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四野王牌軍長,1955年僅被授少將,羅榮桓曾親自向他道歉
1930年,紅軍隊伍裏抓出來一個虛報年齡想要偷偷混進來上學的孩子,他年僅14歲,五年前父親去世後,他便與母親相依為命,飽受軍閥壓迫,這個孩子便是譚友林。
紅軍的隊伍從領導到士兵有幾個是富貴人家出身?瞭解到這孩子可憐的經歷,隊伍的領導也動了惻隱之心,於是,最終他們同意這個孩子留在隊伍裏。
這個孩子年紀雖小但聰明好學,小小年紀就當上了一個小幹部。賀龍曾覺得這孩子有趣,要警衞員摁住他,在他臉上用毛筆畫了個圈,卻不想把這孩子嚇得哇哇大哭。
而轉眼間,少年在戰火中摸爬滾打,成為了中國的開國將軍之一。1955年,他被授予了少將軍銜,軍中不少人認為這件軍銜過低,羅榮桓甚至親自找他談話,向他道歉。
“死裏逃生”
譚友林加入紅軍後,因為年齡較小,沒辦法入黨,只好先加入共青團,成為一名思想進步的團員。
他年紀輕輕,卻跟隨隊伍南征北戰,曾經做過宣傳員、通訊員,也做過警衞員。這樣一個在共產主義思想澆灌下成長起來的少年,也因組織的錯誤,差一點死在自己同志的手中。
1931年,夏曦湘鄂西蘇區,領導這裏的“肅反”運動。在"反立三路線"以及"擁護國際路線"的口號下,夏曦大肆否定湘西地區的部隊取得的功績,並且對隊伍中同志們的思想信仰進行否定,甚至不惜下套陷害紅軍領導。
在這樣的“紅色恐怖”下,一個個曾經的長官被“肅反”,或經歷嚴刑拷打,或直接被無情的槍斃,最後,譚友林也沒能逃過被“肅反”的命運。
然而,譚友林咬緊牙關,無論肅反的人用什麼辦法,這個孩子依然不肯承認自己就是“改組派”,對於那些被扣在自己老首長頭上的“罪名”,他也一概不肯承認。
肅反派看他如此嘴硬,便將他綁起來,當做勞力,隨着紅三軍一起向湘鄂邊界行軍。小孩子體力本身就無法與成年人相比,現在又作為勞力,一路隨着隊伍翻山越嶺,到了巴東的時候,小小的譚友林終於不堪重負,走不動路了。
隊伍行軍不可能因為某一個士兵走不動路而停止前進,更何況,現在的譚友林在他們的眼中是一個企圖分裂隊伍,渙散軍心的“改組派”。
跟隨隊伍行進的保衞局見到譚友林這副模樣,便決定將他就地處理掉。就在這個危機時刻,賀龍將軍與關嚮應從附近經過,聽到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便前來查看。
這一看不得了,賀龍看到自己曾經逗的孩子現在正被押着要被處決,便馬上上前詢問情況。
瞭解情況後,賀龍大怒罵道:
負傷長征路
譚友林在戰場上有勇有謀,年輕氣盛的他在賀龍的帶領下打起仗來衝勁十足,頗有一股蔑視敵人的氣勢。這讓他在戰場上有着睥睨萬軍的氣勢,也讓他更容易在戰場上負傷。
1935年,譚友林帶領一個班向塔卧地區被包圍的敵軍喊話,指出他們已經彈盡糧絕,這種困境下是無法突破紅軍的包圍。
譚友林所喊的話確實是敵軍如今的困境,但是敵軍統帥陶廣卻是個“硬骨頭”。他假裝投降,卻決心要與紅軍魚死網破。
軍中不少同志也指出,這大概是敵軍的陰謀,譚友林前去對話很有可能會受傷,但譚友林不想被敵軍看成“膽小鬼”,於是還是前去與敵軍喊話,結果被擊穿了右臂。
之後組織馬上安排對他的傷勢進行檢查,發現他的右臂一共中了兩槍,一顆擊穿了關節,另一顆從右手腕關節打進去,擊碎了他的手骨。
1936年4月,紅軍翻過海拔近六千米的玉龍山,又在康藏高原跋涉3700多里,進入草地開始跋涉。7月12日,紅二方面軍進入草地的第二天,譚友林就害了傷寒。
這種病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能過挺過這種病痛的折磨的人少之又少,更不要説還要隨隊長征。譚友林迅速消瘦,渾身痠痛,連日的高燒不但讓他頭痛難忍,更讓他毫無食慾。
缺少營養補充的他抵抗力隨之下降,傷口在沒有足夠的消炎消毒藥物的處理下,開始出現潰爛的情況。每天安營紮寨後,他都能從自己的手臂裏擠出半茶缸的膿血來。
在這樣的身體情況下,譚友林每天都要隨隊伍趕路前進,有好幾次,他在狂風暴雨中倒下,險些葬身於草地。但好在每一次都被戰友救下,死裏逃生。
在楊雲階的精心護理下,為他抓了五十多副中藥,譚友林順利走出了草地,完成了長征,而他手臂裏的子彈卻遲遲沒有被取出。
直到長征結束,周總理親自請馬海德醫生為他做檢查。醫生説,想要保住他的右手,就必須馬上手術。
當時紅軍並不具備為他手術的條件,於是在周總理與賀龍親自授意與安排下,譚友林喬裝打扮成了一個青年學生,來到了西安的廣仁醫院,接受手術治療。在開了五刀之後,終於取出了在他手臂中停留了兩年的子彈。
智繳東北土匪
1945年11月,譚友林成為東北人民自治軍松江軍區哈北軍分區的司令員,不久後,中央下發命令,要求東北地區進行剿匪行動。但是當地的土匪頭目都十分狡猾,他們一頭扎入深山,利用地形和解放軍周旋。
次年9月,譚友林指揮部隊在山林中與土匪周旋。他安排軍隊在土匪經常出沒的地方駐守,又命令軍隊以連為單位在各個重點地段安營紮寨,形成了一條首尾呼應的長陣。
在這樣的包圍下,土匪運送糧食的道路被切斷,他們窩在深山中,東北的冬天總是格外的長,缺少補給的土匪很快就開始撐不下去。
譚友林指揮部隊備足乾糧,手持斧子,不熟悉地形,便仔細在樹上做記號,找不到土匪的身影便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哪裏有烏鴉飛起來,哪裏有炊煙飄起來,軍隊就發上出動趕過去查看情況。
在搜山的過程中如果發現了土匪存下來的糧食就全部拿走,力圖將土匪逼下山。在深山中的土匪吃不飽、穿不暖,想要下山弄點吃的,卻到處都是解放軍搜山的身影,稍微有點動靜都會引來他們的部隊。
在這樣的情況下,土匪很快陷入困境,甚至殺掉馬匹來充飢。原本就沒有什麼凝聚力的土匪幫派更加人心渙散,毫無士氣可言,在這樣的氛圍下,下山投降的不斷增多,但是大頭目依然藏在山裏,不肯投降。
不過,一個落網的偵查員很快打破了這個僵局。在解放軍的感化下,他向解放軍提供了謝文東下山搶糧然後偷渡牡丹江的計劃。
隨後,譚友林決定放掉這個偵查員,要他配合解放軍將謝文東引導下山。果然,幾天後謝文東在偵查員提供的錯誤情報下落入瞭解放軍手中。山上的土匪在首領落網後,也很快被清理乾淨。
小結:
1955年,譚友林受到了國家的嘉獎,他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對這樣的嘉獎與組織的肯定十分感到十分的榮幸,可不久後他就被負責嘉獎的羅榮桓“約談”了。
原來,羅榮桓後期整理時發現,與譚友林同期出來的將領都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但是隻有他是少將軍銜。
羅榮桓認為是自己的工作疏忽造成了這樣的錯誤,向譚友林賠禮道歉,但是譚友林卻毫不在意,他認為比起那些犧牲在戰場的同志們,他現在有兒有女,家庭美滿,現在又有了國家的認可,已經十分的幸福,不需要再在軍銜上爭搶什麼。
所以,雖然之後又有人聯名要求上調譚友林的軍銜,他也只是笑笑便拒絕了,這樣的老將軍一生戎馬,眼中裝着的不是榮譽,而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