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燾給朱德設下圈套,朱德從容化解,毛澤東評價十個字
在中國近代史上,1935年是個重要節點,紅軍因“北上”還是“南下”的衝突,險些導致革命功虧一簣,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場暗流湧動,波譎雲詭的路線之爭。
當時紅四方面軍的張國燾企圖分裂革命隊伍,他裹挾着一大批老革命,想脱離中央另起爐灶,實現自己操控全局的目的。為了穩住紅四方面軍,組織派朱德到紅四方面軍做工作,沒想到張國燾看重朱德的威望,想迫使朱德“反叛”紅一方面軍,跟毛澤東一刀兩斷。
面對張國燾的威逼利誘,朱德用各種方法巧妙化解,順利完成任務,毛澤東聽説了整件事,評價了十個字,既評價了朱德在這件事中的表現,同時高度概括了其一生。
1935年懋功會師後,黨中央認為應當北上,建立陝甘革命根據地,但張國燾認為應當去川康藏地區開闢根據地,他煽動戰士們説:“打到成都,南下吃大米!”不少人被張國燾的花言巧語説動了。
關於到底去哪的問題,中央已經做了決定,張國燾作為紅四方面軍的領導,應當服從決定,可他拒不執行,眼看紅一方面軍已經出發,紅四方面軍仍舊停滯不前。
為了團結革命隊伍,朱德從紅一方面軍來到紅四方面軍做工作,然而張國燾仍舊拒絕北上,他跟朱德爭吵了好幾次,態度也很不好。
張國燾
當時紅一方面軍經過長征損失很大,兵力不到1萬,裝備給養也跟不上,而紅四方面軍有好幾萬人,裝備補給也算豐富,就是因為這兩支部隊的差距,讓張國燾動了非分之想,他認為自己兵強馬壯,理應成為全部紅軍的領導。
因為指揮不動紅四方面軍,毛澤東只能帶領中央紅軍獨自北上,剛剛會師不久的紅軍分道揚鑣了。
張國燾聽説紅一方面軍北上,大喜過望,立即在阿壩召開會議,在這個自導自演的會議上,他説紅一方面軍是“逃跑主義”。參加會議的幹部都是紅四方面軍的,他們向着張國燾,也亂糟糟的起鬨,有人拉住朱德,讓他當眾表態“擁護南下”,並且同毛澤東“向北逃跑”的錯誤路線一刀兩斷。
朱德沉着冷靜一言不發,這讓張國燾很不舒服。他想借着人多勢眾的環境向朱德施壓,於是挑起話頭:“總司令,你對這個問題的是怎麼看的?到底是南下,還是北上?”
朱德見張國燾發問了,要給他面子,不能繼續沉默,這才開口道:“北上的決議,我在中央的會議上是舉過手的,不能出爾反爾,我還是那句話,南下是沒有出路的。”
朱德的話讓張國燾不悦,一些善於察言觀色的人立刻站起來,不顧體面地朝着朱德大喊:“你擁護北上,那你走嘛!快走嘛!”
朱德不是不想走,但是他有責任在肩上扛着。如果留下,還會面對更多的羞辱,乃至生命也會受到威脅,張國燾當年在鄂豫皖根據地搞“肅反”可殺了不少幹部,他能下得了手。
但是,如果自己走了,編在紅四方面軍內的原紅一方面軍官兵沒辦法跟着走,走不了的人將面對什麼,不言而喻。
另外,他是紅軍總司令,不管是紅一還是紅四方面軍都是紅軍,張國燾有錯是他的問題,戰士們沒有錯,如果放任張國燾帶着戰士們南下,傷亡肯定很大,他不能白白看着紅軍白白犧牲。長征剛結束,環境如此惡劣,每一名紅軍戰士都至關重要。
再退一步説,他即便現在真走了,誰也説不準這是不是張國燾佈下的陷阱,然後在路上找個藉口對他下毒手。
朱德的想法沒錯,張國燾留着朱德在紅四方面軍,本身是想借他紅軍總司令的名頭髮號施令,但這個時候如果朱德一再表達跟他意見相左的觀點,甚至要動身追趕中央紅軍,那張國燾真的就要動殺機了。
面對周圍一些人“你走嘛”的叫囂,朱德語重心長地説:“我是中央派到紅四方面軍工作的,既然大家堅持南下,我只能跟你們去。”
朱德的回答很有水平,避免了跟對方的直接交鋒,巧妙地躲開了陷阱,但對方顯然沒有達到目的,於是有人突破了底線,開始人身攻擊、謾罵朱德。跟朱德一同到四方面軍工作的劉伯承看不下去了,這個虎膽英雄大喊一聲:“幹什麼!現在是開黨的會議嗎?你們怎麼能如此對待總司令!”
對方見劉伯承不服氣,轉而攻擊他,朱德被圍攻的情形算是稍稍緩解了。這次阿壩會議後,張國燾並不甘心,一天一小會,兩天一大會,派人圍攻朱德,罵他“老頑固”“糊塗蟲”,硬生生把黨組會議開成了批鬥會。
然而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朱德從不反駁,只是等對方罵累了,自己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説那些幹部要看清形勢。面對一個毫無破綻的朱德,張國燾實在沒辦法,他也不敢在沒有藉口的情況下動粗,人家畢竟是總司令。
然而,張國燾一意孤行,就是決定要南下,他必須讓朱德這個紅軍總司令説一些“嚴重”的話,以便幫自己增加權威性。既然朱德不認可南下,那擺出個跟毛澤東“決裂”姿態也行,為此,他又組織了一次高級幹部會議,會上某些幹部在他的授意下,大肆攻擊紅一方面軍,矛頭直指毛澤東,張國燾要求朱德發言,也説一點毛澤東的“不是”。
朱德先是講道理,他説:“大敵當前,要團結!天下紅軍是一家。”言下之意,不論紅一還是紅四,都是紅軍,沒必要互相批評。張國燾還不過癮,讓朱德跟毛主席劃清界限,這是一個陷阱,也是一個圈套,而且極其陰險。
朱德感嘆道:“你們都知道‘朱毛’這個詞,‘朱毛’在一起合稱這麼多年,別説全國,全世界都知道了,你們要‘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
張國燾動了氣,正要發作,朱德又説了一句:“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同志們不會承認中央了,但大家想一想,有沒有必要把事情趕得太急,留下一點回旋餘地總是好的。”
這句話張國燾聽進去了,朱德説得沒錯,雖然他現在兵強馬壯,但只是相對於紅一方面軍來説,面對南方眾多的國民黨軍閥,他手上的幾萬人能堅持多久也是未知數,一個不小心可能就萬劫不復了,因此,他也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絕,雖然堅持南下,但不敢再為難朱德,也不敢對紅一方面軍的同志趕盡殺絕。
後來紅四方面軍南下受到重創,不得已又北上,最終來到了陝北,證明了當初中央決定北上的前瞻性。
紅四方面軍來到陝北後,朱德也回到了組織裏,跟大家把這場冒險複述了一遍,所有人都感嘆這段經歷的兇險。毛澤東在聽聞了老搭檔的複述後,感慨頗多,他送給朱德十個字——“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
這十個字既評價了朱德在這件事中的表現,同時高度概括了朱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