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今人發明的,古人已享有了發明權,特別是古代官員,他們“下有對策”的招兒,多了去了。
作者:李喬
新華社資料圖
清末,雖然國勢衰微,但大小官員仍延續着往日的享樂習慣,以飲宴吃喝論,可謂“酒食徵逐無虛日”也。為改變官場風氣,清廷曾下令限制官員擺酒宴的規模和標準,畢竟時局困窘,官員理應勤儉,為國家分憂。
但官員哪兒肯委屈自己,便想轍應付–皇帝的面子不能不給,擺酒宴時便撤掉了幾盤菜。但口腹之慾咋滿足?他們想出一個“諸菜聚會”的法子,就是把多種佳餚放在一個大盤子裏,看上去只是一個菜,其實可以享受各種美味。
這種聰明的法子民國之後還有遺存,但不是用來應付誰,而變成一種上菜方法了。李一氓在《存在集·征途食事》裏記述了他在一位當過清末翰林的陳姓人士家中吃飯時的見聞,談及清末官員“諸菜聚會”的情況。他寫道,在陳先生家吃便飯,有時只端出一絕大瓷盤,別無二菜。對這大瓷盤菜餚,他評論説:“這是清代末年做京官的派頭。清朝政府下令京官宴席不許超過幾道菜,要共體時艱。京官們就想出這個辦法對付皇帝,只有一盤菜。而這一盤菜的內容可豐富極了,中心是大堆魚翅,周圍分列五或六種菜。”李一氓嘆曰:“這才真正夠得上美食家。”
我不禁感嘆,這些清朝官員“下有對策”的創意,實在是高!惟對國家之前途,他們可曾出過什麼妙招兒?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