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國伐齊”是哪五個國家?為什麼楚國沒有加入呢?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統率燕、秦、韓、趙、魏五國軍隊攻齊。齊湣王驕傲自恃、忘乎所以,開始並未料到燕國會聯合諸國攻齊。及至發現燕軍已攻入齊國時,才匆忙任命觸子為將,率領全國軍隊主力渡過濟水,西進拒敵。結果,當吳國聯軍進攻時,齊軍一觸即潰,遭到慘敗。燕國軍隊在樂毅指揮下單獨追擊敗逃之敵,一直追到齊國都城臨淄。齊湣王見臨淄孤城難守,就逃跑到莒邑並據城固守。
一
在攻下齊國都城臨淄之後,樂毅又攻佔齊國70多座城池,也即五國伐齊,達到了基本上佔領齊國疆域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五國伐齊時,楚國並沒有參加,也即只有燕國、韓國、魏國、趙國、秦國這五國一起攻打齊國。那麼,問題來了,“五國伐齊”時,為何楚國沒有參加?楚國打的什麼算盤?
首先,五國伐齊爆發時,楚國不僅沒有加入聯軍,反而派兵救援齊國。五國伐齊時,楚國在位的君主是楚頃襄王,也即是楚懷王的兒子。自楚懷王之後,楚國走向了衰落。當然,這主要是拜秦國所賜。而就五國伐齊來説,雖然燕國是直接受益者,但是,秦國也得以藉此削弱了齊國這一強敵。於是,在樂毅伐齊是,楚頃襄王派遣淖齒這位武將救援齊國。
淖齒(?—前283年),一作“卓齒”、“踔齒”、“悼齒”,戰國時期楚國將領。楚頃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破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齊湣王逃亡。他受楚頃襄王命率軍救齊,被齊湣王任為齊相。從齊湣王的角度來看,自然想要藉助於楚國大軍來恢復齊國。不過,最終的結果卻是淖齒殺害了齊湣王。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或許是齊湣王狂妄自大,沒有給楚國將領淖齒足夠的尊重,導致後者怒而將其殺之。
二
當然,也可能是淖齒意識到齊國已經損失了大部分的疆域,也即難以恢復了,所以才除掉了沒有什麼價值的齊湣王。在殺害齊湣王之後,王孫賈在齊國街市上振臂一呼,率領眾人殺死了淖齒。對此,在筆者看來,通過淖齒的行為,可以發現楚國對待齊國的態度上發生了改變,也即楚國一開始不希望齊國滅亡。因為齊國的滅亡,會導致秦國和齊國對峙的格局被打破,從而讓秦國一家獨大。
《韓非子·內儲説下》中記載:“穰侯相秦而齊強,穰侯欲立秦為帝而齊不行,因請立齊為東帝,而乃能成也。
公元前288年,秦國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議秦昭王稱帝,秦昭襄王為了抬高自己,同時也為了打擊鄰國,離間齊國與戰國七雄的關係,接受了這個建議,於同年十月派魏冉去齊國,説服齊閔王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在五國伐齊之前,秦國和齊國作為當時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國,一度並稱為東西二帝。但是,五國伐齊之後,齊國衰落,秦國沒有了可以制衡的對手,這自然是楚國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三
因此,在五國伐齊時,楚國一開始選擇救援齊國,無疑是非常正確的選擇。當然,看到樂毅已經連下70多座城池之後,再加上齊湣王已經失去了將士的支持,所以淖齒選擇殺了齊湣王。在此基礎上,楚國還趁機從奪取了齊國的淮北之地。齊湣王剛即位時,齊將匡章就率領齊、魏、韓聯軍大破楚軍於垂沙,從此楚國不得不依附於齊國,並坐視齊國奪取了原本屬於楚國的淮北之地。
而在五國伐齊時,楚國認為齊國復國無望,所以趁機奪回了淮北之地。自此之後,淮北之地一直被楚國所佔據。比如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黃歇為相,賜其淮河以北十二縣,封為春申君。在此基礎上,對於楚國來説,打的算盤就是能夠救齊國的話,則幫齊國一把,如果不能幫,則趁機奪取齊國的淮北之地,從而避免在五國伐齊這一行動中一無所獲。
四
最後,楚頃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楚頃襄王與秦昭王在鄢邑友好相會。同年秋天,楚頃襄王再次與秦昭王在穰邑相會。在五國伐齊之後,楚頃襄王被迫調整了對外策略,也即主動向秦國示好,以此避免秦國大舉進攻楚國。而在五國伐齊之前,楚國則可以在秦國和齊國之間待價而沽,擁有更多選擇的餘地。可是,在五國伐齊之後,齊國已經從強國的陣營中跌落,楚頃襄王只能不斷向秦國示好。楚頃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國攻打楚國,楚軍兵敗,割讓楚國上庸、漢北地區給秦國。在此之後,白起率領楚國大軍發動了鄢郢之戰。
在鄢郢之戰中,楚國不僅都城被攻破,還丟失了大片的土地。面對白起率領的秦軍,楚頃襄王退往東北固守陳都(今河南淮陽),並將都城遷到陳都。楚頃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患病,熊完逃回楚國。同年秋天,楚頃襄王去世,熊完即位,是為楚考烈王。總的來説,在五國伐齊中,楚國雖然沒有加入燕國為主的聯軍,但是,其依然獲得了齊國的淮北之地。可是,在五國伐齊之後,秦國無人阻擋,得以在鄢郢之戰中重創楚國,促使楚國進一步走向衰落。至於趙國、魏國、韓國,也因此遭到了秦國的不斷蠶食。從這一角度來看,五國伐齊堪稱戰國曆史的轉折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