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婆婆和媽媽》裏,侯佩岑帶着一家人去學習擊劍。一家人一起去學習和嘗試新鮮的事物,可以增進家人之間的關係。面對新事物,每個人都是新手,都在同一起跑線上。這可以很好地打破大人與孩子之間的隔閡,讓一家人更好地融入其中。
在學習擊劍的過程中,教練建議他們比賽,孩子非常開心。他選擇和媽媽進行比賽,媽媽讓着他。獲得勝利,他非常有成就感。但是爸爸沒有讓着他,讓他很失落。或許,這就是爸爸和媽媽之間的不同吧。
孩子的勝負欲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面對新鮮的事物,他們只有獲得一些物質上或精神上的東西,才可能有更大的動力做下去。
侯佩岑和兒子比賽的時候,會故意讓着他,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從中找到一些成就感,給他更多的信心去做這件事情。但是她不是一味地讓着孩子,適當地讓一兩次就可以了。
如果一直讓着孩子,他肯定有所察覺,會覺得媽媽沒有認真的在比賽。孩子即使贏了,也會覺得勝之不武,不會有成就感。
她有很好地把握好尺度,讓孩子一直領先一點,自己緊追不捨。這樣,孩子才會認為自己的勝利是靠自己的實力贏得的。孩子獲得勝利,非常開心,隔着面具也能看到他的笑容。
很多孩子都有很強的勝負欲,因為他們很想要贏。在這個世界中,孩子都是處於弱勢,他們戰勝不了多少人,但是他們很想用贏來證明自己,讓別人看到他的價值。
孩子贏了侯佩岑,讓他自信心滿滿,希望和爸爸一起比賽。爸爸和媽媽就不一樣了,爸爸沒有讓着他,讓他輸得很慘。他建立起來的信心,很快就被爸爸給擊垮了。
面對很大的落差,孩子很不開心,走路都是低着頭。從極好的情緒變到極差的情緒,孩子彷彿體驗了一次過山車的感覺。這種情緒的落差,大人可能都不能很快地調整過來,更別説孩子了。本來就是不平等的比賽,黃柏俊還讓孩子輸得很慘,這可能就有點傷害他的自尊心了。
黃柏俊是一個很嚴格的爸爸,可能他不太善於去觀察孩子的一些情緒變化吧。即使孩子情緒低落了,他還是不讓着孩子。或許,這與他的工作有一定關係。在企業的競爭中,上演着弱肉強食。輸了不值得可憐,自然界都是這樣的。
可能黃柏俊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親情。很多時候,父母讓着孩子一點,可以讓彼此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好。如果他多讓着孩子一點,孩子可能就對擊劍產生更大的興趣了。孩子做很多事情的信心,都需要父母幫着去建立。
孩子體驗到極大的挫敗感,很不甘心。他希望和媽媽再比試一次,重新找回一點自信。媽媽沒有同意,而是選擇幫助兒子擊敗爸爸,以此為兒子出氣。
侯佩岑都暗示黃柏俊了,但他還是沒有注意到,仍然是非常認真地在比賽。看到媽媽輸了比賽,兒子不開心。或許,黃柏俊也是一個有着極強勝負欲的人。
孩子的很多能力比較差,可能會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了。他們很需要一些信心或成就感來充實自己,讓人認為他們在某些事情上也可以做得很好。他們很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對於他們來説,贏可能就是很好的一種肯定。
黃柏俊不讓着兒子,也不讓着侯佩岑。侯佩岑給孩子建立起來的一點信心,很快就被他擊垮。她很擔心黃柏俊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侯佩岑的擔心
侯佩岑看到黃柏俊不讓着兒子,心裏非常着急,很怕影響到兩人之間的關係。如果孩子和爸爸相處的過程中,經常得不到一些好的感覺,會讓孩子產生不想跟爸爸玩的想法。
兩個人能夠建立起很好的關係,基本都是彼此能夠從對方那裏得到更多正面、積極的東西,親子關係也不例外。
在生活中,不管自己再怎麼優秀,總會有人比自己更好。當你比不過別人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失落感。在孩子的世界中,這種失落感比比皆是。所以,他們很希望贏,很希望得到父母的誇獎和認可。
比賽結束之後,侯佩岑很認真的給黃柏俊分析事情的嚴重性。希望他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讓着孩子一點,讓孩子能夠建立起更多的信心。他很認真的在聽,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以後改正。
面對未知的世界,孩子有很多東西不懂和不會。他們在外面會到處碰壁,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父母都不去幫助孩子建立信心,可能就沒有人幫助孩子建立信心了。孩子長期缺乏自信,可能就會成為一個不自信或自卑的人。這不是侯佩岑希望看到的結果。
黃柏俊聽取了侯佩岑的建議,説了一些鼓勵孩子的話,孩子的臉上很快就出現笑容了。父子之間的關係變好了。
孩子的勝負欲很強,可能是他希望讓父母看到自己很優秀,讓父母對他有更多的認可和誇讚。孩子很需要家人的鼓勵和愛,他才能更好地成長。
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少給孩子帶去一些負面的情緒或能量。孩子不能很好的消化這些負面的東西,只會累積在孩子的心裏。父母真的愛孩子,就儘量給孩子減少這些負擔。孩子不夠自信,會不會是你經常給孩子帶去負面的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