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尉遲恭戰場上的經典記述,大多都在李世民登基前,而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就把尉遲恭給“藏”起來了,很少讓尉遲恭領兵作戰。據記載,李世民上位後,尉遲恭只出征過兩次大戰。一次是李世民剛剛奪權,尉遲恭領軍對抗侵犯邊境的突厥;還有一次是在貞觀十九年(645年),跟隨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如此猛將,為何被李世民“封殺雪藏”了呢?這裏面有三個原因。
首先最重要一點,尉遲恭是“勇夫”,不是良將。尉遲恭以勇猛為最大特點,説白了就是打架不要命,好逞匹夫之勇,有很多經典戰例可以佐證這個觀點。比如,尉遲恭剛剛歸降李世民時,就在萬人之中,救下了馬上要被單雄信挑下馬的李世民,而且尉遲恭竟然毫髮未損!還有一次,尉遲恭與齊王李元吉比武藝,他們倆都擅長馬槊,李元吉從小就舞槍弄棒,武藝精湛,單打獨鬥恐怕李世民也不是他對手。在玄武門政變時,李世民就曾被李元吉所迫,差點沒了命。但是尉遲恭卻能夠在沒有刀刃的情況下,奪下了李元吉帶刀刃的馬槊,這就説明尉遲恭的個人武藝已經爐火純青了。
所以,尉遲恭最擅長的就是近身肉搏,而李世民也善於利用尉遲恭的優點。李世民謀略高,尉遲恭武藝超羣,他和尉遲恭在戰場上就是最佳拍檔。武德四年(621年),尉遲恭隨李世民在虎牢打竇建德,當時李世民點名只要尉遲恭跟着,帶了幾個士兵就大喇喇地跑到敵軍陣營前挑事兒,大喊:我是秦王!隨後二人引敵入甕,旗開得勝,打贏了首次交鋒戰。不難看出,尉遲恭就是一個猛,這種猛是沒頭腦的硬拼,常常置生死於不顧。但要是論起謀略,尉遲恭基本等於沒有。關於尉遲恭的記載,都是這些奮勇殺敵的記述,從來沒有什麼謀劃。所以相比李靖、李勣這些軍事家,尉遲恭頂多也就能稱得上是第一武將。李世民上位後,常常需要將領出徵。將在外,作戰機動,需要強大的軍事謀略和才幹,而尉遲恭在這點上,十分欠缺。
其次,尉遲恭是李世民的御用武將,一般人用不了。正如前文所述,尉遲恭一直是李世民的貼身保鏢,幾次救他於危難之中,民間還有尉遲恭是門神的説法,這也是從李世民這兒來的。李世民曾對尉遲恭説,只有你值夜宿,我才睡得安穩,這就是對尉遲恭保鏢工作的最大褒獎。李世民登基後,尉遲恭已經是右武侯大將軍了,誰能使喚一個武官頭頭(實則第二)去打仗呢?他的地位這麼高,還是第一功臣,恐怕也只能是李世民才指揮得動。但要是讓尉遲恭領兵,他還沒這個才能,抵不上李靖他們,讓人放心。所以你會發現,如果哪天尉遲恭出征了,那李世民肯定在。
有人問,尉遲恭不是有一次領兵跟突厥打仗了嗎?這一點就要誇讚李世民的英明瞭,因為他知道,這一杖尉遲恭必勝。為啥這麼説呢?首先,突厥率軍壓境,不是真來打仗的。當時李世民剛剛奪權,突厥時趁着大唐內亂,討個便宜罷了。突厥是不敢貿然打仗的,不過是來探探虛實。而李世民最終也和他們簽訂了渭水之盟,花了大量的銀子打發走了突厥。其次,戰略是李世民早就定下的。當時突厥的急行軍行至涇陽,李世民讓尉遲恭率輕騎給他們一個下馬威。尉遲恭出擊,單挑突厥,這就是尉遲恭的天下了。論武藝,誰能打得過不要命的尉遲恭?所以,尉遲恭馬到成功,當即把突厥的幾名大將斬殺,而敵軍不敢妄動。還有一點,這場仗是發生在家門口,所以李世民能夠及時對戰況做出判斷,及時調遣、糾正尉遲恭。要是這場仗發生在突厥,李世民作為新登基的皇帝,輕易不會出徵,那他就不敢把魯莽的尉遲恭派到遙遠的戰場上了,變數太大!所以,李世民不出徵的話,尉遲恭也基本不會出徵。
除了上面兩個因素,尉遲恭盛的性格也決定了,他不能被李世民重用。尉遲恭盛氣凌人,沒有人願意和他合作。尉遲恭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服管,他只聽李世民的話,其他人都瞧不上。這就讓尉遲恭在朝中的人緣非常不好。有的武將是不喜歡文人,而尉遲恭不但和宰相的關係不好,連武將也不好。有一次,李世民請大家吃飯,尉遲恭見自己的座次在他人之下,當眾抱怨。這時候,皇弟李道宗站出來,緩解下尷尬氣氛,沒想到卻被尉遲恭打了一通,眼睛差點兒打瞎,這場宴席最終也不歡而散了。這次事件後,尉遲恭就收斂了許多,因為他被李世民給批了!不過,他的臭脾氣還是改不了,所以,他乾脆就閉關不出,回家求仙問道去了。
尉遲恭晚年迷信鬼神,經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閉門煉丹。當別人都鋒芒畢露時,他卻選擇了避世,這似乎也為他躲過了一場劫難。所以,李治登基後,許多貞觀舊臣都得不到善終,比如武將薛萬徹,還和謀反連上了關係,被當眾斬殺。而尉遲恭卻因晚年不出門見客,沒人能誣陷到他身上,逃過了一劫。這或許是尉遲恭的智慧,也或許因為他福星高照,是個福將吧!參考資料:《舊唐書》
隋唐名將尉遲恭這麼猛,李世民登基後,為何不用他打仗了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8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