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解讀專碩、專博擴招,1998年本科擴招的升級版?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經典

在9月30日,國務院的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發佈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以下簡稱《方案》)。

這個《方案》引發了媒體的關注。裏面提到了在2025年,專碩的規模將增加,專碩的招生規模將佔總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的2/3。

關於這點,很多媒體都進行了報道。

考研形勢

這對於2021年即將考研的人來説,是個好消息。這意味着考研的競爭壓力稍微少了一點。

這幾年考研形勢越來越嚴峻,考研人數越來越多。在2015年,考研人數還只有165萬,到了2020年,考研人數創紀錄,達到了341萬人。6年時間,考研人數翻了一倍多。為了考上研究生,很多人是二戰,甚至是三戰。

2020年,由於疫情,大家不好就業,國家對研究生進行了擴招,研究生招生規模超過了100萬。

2021年的考研形勢依然嚴峻。因為可以預見,今年就業不行,有很多人要考研;明年的就業形勢估計也一般;另外,原先準備出國的人也將在國內讀研,也要參與考研。這幾波人馬彙集在一起,估計會超過2020年考研人數。

所以,考研的人看到2021年仍將擴招,估計心中會鬆口氣。

《方案》具體細節

在這個文件中,除了專碩到2025年,招生規模達到碩士總招生規模的2/3之外,還有其他的細節,也值得關注。

第一,今後新增的碩士授權點,授權單位,原則上都是專碩。學校可以把學碩撤掉,換成專碩。授權點的審批由省級教育部門來做。今後碩士的擴招將全是專碩的擴招。

第二,大力擴大專博的規模,在各個區域佈局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

專碩、專博擴招背景

為什麼要出台這個政策?

《方案》裏面説了。經濟和產業發生了變化,各個行業對從業人員的知識要求提高了,需要更高層次的人才。

原先,我國的碩士和博士主要是為研究所、大學等研究機構培養人才,但現在主要是為企業培養人才。

這句話説白了,就是現在要就業的話最好是碩士畢業。

大學擴招2.0版?

大家有沒有覺得這一幕很眼熟?在1998年,大學進行擴招的時候,學生和家長歡欣鼓舞,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大學培養人才的目標變了。

在一開始,我國的大學培養的是科學家、研究人員。但隨着科技和工業的發展,很多大學,尤其是應用型大學,培養的是技術工人。

現在產業再次升級,大學四年的知識已經不夠用,需要再讀2~3年的專碩,才能勝任工作。

有些領域碩士還不夠,需要專業博士。

學歷含金量下降

大家看到擴招,會不會認為學歷會貶值?

這個肯定的。

每年只有3萬名研究生和有130萬名研究生的含金量差別很大。碩士研究生一多,首先本科學歷的含金量就下降,尤其對於名校的本科生。

原先名校本科生很值錢,在就業市場上很有競爭力。現在那麼多的研究生,很多企業提高了入職要求,很多招聘的必要條件就是要求碩士學歷以上。所以名校本科生連筆試的機會都沒有。

其次,普通院校的碩士生含金量下降。現在大家去看看,清華、北大、復旦、上交大這些學校每年的研究生數量高達1萬多人,比本科生數量多多了。這麼985大學的研究生湧上就業市場,雙非學校的研究生肯定不如原來受歡迎。

這個情況跟大學擴招後的情況差不多。雖然一本率提高了很多,但用人單位轉向看985、211的學生,這些比例跟沒擴招前的一本率差不多。

研究生教育收費是否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對於學碩來説,國家基本都是包下來的,學費很低,還有獎學金,個人基本不需要花錢。但專碩不一樣,學費比較高,有些還不管住宿。從專碩身上,學校估計能賺點錢。

為什麼國家要這麼做呢?

我認為,這件事應該做。一方面讓更多的人能夠讀研。否則這些人都出國去讀研。大家看看國外的大學就知道了,它們的碩士學歷更水,主要是為學校增收的。與其把自己的學生推到國外,讓國外大學來賺這個錢,還不如讓自己國內的大學來賺這個錢。

我是這麼猜測的。

專業學位的難度會不會降低?

從《方案》裏面看,對教學質量應該是嚴格要求。不過,我估計是降低的。因為裏面提到考核要求。

這些考核要求都沒有提到原創性,博士提到了應用創新性,比理論創新性的難度要低。

這個也跟國際通行標準一致。

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可以調研報告、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項目管理、藝術作品等為主要內容,以論文形式呈現。博士專業學位論文應表明研究生獨立擔負

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並在專門技術上做出應用創新性的成果。

專碩和專博的重點發展方向

《方案》裏面説,在現代製造業、現代交通、現代農業、現代信息、現代服務業和社會治理等領域,增設專碩學位。並且放權讓學校自主設立。

專博的重點在:工程師、醫師、教師、律師、公共衞生、公共政策與管理等領域。

總結

因此,雖然擴招了,考研要容易一些,但碩士將成為基礎學歷,而且需要自己投資,算是喜憂參半的一個消息吧。

大家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