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戰書寫“天心取米”四字,漢朝官員每字加一筆送回,匈奴退兵

匈奴戰書寫“天心取米”四字,漢朝官員每字加一筆送回,匈奴退兵
對歷史有所瞭解的朋友,肯定都對“匈奴”這個詞不感到陌生,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曾經在秦末漢初時期稱雄於中原以北,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漢朝建立初期,由於經歷了連年戰亂,致使國內經濟凋敝,人口鋭減,漢王朝不得不對匈奴採取和親的軟弱政策。直到漢武帝劉徹登基之後,才逐漸改變和藩的策略,開始動用武力。這也就引出了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
匈奴戰書寫“天心取米”四字,漢朝官員每字加一筆送回,匈奴退兵
漢武帝時期,有一年匈奴打算進攻中原地區,還煞有其事的派人給劉徹送來一份戰書,上面只寫有“天心取米”四個字。這讓漢武帝劉徹是一頭霧水,這四個字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反覆看了幾遍沒有答案,劉徹便召集文武羣臣來一同研究,可是看來看去,還是沒有人看懂其中的奧妙,無奈之下,只好張榜招賢。
匈奴戰書寫“天心取米”四字,漢朝官員每字加一筆送回,匈奴退兵
告示貼出去不久,宮中一個叫做何塘的修撰官揭榜應召,來到朝堂之上。他對劉徹説:“陛下,微臣懂這“天心取米”四字的含義,並且已經有了退兵之計。”劉徹聽後很是高興,讓其詳細解釋。何塘説:“依微臣看來,‘天'者,天朝也;‘心'者,中原也;‘米'者,聖上也。“天心取米”就是匈奴要奪我江山,取聖上龍位的意思啊。”劉徹聽後恍然大悟,又接着問道:“那你剛才説有讓匈奴退兵之計,是何計謀呢?”何塘答道:“微臣這就將計策獻上。”説完便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緩緩的拿起了筆。
匈奴戰書寫“天心取米”四字,漢朝官員每字加一筆送回,匈奴退兵
何塘提筆在‘天'字的中間加了一豎,變成‘未'字;在‘心'字的右兩點中間加了一長撇,變成‘必'字;在‘取'字左上頭加了‘乛',改成‘敢'字;在‘米'字上部加一橫,改成‘來'字;何塘這位漢朝官員給每個字都加了一筆,將匈奴送來的“天心取米”四個字改成了“未必敢來”,並且請求劉徹將此戰書送回給匈奴,便可令其退兵。
匈奴戰書寫“天心取米”四字,漢朝官員每字加一筆送回,匈奴退兵
匈奴單于接到送回的戰書後,原以為漢王朝肯定跟往常一樣不敢應戰,只得乖乖送來美女跟錢物,不料打開後看到“未必敢來”四字,覺得口氣很是輕蔑,想必漢朝肯定是早就做足了準備,只等着自己前去送死呢。於是趕緊下令退兵,取消了這次進犯的圖謀。
匈奴戰書寫“天心取米”四字,漢朝官員每字加一筆送回,匈奴退兵
我們不得不佩服何塘這位漢朝官員的智慧,他只是簡單的給每個字加了一筆,便輕鬆的化解掉了一場戰爭威脅。不過也有人質疑此事的真實性,因為漢朝使用的主要字體是小篆,繁體字“天心取米”是不容易改成“未必敢來”的。但是筆者認為,不論此事是真是假,其實都不是那麼重要了,它帶給我們樂趣,比起追根溯源不是更有意義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8 字。

轉載請註明: 匈奴戰書寫“天心取米”四字,漢朝官員每字加一筆送回,匈奴退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