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武昌步伐鏗鏘走在前列
原標題:覺醒年代,武昌步伐鏗鏘走在前列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在那個覺醒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追隨革命先驅,拋家舍業、離妻別子,義無反顧地踏進了為民族謀獨立、為人民謀解放的歷史洪流,並最終匯聚到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
武昌,作為當時的區域文化中心,在諸多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思想啓蒙上,武昌走在前列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後改名《新青年》),吹響新文化運動號角。
在湖北,新文化運動旗手當推出生於武昌的青年才俊惲代英。
1915至1917年,惲代英在中華大學文科中國哲學系學習,期間在《新青年》《東方雜誌》《青年進步》等報刊上發表大量文章,熱情謳歌新思潮、無情批判舊思想。
1917年10月,惲代英和梁紹文、洗震、黃負生等創辦了互助社。這是武漢地區誕生的第一個進步團體,也是中國最早的進步社團之一。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惲代英挺身而出,以互助社為核心,以武漢學生聯合會為基礎,和林育南、陳潭秋、施洋等先進青年一起,領導武漢地區各階層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
經過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洗禮,武昌大批知識分子把目光從西方資產階級學者的諸種學説轉向馬克思主義。
在學習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上,武昌走在前列
1920年2月,陳獨秀第一次到武漢,他在文華大學的學術講演影響了一大批知識分子關注並信仰馬克思主義。
這一年,惲代英在武昌橫街頭18號成立利羣書社,後建立共存社,大力宣傳新思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
1920年3月,董必武、陳潭秋等人創辦私立武漢中學,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向學生灌輸新思想。學校開設社會主義課程,引導學生閲讀《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史》等書籍和《新青年》《嚮導》《湘江評論》《覺悟》《每週評論》等進步刊物。
1920年11月,在共產黨武漢支部領導下,馬克思學説研究會在武昌成立。
1921年1月,惲代英受陳獨秀之託翻譯的考茨基著《階級爭鬥》出版。
毛澤東曾對美國記者斯諾説:“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對於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這三本書分別是《共產黨宣言》《階級爭鬥》《社會主義史》。
在創建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事業上,武昌走在前列
1920年8月上海早期黨組織成立以後,陳獨秀派張國恩與董必武洽商在湖北建立組織,李漢俊也來武昌與董必武等人聯絡。
在上海方面指導下,共產黨武漢支部在武昌撫院街97號董必武寓所誕生,成為國內早期黨組織之一,成立時間位居第二。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和嘉興召開。“一大”13名代表中,5位湖北籍代表董必武(黃安籍)、陳潭秋(黃岡籍)、李漢俊(潛江籍)、包惠僧(黃岡籍)、劉仁靜(應城籍)均與武昌密切相關,其中董必武、陳潭秋、李漢俊系在位於武昌的私立武漢中學教書,包惠僧在武昌被推舉為共產黨武漢支部書記,劉仁靜曾在武昌讀書並加入互助社。
武昌因而成為中國共產黨建黨偉業創始人重要來源地之一。
在推動工人運動的開展上,武昌走在前列
1920年,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深入工廠調查,積極推動工人運動的開展。
2月,少年中國學會會員、武昌工學互助團發起人之一梁空撰寫的《武漢工廠調查》一文在《少年世界》第1卷第2期發表,這是武漢地區先進知識分子初步瞭解工人階段狀況的首次調查報告。
9月,《新青年》發表《武昌五局工人狀況表》,系共產黨武漢支部成立後首次開展對武昌織布局、麻布局、銅幣局、銀幣局工人狀況的調查。
在陳潭秋、林育南、施洋等領導下,1921年10月和1922年9月以武昌徐家棚鐵路工人為主的粵漢鐵路工人二次罷工均取得勝利。
就讀於武昌育才小學、武昌私立日新預備學堂的項英,畢業後成為武昌模範大工廠學徒、工人,1922年4月在武昌入黨,後成為工人運動領袖。
畢業於武昌法政學校的大律師施洋,是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總罷工的領導者之一。當年2月15日,施洋在武昌小洪山被殺害。就義時,施洋身中三彈仍引吭三呼“勞工萬歲”。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通訊員 張志宏 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