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麼幫孩子填報高考志願的
作為一個經歷過兩次高考的過來人,我真的很能體會考生的心酸和家長的無奈。高考,通向夢想的獨木橋,多少考生擠落橋下,溺水而亡。高考,不但承載着一個考生的前途,還是一個家庭未來的希望。
每當聊起這個話題,就覺得十分的沉重,想起自己高考的那段歲月,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兩次高考時,精神高度緊張,吃不好、睡不好,那種難受的體驗無法用言語表達。等到填報志願,又是一頭霧水,胡亂的翻着全班唯一一本高考志願填報指南,看着眼花繚亂的大學與專業名稱,充滿了迷茫與無助。那時真想有一位全能的上帝替自己決策多好,可是沒有這樣的機會。
拿着高考志願填報指南,看着高校往年的投檔線、最低分數線、當年的招生計劃,真是無所適從啊!全國有幾千所大學,誰知道每年各個大學都有多少人報名?高校共有近千個專業,誰有知道哪個專業報考的人數多?又誰知道哪個專業將來就業好?回想起來,那段歲月真是一種驚心動魄。
如今,在高校工作了多年,對大學辦學層次、師資水平、教學質量、專業建設等有了較深的認識,但是仍然對很多學校、專業不是十分熟悉,對高考志願填報這種概率性的工作也不夠精通。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每年高考結束後,都會接到親戚朋友或者託人打來的電話,向我諮詢,希望我能指導他們的孩子填報志願。指導別人填報高考志願真是一件充滿風險、且吃力難討好的事情。成功了,人家當然會感謝你。可是萬一失敗了呢?豈不是把人家前途給毀了,以後都沒法見面了。憑往經驗指導人家,容易形成固有認知,不能真正跟上高考每年的形勢和變化。
所以,高考志願填報成為了一個攔在考生面前、家長面前最頭疼的問題,請教班主任或者任課老師,他們也不敢輕易指導,生怕給學生填報失敗了。面對每年七八百萬考生,無助的家長到處電話請教,而考生在面對無所適從的志願填報時,往往僅憑興趣或者覺得那個專業名字時髦就填報了,即使成功考入了大學,也因為接觸到所選專業後才發現跟自己當初想象的相差太遠,甚至對所讀專業毫無興趣或者説沒學習能力,而每年學校轉專業都要通過考試才行,因此,一部分學生就因為專業不適合自己,導致最後不能正常畢業或者乾脆混日子,畢業時,一點有用的專業知識都沒學到,工作也找不到,成為了生活的悲劇。
看着每年如我當年一樣焦心的考生和考生父母,真替他們捏把汗。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難道就沒用一種更科學的方法來化繁為簡,分擔父母的憂心嗎?難道就沒有一種智能計算方法代替我們經驗的選擇嗎?其實,早在十多年前,作為我國高考志願填報領域的早期探索者,計橋升學規劃研究院就開發了一套基於全國高考數據庫的高考志願填報智能軟件系統,簡稱計橋高考GPS系統。
計橋高考GPS系統,具有準確定位考生位置、自動篩選院校及模擬填報等核心功能。從2005年最初應用至今已十餘年,歷經無數高考學子真實檢驗,日臻完善。它具有輸入高考分數即給出考生在本省市一分段排名的功能,據此推薦出考生可以去的大學和專業;同時有這些大學和專業的詳細介紹以及各種查詢功能。考生可以根據自己個性化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和專業,完成模擬報考。
填報志願有兩大“攔路虎”,一個是要蒐集的資料太多,蒐集哪些資料?從哪裏蒐集資料?如何保證蒐集的資料是準確的?報考信息不斷更新,如何保證蒐集無遺漏?這都是家長在蒐集資料時需要考慮的問題。另一個“攔路虎”是報考規則很複雜,稍不留意就可能出錯,一旦出錯便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這些問題計橋高考GPS系統都替考生考慮到了,高考GPS的設計理念就是“考生需要的各種報考信息,高考GPS裏都能找到;考生遇到的所有報考規則問題,高考GPS都能解答。”
高考,跟生活一樣,擁有了核心競爭力,你才能打敗對手。當初接觸計橋高考GPS智能志願填報系統的時候,我也是滿腹疑慮,不斷詢問對方這個到底有用嗎?不太敢相信一個軟件系統有如此精準的計算、分析和推薦能力。也是抱着試試的態度,推薦給一些成績不太好的親戚家的孩子們使用,結果,讓本來不抱希望的他們順利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
經過他們多年相當成功的使用檢驗,我也漸漸相信計橋的理念:儘可能幫助考生減少報考難度,幫助考生進入理想的大學和專業。所以,後來再有親戚朋友向我諮詢填報高考志願時,我就會毫不猶豫的推薦他們購買計橋高考GPS系統和計橋的志願填報服務,因為他們十六年的實踐經驗,成功指導上萬考生考入了理想的大學,在業界擁有着良好的口碑。他們還根據廣大考生的不同需要,為每位考生量身打造不同的服務。
高考,一生或許只有一次,但志願填報卻要影響人的一生,讓青春多一些明媚,讓未來更加燦爛,不要讓人生留下些許遺憾!選擇計橋升學規劃研究院,選擇計橋高考GPS智能志願填報系統,就是選擇明天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