爭。史籍記載忽必烈用兵出戰諸番國,爪哇之役為大。至元二十九年(1292二月,忽必烈以元使孟琪前往爪哇通款遭刺面為由,命史弼,高興,亦黑迷失率福建,江西,湖廣兵力二萬“發舟千艘,給糧一年、鈔四萬錠”,十二月從泉州出發,開始遠征爪哇。至元三十年(1293),元軍進至爪哇國境的杜並足之時,得知爪哇國主已經被鄰國葛郎國主哈只葛當所殺,爪哇主婿土罕必閣耶不敵葛郎國軍,遣使向元軍“以其國山川,户口及葛郎國地圖迎降,求救”。
輕率的元軍隨之與葛郎國展開了戰爭,“連三戰,賊敗奔潰,擁入河死者數萬人,殺五千餘人”,最終圍困了答哈城,國主哈只葛當出降。然而在消耗了元朝遠征軍的軍力之後,爪哇主婿土罕必閣耶卻逃到爪哇國境,領兵反攻元軍。已經兵疲馬乏的元軍遭此一擊,損失三千餘人退回泉州,元軍的遠征以失敗而告終。
參考資料
【1】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