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一個成年人:“如果你在課堂上走神時,會做些什麼”?相信一定會有很多人回答説:“那還用問嗎?在課堂上能接觸到的只有文具,而文具中橡皮檫自然是最好玩的”。
由此可見,在學生時代,橡皮檫可不僅僅是拿來在作業本上擦擦改改的學習工具而已。因為對於不同的孩子來説橡皮擦的使用方式五花八門,所以在學生中便出現了“橡皮擦定律”。
所謂“橡皮擦定律”其實最早是從一位退休教師的朋友圈中所流傳出的,這位老教師根據自己從業多年的經驗。
僅憑一塊小小的橡皮就能夠判斷出孩子們上課是否認真聽講、或者是否有開小差的行為。
這位老師曾經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寫道:橡皮不僅實用,且具有較美觀、柔韌度較好等優點,這也成了孩子們上課走神的必備佳品。
所以説“橡皮擦定律”所指的就是:如果想要知道孩子的學習狀況,只要看他的橡皮狀態就能夠有所瞭解。
學習狀態不同的孩子橡皮擦有什麼不同?
認真聽講的孩子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保證在上課時全程都認真聽老師講課,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師所講的內容上、跟着老師的思路走,那麼他便很難會有走神的情況出現。
而從這些孩子的橡皮上我們則會發現,整塊橡皮幾乎都是完完整整,只有幾個稜角會有些許磨損,但這都是正常使用呈現的狀態。
認證聽講但偶爾開小差的孩子
有些孩子雖然能夠保證在上課的過程中,緊跟着老師講課的思路,能夠將自己絕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所講的內容上。
但偶爾也會出現走神的情況,從這些孩子的橡皮上來看會發現,他們的橡皮除四周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磨損外,還可能零星出現被鉛筆扎出小孔。
偶爾認真聽講,經常開小差的孩子
這裏説的“能夠認真聽講”指的是“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認真聽講”,例如一節45分鐘的課程,這些孩子能夠保證有30分鐘、20分鐘的時間是認真聽講的。
但在其餘時間則是會處於在一種神遊狀態,此時他們往往也很可能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手邊的橡皮上,所以他們的橡皮往往會“缺肉少肉”。
思緒飛舞的孩子
這些孩子則是幾乎無法做到認真聽老師講課的,上課對他們來説就好像是一種懲罰,即使是坐在課堂上,這些孩子們的思緒也是遨遊天際的狀態。
而對於如何打發無聊的課堂這一問題,他們則是會把全部心思都放到橡皮上,因此這些孩子的橡皮就好像是發酵過頭且被蟲蛀了的奶酪一樣,會佈滿孔洞及傷痕。
孩子之所以會在上課時總喜歡擺弄橡皮,其根源則是在於孩子們沒有足夠的專注能力來支撐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
對此父母要學會培養的孩子的專注力,此外還應從小培養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畢竟學習對於孩子來説也是一種枯燥且乏味的事,而興趣可以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