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那一頁頁語文課本上的故事,成為了不少人寶貴的童年回憶,上面用淺顯易懂的故事,為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個經典流傳的大道理,然而讓人感到質疑的是,這些故事科學上真的可行,又或者是否存在呢?
實際上,課本上就有兩個經典的“假故事”,其實根本不存在,不少人卻信以為真,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篇,便是語文人教版課標本第八冊文章《尊嚴》,在美國南加州沃爾遜小鎮一個寒冷的冬天,小鎮上來了一羣飢腸轆轆的逃難人羣,鎮長傑克遜大叔用豐盛的食物招待他們,這羣飢腸轆轆的難民甚至來不及説道謝,就開始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只有一個年輕人除外,他堅持要幫助傑克遜大叔幹活,才肯接受他的食物,傑克遜十分欣賞這個年輕人,留他在莊園幹活,還把女兒嫁給了他,並且説道:“他將來必然會成為一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最終文章總結道:“20多年後,這個年輕人果然擁有了一筆讓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作為20世紀最著名的富豪之一,有着“世界公民”、“經營之神”等諸多稱號的阿曼德·哈默,創造了大量的經濟奇蹟,並且帶來了一個石油帝國。
然而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的語文老師吳兆華卻公開發出質疑:“這樣一個實業家,什麼時候臉色蒼白骨瘦如柴地逃難要飯?”
根據資料顯示,石油大王哈默,是俄國移民的後裔,在1898年出生在美國紐約市,他的曾祖父來自於沙皇俄國,曾經憑藉造船積累了龐大的身價,但是在移民後哈默一家卻變得生活艱難。
不過哈默本人,卻是一個十分強壯的少年,早在15歲的時候,就放棄了學業,在一家鋼鐵廠當鑄造工來補貼家用,還積極參加了社會勞工黨,而在16歲,哈默就獲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利用從哥哥手中借來的錢,購買了一輛敞篷跑車,在聖誕節期間運送糖果,僅僅兩個星期,哈默就償還清了這一筆債務,還留下不少剩餘。
很顯然,青年時期的哈默,是並沒有太多可能成為食不果腹難民的,除此之外,海默先後有過兩位妻子,一位是出生於俄國的女男爵,另外一位則來自新澤西州,這顯然也對不上沃爾遜鎮長女兒的故事。
根據考證,《尊嚴》這篇文章,最早在1998年發表在《涉世之初》的雜誌上,作者李雪峯,後來又經過多家媒體的轉載,最終在2004年入語文教材。在接到外界的反饋之後,經過仔細的評審,從2016年9月開始,《尊嚴》這一篇課文,最終也從新版語文教材上正式下架。
至於第二篇課文,卻是一篇有了兩千年曆史的古文,然而它依然離不開“造假”的嫌疑,這就是出自於古代著名國別體史書《戰國策》的“唐雎不辱使命”。
文章內容,講述了唐雎聽從安陵國國王命令出使秦國,拒絕了和秦王更換國土的無理要求,引經據典,最終成功的完成了使命。
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公元前225年,當時的秦國,已經發兵消滅掉了韓國和魏國,而安陵國是魏國的附庸,在如今河南鄢陵西北,戰國時期魏襄王封其弟為安陵君,這才得以存在,共計方圓50裏左右。
按照《戰國策》當中的描寫,秦王打算以500裏換取50裏的算盤來説服安陵國君交出自己的國土,然而當時的嬴政,真的有這麼做的必要嗎?畢竟那麼大的魏國都已經消滅,何必還要費盡心思,去和一個小國家不斷的干涉。
至於第二點,來自於整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此時距離兩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27年,才發生過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事件,按照史料的詳細記載,荊軻小心翼翼,帶着淬有劇毒的匕首,謹慎的放在獻給秦王的地圖當中,這才獲得接近秦王的機會。
這件事情發生後,嬴政不可能一點教訓都沒有,然而唐雎,作為一名小國的使節,卻能夠帶着刀劍上殿,甚至和秦王平起平坐,談笑風生,這顯然也是不太現實的事情。
而第三個問題,出現在唐雎的真實年紀上,身為戰國時期著名的謀士,唐雎如今已經冠上了勇敢正直的性格特點,然而他的年齡,卻始終是一個難以揭開的謎團、
根據《史記·魏世家》的記載,唐雎曾經在魏安僖王期間出使秦國,成功説服了秦昭襄王發兵援救正在被齊國楚國等諸侯攻打的魏國,這件事情具體時間並不清楚,大概發生在安僖王十一年(前266年)至二十年(前257年)期間,《史記》還提到,唐雎此時已經是“年九十餘矣。”
這件事情,在《戰國策·魏策四》中同樣有着記載和描寫,然而唐雎真的有90多歲的話,到了安陵國時期,去面見嬴政的他,怎麼説都至少有120歲高齡,唐雎能不能活下來尚且是一個問題,嬴政又何必去怕一個一百多歲的老人呢?
值得一提的是,《戰國策》也收錄了“荊軻刺秦王”等章節,很顯然有些自相矛盾。
實際上,《戰國策》的作者劉向,也算得上是遠古時期的“心靈雞湯文學”大師,他所寫下的故事,大多講述了平凡弱小的人物,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與強大專橫的人或者國家展開鬥智鬥勇的故事。文章語言都具有高度的藝術性。
不過《戰國策》成書以來,真實性就飽受質疑,如今不少史學家認為,書中的大量內容,尤其是在細節處理上,很有可能是杜撰或者根據民間傳説彙編而成的產物,與其説是歷史,倒不如説是虛構的文學故事而已。
對於以上的這些假課文,很多人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為不應該將虛構的故事列入教科書當中,避免對孩子產生誤導,但是也有人認為,語文並不是歷史,只要從中學習到深刻的道理就行,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