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華110週年校慶日,校長為何出現在運動場上?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經典

  2021年4月25日,清華大學迎來110週年校慶,清華歷屆校友、國內各大高校發來賀電。

  當日上午,校長邱勇出現在了清華東大操場上,他宣佈,慶祝建校110週年的“馬約翰杯”學生田徑運動會正式開幕。大白新聞發現,這不是清華大學第一次在校慶日舉行運動會。

  

  清華學子在田徑場上比賽(圖源:清華大學官方微博)

  重視體育運動向來是清華大學的一大辦校理念。大約一百年前,著名體育教育家馬約翰為清華大學的體育運動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老校長蔣南翔也極力倡導鍛鍊的好處,發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呼籲。

  多位清華出身的名人學者,也不乏與體育有關的逸聞,如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曾獲得全校跳高冠軍;知名科學家錢偉長曾是校內長跑五虎將之一,從清華畢業後身高長了18釐米;作家梁實秋曾因無法通過游泳考試,險些不能從清華畢業。

  舉行運動會賀校慶

  為慶祝建校110週年,清華大學4月25日舉行了第64屆“馬約翰杯”學生田徑運動會,校長邱勇宣佈運動會開幕。除此之外,邱勇還在“無體育,不清華”的標語前與畢業50年的校友方陣合影。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清華建校110週年大會上致辭(圖源:清華大學微信公眾號)

  據瞭解,“馬約翰杯”田徑運動會冠以清華大學原體育部主任馬約翰之名,每年舉辦一次,至今已舉辦了64屆。按照慣例,清華校長會在運動會閉幕儀式上帶頭跑步。

  今年的110週年校慶前夕,清華大學鼓勵學生參加“跑110公里”的活動,還面向校友以“影響我人生的清華體育”為題進行徵稿。

  

  第64屆 “馬約翰杯”運動會開幕(圖源:清華大學官方微博)

  “無體育,不清華”,概括了清華大學的體育精神。

  建校之初,清華大學對於學生的體育運動要求就頗為嚴苛,實行“強制運動”,每天下午4~5點鐘,學校將圖書館、教室、宿舍都鎖起來,讓學生到操場上去活動。

  除此之外,清華大學還規定了“不會游泳,就不能畢業”的嚴格規定。作家梁實秋曾因游泳不過關,險些無法畢業。

  2016年,清華大學重新倡導“4點半運動”的傳統。2017年,清華又重拾了“不會游泳,不能畢業”的硬性規定。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在清華體育運動近百年的發展過程中,馬約翰是極為重要的一個角色。

  據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介紹,1883年的出生於福建廈門的馬約翰,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有四分之一外國血統。因雙親早逝,他成長於教會學校,外國人為他取名“約翰”。

  1914年,馬約翰進入清華工作,六年後成為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在他主導下,清華先後成立了足球、籃球、網球、曲棍球、棒球、壘球、水球、長跑、游泳、滑冰、拳擊等十多個代表隊。

  

  馬約翰(右)對清華學子進行訓練(資料圖)

  馬約翰不僅制定了完整的體育課程,還擬定了“五項測驗”指標,即:百碼賽跑14秒;半英里賽跑3分鐘;擲鐵球20英尺;跳高45英寸;兩項擇一:足、籃球要求懂得有關知識和規則。他還規定,如果不能通過“五項測驗”,就不能出國留學。

  而大眾耳熟能詳的“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這一口號,其背後由來也與馬約翰有關。

  清華體育部主任劉波表示,1957年11月29日的全校體育幹部會上,清華時任校長蔣南翔對學生説,馬老今年七十幾歲,還是面紅身健,你們要向他學習,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當時,馬約翰已經為清華工作了四十年,蔣南翔鼓勵學生超越馬約翰。

  1966年10月31日,馬約翰病逝世,享年84歲,他在清華工作了整整52年。

  清華知名校友的體育故事

  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是眾多清華人對於母校最重要的記憶之一。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曾是清華校園內有名的足球健將,還曾在全校運動會上得過跳高第一名。

  據報道,梁思成對體育老師馬約翰充滿感激之情。他説:“想當年如果沒有一個好身體,怎麼搞野外調查?在學校中單雙槓和爬繩的訓練,使我後來在測繪古建築時,爬樑上柱攀登自如。”

  而清華畢業的著名科學家錢偉長,也有一個跟運動有關的勵志故事。

  1931年,錢偉長考進清華時身高只有1.49米。進入學校後,他從沒有停過一天的體育運動,後來在馬約翰指定的專門訓練計劃下,成為當時全校聞名的長跑五虎將之一,畢業後他的身高也長到了1.67米。

  此外,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曾公開表示清華的體育運動對自己的影響。

  

  施一公參加馬拉松比賽(資料圖)

  他曾説,在清華讀大學時,每天下午四點半他都會在操場上鍛鍊,正是當年養成的鍛鍊習慣,讓他不僅擁有健康的體魄,還能在緊張的學術研究中能夠保持旺盛的精力。

  2020年,時年53歲的施一公以3小時34分的成績跑完全程馬拉松。據媒體報道,這一成績在同齡組中達到了參加世界大滿貫賽事的水平。

  【資料參考:清華大學微信公眾號等】

  編輯:郭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