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高,卻很孬!有名無實的“冠名辦校”值得警惕
“公辦民助”“名校辦民校”“聯合辦學”……各類冠以名校招牌的合作辦學遍地開花。僅在西南某省會城市,當地教育部門的不完全統計顯示,2014年以來,全市通過政府、企業與省外教育資源優質的學校開展的各類聯合辦學學校報備數累計達200多所。
半月談記者在多地採訪瞭解到,一些名校合作辦學過程中出現“冠名辦校”“掛牌辦校”有名無實、地產商辦校成“售樓招牌”等問題,由此帶來加重學生家長經濟負擔、引發社會糾紛矛盾等問題,亟待加強引導規範。
1
“冠名辦校”有名無實,
名校招牌成“售樓招牌”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所謂的名校合作辦學往往有名無實,與名校教育資源毫不沾邊。以北大附屬實驗學校為例,該校在全國有多所分校,這些學校的辦學簡介中寫着“與北京大學聯合辦學”“秉承名校理念”,校徽也與北京大學雷同。
“雖然掛着北大的牌子,實際上跟北京大學沒什麼直接關係。”福建一所北大附屬實驗學校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學校是由福建某集團出資與北大集團旗下“北京北大附屬實驗學校”合作成立。根據簽約協議,該集團向北大青鳥支付品牌冠名和管理費用,但收完錢後,後者對學校並未有實質性的指導和資源投入。
當地教育部門規劃科負責人説,北大附屬實驗學校是市政府引進的名企業辦名學校項目。“我們在學校落地時也曾詢問過冠名問題,對方的解釋是學校冠名的這個‘北大’不是北京大學,而是和北大旗下的校企合作,就用了這個名稱。”
還有的名校合作辦學質量良莠不齊,效果不盡理想。2011年以來,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先後在貴陽市觀山湖區和貴安新區開辦實驗學校,兩所學校均是與當地政府合作創辦的公辦學校,其中一所在當地擁有不錯的口碑,而另一所的社會認可度相對不高。有家長質疑:“同樣是北師大附中的牌子,按道理,輸出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應該都是相同的,辦學質量為什麼有差別?”
↑某學區房樓盤
一些地方還出現房地產企業參與合作辦校的現象,名校招牌成為“售樓招牌”。在重慶,一些公辦中小學名校與房地產開發商合辦民校,由開發商把學校修好、硬件設施配齊,學校則出讓校名冠名權,以師資和品牌、管理等無形資產入股,再派出校本部師資和管理隊伍進駐辦學。多名置業顧問向半月談記者透露,業主子女可優先入讀名校就是樓盤的最大賣點,帶學位的房源不僅“一房難求”,房價也比周邊樓盤高出30%甚至一半以上。
2
“名校光環”加持高收費、高價學位房
與教育資源優質富集的名校合作辦學,在一定程度上對提升地方教育水平發揮着重要作用,是一種發展教育的“捷徑”。但在合作辦學過程中,一些冠名掛牌行為出現“變形走偏”,由此帶來的問題不容小覷。
伴隨着冠以各類頭銜的“名校”出現,高收費、高價學位房等現象隨之而來。有了“名校光環”加持,冠名掛牌學校的各類收費自然不菲。半月談記者在重慶、福州等地瞭解到,這類學校的收費從每年兩三萬元到10多萬元不等。一些家長別無選擇,只好花更多的錢去享受原本是“公益性”“普惠性”的義務教育。
↑擇校熱
“為了讓孩子中小學上個名校,只好硬着頭皮去搶名校合作開發商的高價學位房,花費少説也得上百萬元。”重慶市民林勇説,更省錢的辦法是通過交擇校費進入名校,至少也需要10多萬元,且名額有限,“花錢都不一定能搶得到”。
除了加重家長經濟負擔、加劇社會焦慮,名校合作辦學過熱還容易影響當地教育生態平衡。重慶市一所民辦校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掛着名校招牌的冠名學校入場後,藉助“名校光環”加持,與真正的民辦學校搶奪優質生源,使得民辦學校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被擠壓。
此外,一些名不副實的“聯合辦學”還容易因管理不當引發其他矛盾。此前,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的融創萬達文旅城採用與名校“聯姻”的方式,引進南開中學合辦民校。消息傳出後該樓盤銷售情況火爆,但由於當地教育規劃調整,引進的名校落了空,由此引發數百名業主維權。
一名教育系統幹部説:“與名校合作,打造好的學校還好,有的只是單純地掛塊牌子,是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很容易引發矛盾。”
3
亟待規範名校合作辦學
“真正的名校合作辦學,應該使得學校管理、師資等教育資源共享互通,既要充分發揮優質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也要帶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福建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張榮偉認為,各地應對名校合作冠名現象加強規範,嚴格把關、加強監管,防止名校合作辦學“野蠻生長”“變形走偏”。
針對這些問題,一些地方已經採取了相應舉措“正本清源”。重慶市2019年針對“名校辦民校”現象出台政策,要求公辦中小學不得新參與舉辦民辦學校;湖南省長沙市2020年底暫停公辦學校託管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審批,同時明確規定集團化學校合作時限一般為6年,每所優質學校集團化辦學規模應控制在10所左右。
“這些政策有助於將名校母體與冠名學校進行分離,促進公辦、民辦學校各歸其位,幫助學校樹立內涵發展意識。”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副研究員羅士琰建議,教育部門還應對新辦冠名學校加強督導,提高基礎教育的整體質量。
貴陽市教育局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説,冠名掛牌、聯合辦學只是提升辦學質量的路徑之一,紮紮實實練好教育基本功更重要。只有抓住加大本地教育投入這一根本,努力提升自身辦學力量,才能讓優質教育資源有效落地生根。(作者:柯高陽 鄧倩倩 駱飛)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