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9月13日,“時光不負、青春敢為”大學第一課主題演講活動在清華大學舉行。
這是由騰訊視頻主辦、清華大學新聞中心合作舉辦,首次面向全國高校青年學子推出的“開學大課”。活動集結了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北斗導航系統科學家徐穎,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付昊桓,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彭蘭,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魏坤琳和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羅新五位專家學者。此外,青年演員趙今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學生鄭煦韜作為青年代表也進行了分享。七位嘉賓圍繞“青春”和“夢想”,結合自身經歷,與廣大學生共話成長。
無畏挑戰,讓不可能成為可能,是我國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徐穎教授現場回顧了北斗衞星導航系統的發展歷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科研團隊就開始了中國衞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的探索,這期間不斷攻克各種難題,才迎來今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衞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的好消息。如果説北斗讓我們看到中國“智”造的實力,那麼“中國超算”的故事則見證了中國速度。
4年前,以付昊桓教授為核心的中國超算團隊成功研製出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將每秒十億億次的超強計算力切實轉化為基礎科研和工程創新的探索能力,全面提高了中國應對極端氣候和自然災害的減災防災能力。
以徐穎和付昊桓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是時代的造夢者,也是時代的追夢人。兩位教授還在現場向新一代年輕人發出邀請,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敢於挑戰,超越自己。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北斗導航系統科學家徐穎)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付昊桓)
計算機的超速發展已經開啓萬物互聯、人工智能的時代。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説,自出生起即身處智能時代,人機關係是他們未來將要直面的人生課題。彭蘭教授認為,人與機器不應該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創造無止境,新一代的年輕人要敢於想象,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創造出更完美、更和諧的人與機器的關係。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彭蘭)
年輕人不僅要敢於想象,還要勇於質疑。魏坤琳教授鼓勵當代大學生做“問題青年”,多提問題,提好問題。在他看來,好奇心推動創新,創新造就民族的未來。回望歷史進程,羅新教授則強調年輕人要做勇敢的追隨者。他表示,文明的進程是領軍人物的貢獻,也是一個又一個追隨者的貢獻。他呼籲大學生們要經常提醒自己:現實轉瞬即逝,唯有歷史永恆。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魏坤琳)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羅新)
作為中央戲劇學院的一名新生,趙今麥上台分享了她成長路上的迷茫與感悟,她的率真與坦誠讓大家看到了青年羣體的力量,同時,趙今麥也希望所有同學們能帶着熱愛直面挑戰,創造美好。
“希望大家在大學期間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一路堅持,最終學有所成。”鄭煦韜也以自己在清華大學天格計劃的經歷,鼓勵在場的同學們積極投身航天事業。
(文化副刊部編輯)
(青年演員趙今麥)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學生鄭煦韜)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