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改革後,該給孩子選哪個區上學?
半個月前,上海市教委公佈了中招改革實施辦法,引發了廣泛關注。可以説,無論走到哪裏,只要有家長的地方,幾乎都會談論這件事。
大家熱議的主要是兩點:
#教育內卷
#學區房
01
説到教育內卷,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感觸。想上個好大學,就得上個好高中;想上好高中,就得讀好初中;想讀好初中,就得上好小學、好幼兒園。
尤其上海之前一直是民辦碾壓公辦,因為民辦可以選拔生源。於是,為了考進民辦初中,孩子在幼升小、小升初,甚至上幼兒園就開始加入軍備競賽。三四歲就開始學加減法,識字寫字。
你家孩子會20以內加減法,我家就要100以內;你家識字500,我家就要識字1000......結果,這場內卷,使得學習壓力不斷加劇,孩子也失去了快樂的童年。
於是,上海2020年實行了小升初公民同招和民辦搖號。民辦學校不再被允許用考試挑選生源,而是大家都公平搖號。
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孩子的升學壓力,也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
對於教育來説,家長最看重的就是確定性,因為教育沒有回頭路。
於是,不少家長擔心搖號搖不中,回到公辦又被統籌,為了追求確定性,開始轉而選擇初中學區房,這也是去年初中學區房引領上海樓市向上的主要原因之一。
02
去年,尤其下半年,學區房市場有多火熱,相信不少家長都有所體會。
房子去化速度特別快,下午剛看中的房子,想回去和家人商量商量,結果晚上就賣掉了。
下一套看中馬上決定買,想談談價格,結果房東心態好的不得了,直接上調幾十萬。
好在今年年初,上海8部門聯合出台了房地產調控政策,給上海樓市降了温,房東的心態也鬆動了不少。
不過,很多家長還沒有從房地產調控的細則中緩過勁來,3月份又迎來了中招改革。
對於中招改革,相信家長們已經看過很多解讀了。
説白了就是:
“牛校”的蛋糕一部分給了“普中”和“菜中”。
有些人認為:“普中”“菜中”也能上好高中,不用再一窩蜂去買“學區房”了。
對於前半句,我是認同的。
因為之前,市重點高中有40%是通過自招錄取的,四校自招的比例更高,有60%。為了挑選優質生源,市重點高中的自招名額主要投放到嫡系初中或者其他“牛校”。
以2019年的四校自招(預錄)為例:
從上圖可以看到,預錄榜的前25名,90%以上都是民辦初中或者公辦初中的特色班。
而中招改革後,自招比例大幅縮減,名額更多分配到各區和初中學校。
於是,之前沒有機會進市重點的“普中”和“菜中”,也因為“全覆蓋”機制,至少能有一個市重點高中的名額。
然而對於後半句,我持保留意見。
某平台對部分上海家長做了一個調查,家長普遍對學區房依然持肯定態度。尤其是雙學區,家長們認為,不管是到區名額還是到校名額都會是區域內最多的。
雖然競爭激烈,但機會多,可選擇的路徑也多。
如果去了“菜中“,名額分配到校或許是唯一機會,某種程度來講,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
況且,不要忘了,名額分配還要加上綜合素質評價,不是單看中考分數的。
中考因為是“畢業考”和“升學考”兩考合一,所以題目簡單,很難拉開差距,毫不誇張地説,“一分就是一操場”。
而這個時候,綜合評價的50分就至關重要了。
上海市教委基教處處長楊振峯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分配到校的名額中,綜合素質評價佔了50分。他特別提醒,未來每所初中的學生不僅要提高學業成績,更要關注全面發展。從目前情況來看,所有考生在中考的卷面絕對分數相對集中,差異非常小,而綜合評價的部分就成為決定一個孩子能否進入一個優質示範高中的關鍵變量,因為綜合素質學生之間還是有差異的。”
綜合素質評價細則還沒出來,但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信號,高校招生的綜評模式開始向下傳導,本次改革的指揮棒是對着初升高,但是幼升小也要未雨綢繆。
所以,並不是進入“普中”或“菜中”中考考到前幾名就可以。當然,中考分數越高越好,不過綜評是1:2投檔的,在入圍考生中,如果中考分數不夠高的話,那麼綜評的50分就很關鍵了。
這50分一方面考察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紀實報告》的完成度,另一方面是綜合考察情況,由高中學校根據自身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需求自主制定考察方案。
《紀實報告》完成度,每個學生之間的差距不會太大,真正能拉開差距的是高中學校的綜合考察。
所以,家長們不要只盯着“普中”“菜中”的那幾個到校名額,拿下綜評才是王道!
03
最後,還是給到大家一些擇區的建議。
升學目標比較高的,主戰場是自招和名額分配到區,還是要爭取小升初進到“牛校”,才能具備全市或者全區的競爭力。
徐匯雖然少了不少上中的名額,但改革後資源更傾斜本區,而徐彙區內優質高中多,梯度好,市重點率反而變高,仍舊是最佳選擇之一。當然,徐匯牛娃多,競爭激烈也是必然的。
黃浦在中招改革前大量資源被中考移民瓜分,改革後資源傾斜區內,市重點率大幅提高。雖然跨區中考不能享受名額分配到校,但是名額分配到區還是可以的。估計到時候還是會有不少中考移民來到黃浦。
閔行的分校最多,也是受益最大的幾個區之一。有2所四校分校,2所外區市重點分校,1所委屬分校,區內的2所市重點之一的七寶中學還是比肩四校的存在。不過雖然資源豐富,但是中考人數全市第二,競爭也比較激烈。
浦東的中考人數最多,佔到全市的四分之一,既是優勢也是劣勢。優勢在於,名額分配到區是根據中考人數來的,所以人多分配到的名額也多。而劣勢在於,人多競爭也大,市重點率和改革前相比,雖有小幅上漲,但不及黃浦那麼多。
不過換個角度考慮,浦東的放羊區太大,真正參與競爭的也就外環甚至中環內,中考人數也是要打個折扣的。
而且浦東的好學校多,入學門檻不高。城市界面又比較新,產業也比較集中,對於新上海人來講仍舊非常有吸引力。
普陀區內既有四校分校,又有八大級的高中曹楊二中,特色高中也好幾所,市重點率小幅上漲。作為補漲板塊,普陀的性價比開始凸顯。
楊浦的四校率降低最多,市重點率也有一些下滑,吸引力降低不少。不過如果目標是蘭生復旦和復旦附中,仍舊是值得選擇的,畢竟底藴和氛圍一直在,大不了拼裸考。
對於郊區來講,絕對是中招改革的最大贏家。
尤其嘉定、寶山和青浦,雖然區內的市重點高中資源匱乏,但都有四校分校,也算是填補了一部分缺口。而松江迎來了上外雲間高中,按照市重點標準招生,可以説是松江學子的大福利。
加上“五大新城”的政策,相信未來的近郊板塊以及新城板塊的教學質量也會隨着新上海人的落户和導入而不斷提高。
預算不高的,又是居住品質優先的家庭,可以考慮這幾個郊區。對於孩子還小的家庭來説,上學也是5-6年以後的事情了,到那個時候,上海的教育格局必然會發生變化。
其實,沒有絕對的好或者不好。教育資源豐富的地方競爭激烈;競爭不激烈的地方房價貴;房價合適的地方通勤遠……
無論是擇區還是選房,都是一個取捨的過程。
04
至於是選“好學校”,還是“普中”或“菜中”,我是旗幟鮮明的站“好學校”。
當然,不一定是一梯隊,但至少是二梯隊。
為什麼要進好學校?
因為有優質的師資力量,開明的管理理念,良好的校園秩序,以及濃郁的學習環境。
不是説普通初中肯定不好,哪個學校都有尖子生,都有可能考上好高中好大學。
但如果有的選擇,相信家長們和我一樣,還是希望孩子能進一所好學校。
因為讀書不只是為了升學考試,格局、眼界和價值觀,也是我們同樣看重的。
教育投資仍然是必需品。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不管是北京還是上海,家長們都會盡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