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雍正王朝:安排胤祉、弘時、弘晝去抄家,看雍正如何藉此試探三人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經典

果然,就在“逼宮事件”之後沒有多久,雍正便下旨查抄八阿哥胤禩等人的家產。只不過,雍正還安排了自己的兄長三阿哥胤祉,以及兩個兒子,即弘時和弘晝,三人一同前往。

然而,雍正如此安排絕非對於這三人的信任和器重,相反,雍正已經對他們產生了深深的懷疑,而這次安排三人共同前往,查抄胤禩等人家產,就是要對他們進行一番試探。


實際上,三阿哥胤祉並沒有出現在“逼宮事件”之中,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

其一,在雍正登基之後,胤祉似乎將一切都“看淡”了,不僅在朝堂上不發表任何的意見,甚至很少在人前露面,除了挽救李紱而主動進宮向雍正求情外,也幾乎沒有了其他的表現。

其二,現在的胤祉除了擁有雍正賜予他的“御前免跪”的恩典,手中是既無權、又無兵,如此一來八阿哥胤禩等人即便是拉攏到了他,也對於整個“逼宮事件”沒有任何的推動作用,反而還多了一個人與自己分享“勝利”的果實。


然而,對於雍正來説,他所想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情景。

通過“逼宮事件”,雍正看穿了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等人“亡我之心不死”的狼子野心,也看到了張廷玉、王文昭、馬齊、圖裏琛等人對於自己的忠心耿耿,更是看到了如同隆科多、四位“鐵帽子王”以及在場所有其他朝臣的首鼠兩端、見風使舵。面對於此,雍正的心情是極為複雜的,同時他也對自己以及整個朝局的發展充滿了擔憂。

於是乎,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非常迫切地想要知道,在整個“逼宮事件”中,始終一言不發,保持緘默的三阿哥胤祉,究竟是怎樣的態度,他到底是真的中立,就是單純的不問世事,還是暗地裏已經與胤禩等人進行了勾結。


至於弘時和弘晝,雍正則是對他們充滿了失望。

雍正安排他們去豐台大營,一方面是要替自己安撫遠道而來的四位關外“鐵帽子王”的部眾,已顯示皇恩浩蕩,另一方面,則是想他們能夠替自己監視胤禩等人,謹防有什麼意外發生,從而造成難以估量的後果。可對於雍正來説,偏偏怕什麼卻又來什麼,自己的這兩個兒子竟然拱手將豐台大營的兵權交給了他人,從而讓雍正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雍正怎麼對此不失望和氣憤。

然而,更讓雍正感到後怕的是,他對於自己的這兩個兒子也產生了懷疑。

弘時自不用説,此前零零星星的線索以及十三阿哥胤祥臨終前的遺言,都將矛頭直指弘時,雍正也開始對他有所警覺和防備。

此時最讓雍正擔憂的是弘晝,雖然他並不相信自己的這個兒子會背叛自己,但雍正還是出於“防患於未然”的角度,要對弘晝進行試探,以確保萬無一失。


就這樣,雍正下旨安排三阿哥胤祉以及自己的兩個兒子弘時和弘晝,一同前往查抄八阿哥胤禩等人的家產,同時,也就此對他們展開了一番試探。


當胤祉和弘時領着雍正的旨意,準備叫上弘晝一同前去查抄胤禩等人家產的時候,卻驚訝的發現弘晝玩兒起了“活出喪”的鬧劇,斷然拒絕了二人的要求,執意要將給自己辦的“葬禮”進行下去。

弘晝如此舉動看似極為“荒誕”,卻讓雍正就此放下了對他的懷疑。

首先,上次和弘時一同辦差,結果被弘時“坑慘”的經歷,讓弘晝深深的明白了自己鬥心眼是鬥不過他這個哥哥的,所以只要是和弘時一起,弘晝就會想盡辦法予以拒絕,為的就是不讓自己再一次的被弘時給“坑”了。

其次,弘晝不顧顏面,並且不顧禮法地上演“活出喪”的鬧劇,這就是在用“自黑”的方式,告訴雍正自己對於皇位、對於權勢沒有絲毫的興趣與奢求,希望雍正不要因此而懷疑他,他不會與弘曆爭奪皇位,這也要讓雍正放心。

再次,弘晝不去參與抄家,就是要用這樣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坦蕩以及與胤禩等人毫無瓜葛。

可以説就是這樣一出“活出喪”,讓雍正放下了對弘晝的戒心,弘晝也得以自證清白。


而三阿哥胤祉的表現,同樣讓他不再繼續被雍正所懷疑。

胤祉在接到雍正的旨意後,可以説是絲毫沒有猶豫,立馬走進了轎中,做好了前往查抄的準備,如此主動的表現正是説明了他自己對此是毫無膽怯與逃避之意。

在見到弘晝進行“活出喪”鬧劇的時候,他先是對雍正的決策與安排予以了充分的認同和肯定,還積極勸諫弘晝要跟隨一同前往,這是他當眾擁護、支持雍正的表現。

更為關鍵的是,胤祉在到達胤禩等人的府上的時候,並沒有進入府上進行查抄,其目的也是和弘晝一樣,要以此表明自己的坦蕩,不管辦差的人怎麼查,查到什麼,都相信會與自己無關,以此來向雍正證明自己與胤禩等人沒有任何關聯。


可以説,不管是三阿哥胤祉,還是雍正之子弘晝,似乎都從雍正的旨意中看出了濃濃的“殺氣”,於是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實現了自保,從而將自己重新置於了一個非常安全的境地之中,就此實現了明哲保身。

而與之相反的是,弘時的做法卻給自己帶來了極為負面的影響,也為他最後的慘淡結局埋下了伏筆。


雍正安排胤祉、弘時、弘晝前去查抄胤禩等人的家產,本就是給這三人出了一道“二難命題”。

如果説查抄的時候態度温和,處處留有情面,出現這樣的情況,不是與胤禩等人有所交集而手下留情,就是不滿雍正的處置結果,而對胤禩等人懷有同情之意,不管哪一種,都是不能為雍正所容忍的。

那如果查抄的態度極為嚴苛和絕情呢?不好意思,同樣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因為越是這樣,越是代表着心虛,希望用積極的表現來撇清自己的關係,而這樣的處置方式只能説是欲蓋彌彰,更加容易露出馬腳。

其實,雍正已經給出瞭解決這道“二難命題”的方法,那麼就是什麼都不要説,什麼都不要做,安安心心地看着圖裏琛帶人查抄,順便監督一下其他官吏們有沒有徇私枉法、偷盜夾帶的問題就可以了。


然而, 弘時的做法可以説是每一步都踩在“雷”上。

弘時不僅沒有像胤祉那樣選擇迴避,反而親自上陣,指揮起了查抄胤禩家產的工作,甚至還在未向雍正請示的情況下,就擅自處理了胤禩的家眷和府上下人。

可是在面對胤禩本人的時候,弘時的態度不僅是畢恭畢敬,不僅支開了圖裏琛,與胤禩進行了單獨的照面和交談,更是利用手中的職權,安排了胤禩與家人們的見面。而這一切,圖裏琛必然是原封不動的報告給了雍正。

於是,雍正就這樣堅定的認為自己的兒子弘時已經“背叛”了自己,與政敵胤禩走到了一起,至於“逼宮事件”弘時也是難逃干係。更為重要的是,雍正也正是通過此事,看穿了弘時的野心,這才命令圖裏琛與李衞共同保護好弘曆,從而挫敗了弘時的暗殺陰謀。


相比於能夠看出雍正此舉用心的三阿哥胤祉與弘晝,弘時的表現太過於急功近利了,最終落入了雍正所精心設計的這個“陷阱”和“圈套”之中,而這也最終導致他極為悲慘的人生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