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科學報報道,7月8日,深圳醫學科學院(籌)創始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新發布的一條微博,在不少科研新手的心中一石激起千層浪。
她最近參加了一次博士生推免面試,能進入這一輪面試的人,基本都是國內生物醫藥領域資質最好的本科生和碩士生。
在常規問答之外,她問了幾乎所有人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假設時間來到10年後,你已經成為一名PI(Principal Investigator, 即獨立帶領一個實驗室的博導),你擁有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優秀的科研團隊、充足的經費、完善的實驗設備、大把的時間),那你最想探索的科學問題是什麼?換一種説法,這一輩子有什麼科學問題或者技術難題,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覺得今生無憾了?
結果如何呢?“20多位同學,卻沒有一位的回答讓我眼前一亮。”
顏寧説:“我反思了一下是不是針對本科生問這個問題太早了,但總期待着有一兩位同學能腦洞大開地講講——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科學研究對象,真的就沒有讓人發自內心想鑽研的麼?”
不出所料,這條微博的評論區非常熱鬧。
有人表達了對這些學生的理解:“被面試者會擔心自己萬一哪句話説得不符合您的心意或者暴露出自己某些您不喜歡的科研潛質、就被淘汰了……説得太理想顯得不落地,説得太現實顯得不夠有眼界,説得太深情顯得很可笑,説得太商業顯得很市儈,面試不是分享觀點的地方。”
有人認為,雖然學生們的答案不夠理想,但這個問題本身很有價值:“問本科生太早了,但是你問了以後興許有那麼幾個人就一直會問自己這個問題,問着問着就找到自己的路了。”
更有人一語扎心:“可能大部分博士畢業生也很難給出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7月10日,顏寧再次轉發這條微博表示,“一大早收到一封郵件,頓生‘世另我’之感。”評論區也有網友開始理解顏寧的提問,“觀點碰撞時的惺惺相惜是非常美好的瞬間。”
對此,澎湃新聞發表評論稱,重要的不是同學們能不能答出顏寧的問題,而是要為同學們架設起通往高遠理想的橋樑,讓他們能夠心無旁騖地投身所熱愛的事業。只要有了這座橋,相信不斷前行和探索的年輕人,終有一天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也能滿懷自信地讓顏寧老師“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