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箭雨有多恐怖

1863年恩格斯説:“弓、弦、箭已經是很複雜的工具,發明這些工具需要有長期積累的經驗和較發達的智力。”而且,弓箭的發明或許與音樂的起源也有某種關係。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提到古代打仗的情形,我們最常見的就是漫天飛過來的箭矢。弓箭手一夫當關,一戰箭雨下來就是一地的屍體,基本一箭就是一個人頭。曾經在央視節目中,局座也提到過古代的弓箭,指出:古代的弓箭射程大概是一百五十米左右。
古代箭雨有多恐怖
這種距離並不算很突出,在我看來也就不痛不癢,可是,真正去查閲了史料才知道,真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到了戰場上,弓箭的基本射程確實只有一百五十米左右,但是,它的殺傷力是不容忽視的。
因為,有些擅長射箭的好手力氣特別大,最遠的甚至能達到四百多米的射程,那種穿透力真的是分分鐘就是要人頭的節奏。
現代對古代弓箭感興趣的人曾經做過復原的古代弓箭測試,以一個普通男性的普通力量,可以射出的箭頭速度大概在四十多米每秒,而對象是一個古代的復原鐵甲。在弓箭射程內,普通情況下,箭頭不僅能射穿鎧甲,還能穿過人體,再穿過鐵甲,從背後射出,其殺傷力讓人咋舌。
古代箭雨有多恐怖
後來,測試的還有古代的魚鱗甲,雖然,比一般的盔甲要強的多,但是,在弓箭的射程範圍之內,保護人體的作用還是不怎麼的大。況且,在古代那種條件下,並不是每個士兵都有機會穿上甲冑,大部分人都是薄薄的一層衣服,只有少數的精鋭部隊會有專門的防禦護甲。
想象一下,戰場上對方的弓箭手們都騎在高頭大馬上,馬蹄之下踏死不少人暫且不説,在衝鋒陷陣的時候,往往距離都比較近,又是從上往下射。面對面地挨一箭,正中要害的可能性很大,就算不是正中要害,在兵荒馬亂中,只要被射中就基本就沒有生還的希望。
最終,就算僥倖從戰場上活着回去,可是,在那種低下的醫療條件和惡劣的環境下,想要保證不感染更是難上加難,拖也能拖死。古代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古人們對於打仗是駕輕就熟的,在戰場上殺人殺慣了就會變得麻木不仁,在這種拼死搏殺的情況下,人命簡直不值一提。
古代箭雨有多恐怖
所以,在戰場的準備中,人們考慮的都是怎樣能最大限度地造成對方的傷亡。所以,弓箭的箭頭要足夠尖鋭,以保證能夠深入人的身體,而且,都是鐵質的箭頭,堅硬無比。再者,甚至還要有劇毒和倒鈎,如果,沒有穿體而過,那麼,拔箭的過程就會要了這個人的命。
除此之外,古代關於戰爭的書也有不少,各種兵法,講的都是排兵佈陣,埋伏包抄等等用兵之策。
這就不是簡單的硬碰硬,碰到那些詭計多端的將領,還會遭到多輪攻擊。士兵們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頂着漫天飛過來的箭雨就已經是對心理極大的考驗,要是一次不行再來一次,也難怪會有九死一生的情形了,基本,上能活下來的那都算是奇蹟了。
古代箭雨有多恐怖
其實,弓箭手在戰場上出現的次數很多,但是,騎在高頭大馬上衝鋒陷陣的弓箭手並不常見,畢竟,騎兵都是軍中寶。在古代,馬匹可是十分珍貴的,這也是中原國家常年遭到遊牧族國家欺凌的原因。人家基本都是兵強馬壯,而我們呢,最多隻能做到精鋭部隊的馬匹配備。
一般來説,弓箭手都是在後排輸出,箭雨不説,遇到那些力氣大的好手,你面對的就是長達四百多米的射程範圍,在這個範圍內,你隨時可能被射殺。此時,戰場的士兵們的心理陰影面積絕對不是一般的大,光是這種心理壓力就足以讓一個人嚇得屁股尿流。未戰就有退縮的士兵,這是很常見的。
古代箭雨有多恐怖
可以説,弓箭手在大規模戰役中一般充當輔助攻擊的角色,而在小型戰鬥中則會取到決定戰局的效果。當敵人人數不多時,弓箭手先行下手擊殺,敵方一定會在頃刻間到底,亂作一團。當然,在守城戰役的時候城牆上的弓箭手就當起了主力部隊,為身後的悍不畏死的戰士、騎士等近戰兵種創造一線生機。
當然了,弓箭手在戰場上也不是説沒有任何短板的,要知道,一個國家的財力有限,弓箭的箭頭又是單純的消耗品,光是精鐵資源都是極大的消耗,更不用説箭頭的精雕細琢。所以,一般來説,一個弓箭手能配備的箭矢大概只有五十支左右,用完了也就沒了。再者,弓的製造程序更是複雜至極,一年甚至都做不了一把。
古代箭雨有多恐怖
正是基於這些短板,弓箭手一般來説在一個軍隊中的數量都不會很多。這樣一來,戰場也就沒有想象中那樣恐怖,只要捱過箭雨打擊,下一場就好打了。
明清時代,出現了一種飛行中帶響的箭叫“鳴鏑”。據《前漢演義》描述,這種箭出自匈奴國太子冒頓之手。冒頓為爭王位,欲收服民心,以便為所欲為,便發明了一種骨箭,上面穿孔,發射時有聲,稱為“鳴鏑”,由他專用。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的弓箭手》、《前漢演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5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箭雨有多恐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