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科大學分數線不降反增,嘴上都説“學醫坑”,也沒看報的人減少

最近兩年非常流行的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句話最早是從張雪峯那裏被推廣出來的,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曾一度認為醫學專業會因此受到影響。

關於報考一事,家長們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生怕報到就業前景不好的專業,影響未來的發展和前程,這就導致近兩年每每臨近高考時,考生家長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般焦急。

醫科大學分數線不降反增,嘴上都説“學醫坑”,也沒看報的人減少

也有家長花重金請專業報考人士,都是為了能報到一個好專業,奈何全國大學加在一起共有500多個專業,每個專業針對的就業方向都不同,如果沒有專業建議很難選對。

而醫學專業更像是“另類”的存在,江湖上始終都有對它的爭議和質疑,但它卻在“大熱門”專業中屹立不倒,一直都有人高喊:“學醫坑”,卻沒見報的人減少

醫科大學分數線不降反增,嘴上都説“學醫坑”,也沒看報的人減少

嘴上都説“學醫坑”,但醫科大學分數線卻不降反增

有多少人看過知名眼科醫生陶勇,在某檔職場綜藝節目中,對當下醫學生處境的介紹,在這個龐大的醫學生羣體中,考上八年制本碩博連讀的醫學生僅僅是一小部分。

大多數醫學生都要從五年制本科讀起,然後考研,碩士三年,博士三年,等到畢業時已經接近30歲了,而此時的醫學博士們還只是職場新人,臨牀經驗極度匱乏,全都要從零開始。

醫科大學分數線不降反增,嘴上都説“學醫坑”,也沒看報的人減少

考進大醫院後,要先跟着導師出診,慢慢熟悉醫生的工作日常,然後在獲得導師的認可下,陸續開始接手手術,這個過程也是從縫合開始,一點點接手導師手中的手術。

對於醫學生35歲前的經歷,只能説不是在學習,就是在去學習的路上,只有一小部分醫學生在30歲前能達到出診標準,他們都是醫學生中的精英,也算是醫學界中“天賦型”選手

醫科大學分數線不降反增,嘴上都説“學醫坑”,也沒看報的人減少

可對於大多數醫學生的處境,在閒暇之餘一定會有落差感的,看着別人30歲已經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了,但醫學生才剛剛初入職場,所以説想學醫的人,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設。

不過話説回來,也有看得比較透徹的人,好像身邊人都在説“學醫坑”,但各大醫科院校的分數線卻不降反增,如今2023年院校招生已經塵埃落定,各類醫學專業始終都是最受歡迎的。

醫科大學分數線不降反增,嘴上都説“學醫坑”,也沒看報的人減少

舉個簡單的例子,別看南京醫科大學只是所省重點,但臨牀醫學專業最低的錄取分數線都高達646分,要知道這樣的分數,能報到一所不錯的985高校了。

再比如四川大學的口腔醫學專業,最低分數線也要667分;上海交大醫學部的臨牀醫學專業的的錄取分數線,更是達到了686分。即便是排名不靠前的大連醫科大學,臨牀專業的錄取分數線都在620分左右。

醫科大學分數線不降反增,嘴上都説“學醫坑”,也沒看報的人減少

想學醫的學生,空有分數是不夠的,信念感尤為關鍵

事實上,醫學專業對學生的要求非常高,並不是只要在高考考出高分,最後就一定能當上醫生,原因很簡單,學醫的延線太長了,如果學生沒有對醫學的信念感,很難堅持到最後。

主要分為幾個方面,首先,大部分醫學專業都是五年制本科,比其他專業多一年的學習時間,可本科畢業後又找不到工作,所以大部分醫學生都選擇考研,繼續攻讀醫學專業。

醫科大學分數線不降反增,嘴上都説“學醫坑”,也沒看報的人減少

但當醫學生考上研究生後,又會發現一個事實,即便是醫學碩士,也很難競爭到大型醫院的工作崗位,要想進大型三甲級醫院,就必須強制讀完博士,在這個過程中花費最多的就是時間。

學醫之路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大部分醫學生都是10年以上的學醫之路,再加上規培的時間,普通醫學生想在35歲前有所成就太難了,除非個別天賦異稟的醫學生。

醫科大學分數線不降反增,嘴上都説“學醫坑”,也沒看報的人減少

所以説很多人都不建議普通家庭的學生學醫,一方面是耗不起,本身家庭條件就不是很好,家裏也並不富裕,在學醫過程中需要承擔的學雜費太多了,家長很難承擔得起。

另一方面是沒資源、沒背景,上面提到的陶勇醫生,曾介紹過他就職醫院的招聘流程,大致需要四層選拔,從初篩簡歷、復篩簡歷、面試,到最後的筆試和心理測試

醫科大學分數線不降反增,嘴上都説“學醫坑”,也沒看報的人減少

比如初篩簡歷時選出70多人作為候選,經過層層選拔之後,最終醫院僅錄取一人,可能有人看到70:1的錄取率還好,但大家卻忽略了在初篩前投簡歷的人數。

那麼,看到醫科大學分數線不降反增,你有什麼想説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3 字。

轉載請註明: 醫科大學分數線不降反增,嘴上都説“學醫坑”,也沒看報的人減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