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4年過去了,很想再問問他們,孩子們都還在繼續踢球麼?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經典

大部分人會覺得,中國沒有多少喜歡踢球的孩子,但事實是,這麼多年來的體教分離,以及90年代這一代之前的父輩,心中足球(以及體育)在孩子早期成長過程中的地位和認知,都沒有什麼過多的改變。

畢竟在那個年代,説實在話,大部分家庭剛剛開始生活有所好轉,讀書仍然是公認最好的出路。

教育體系其實和青訓體系是一樣的,不會亙古不變,都會隨着人民精神生活的變化和價值觀的演變,不得不自我發生變革。

而足球(以及體育)在粑粑嘛嘛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也正在發生着一輪變革。

這樣的變革,與體訓體系和教育體系的變革,同樣重要。

中國現在不缺喜歡踢球的孩子,最缺的是真正理解體育對孩子早期成長的價值的家長,以及優秀的青訓教練。

下面是一個我們2016年在南京某小學的採訪,4年過去了,很想問問校園裏支持孩子踢球的父母和老師們,現在的情況有改善麼?

足球興趣班結束後,家長來到校門口接孩子回家

01.

陽爸

“咱們的小孩是不是真的不適合踢球?”

陽爸的家鄉在山東,是魯能多年的忠實球迷,陽爸不僅看球,踢球更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經常踢球的陽爸擁有陽光的外表和健康的體型。因此,雖然陽爸的兒子已經上小學了,第一眼還是沒敢把陽爸的年齡往30歲以上估計。

除了看球踢球,陽爸最大的樂趣就是和魯能的球星們合影了。不僅是自己,還曾經抱着兒子到魯能下榻的酒店去找球員們合影。

在這些家長中,陽爸是為數不多的熱愛足球並且瞭解足球的人。

陽爸的兒子今年剛剛入學,選擇這所學校,除了離得近,還因為看上了這所學校的足球氛圍。

“你知道嗎,這所學校每個孩子入學就發個足球!”陽爸説到這裏的時候眉開眼笑,讓我也想起了拿到自己的第一個足球時的興奮。

而在談到足球興趣班的費用時,陽爸回答:“一個學期幾百塊錢,現在大家都能出得起。”看得出來,雖然孩子入學沒多久,但陽爸對學校很是滿意。

但在談到孩子時,陽爸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送孩子來就是來玩玩的。”

“玩玩”這個詞,多次出現在陽爸的回答中。

陽爸説,他對孩子踢球沒有抱多大希望,雖然平時也經常帶着孩子去踢球,但是他自己覺得孩子沒有踢職業足球的潛力。

“要是他在學校裏踢得好了,能進校隊,我肯定是高興的。但是職業足球嘛,我覺得可能性不大。反正現在送孩子來踢球,就是玩玩嘛。”

因為抱着這樣的心態,陽爸也很少和孩子交流足球課上的事。自然,陽爸也不知道教練在足球課上佈置了哪些訓練。

“我兒子回家以後從來不會主動説的,有什麼也是和他媽媽説。”

當被問到是不是因為訓練過後孩子累了的原因時,陽爸搖了搖頭:“應該不會吧。小孩子這個年紀很快就好了,晚上估計就又跑起來了。”

陽爸帶着兒子與蒿俊閔合影

在聊到附近的球場時,陽爸瞭若指掌:“那裏有一塊球場,要出錢的,300塊一個小時。”

雖然陽爸的經濟狀況不錯,但他還是喜歡到免費開放的球場去踢球。

“付費的球場,其實條件和外面的也差不多。我平時都是到那所大學的球場裏去踢的。”陽爸指了指學校附近的某所大學。

“很奇怪,裏面的學生都不去踢球的。平時球場都是空着的。”

在聊到青訓時,陽爸皺着眉頭,遲疑了一下,説:“人家歐美的球員,就是比日韓的厲害。日韓的球員,又比我們的厲害。你説,咱們的小孩,是不是真的不適合踢球啊?”

陽爸的圈子裏有不少足球人,魯能的領隊,曾是陽爸在山東工作單位的老總。

此外,陽爸還有一位從事青訓行業的親戚,他們之間關於足球也交流過幾次。然而,這些足球人,似乎都沒能解決他的疑惑。

02.

鑫爸鑫媽

“孩子太小了,還沒想那麼多”

鑫爸鑫媽的兒子今年三年級,是個“小胖子”,和鑫爸的體形很是相似。

爸媽送他來到學校時門口,距離訓練已經開始幾分鐘了,急得他連連擺手:“你們不要送了,我要遲到了。”一邊説一邊跑向了球場。

在問到為什麼要送孩子來上足球興趣班時,鑫媽笑着説:“當然是想着給他減減肥啊,結果練了兩年也沒見他瘦下多少來。”

“他雖然有點胖,但是踢球踢得還不錯的。”提起自己的兒子,鑫爸臉上忍不住掛起了自豪的微笑。

“一年級入學沒踢多久,教練就把他調到了提高班,在提高班裏一直待了兩年。”

那為什麼現在又回到週末的足球興趣班了呢?

“他説提高班的那個男教練太兇了。興趣班這個教練是女的,要求鬆一些。”

孩子覺得提高班的男教練太兇,會不會是因為教練安排的訓練內容太多太難,孩子覺得負擔太大?

鑫媽想了想,説:“不會吧,我家孩子上這個班很久了,一起上的孩子的父母我們都認識的,也沒聽哪家父母説訓練量大的。”

鑫爸接着説:“我們也不是很懂足球,平時教練訓練的時候家長也不能進去看的。不過提高班請的教練都是專業教練,應該沒問題的。”

雖然對足球不太瞭解,但鑫爸鑫媽還是很樂意和孩子聊訓練中發生的事情。

“這點和我一樣,愛説話。”鑫爸呵呵笑道。“他平時放學回來不怎麼説話,不過訓練回來就有話説了。足球訓練那些東西我們也聽不懂,就聽他説好了。”

幸好,孩子在上提高班時一個星期要上三次訓練課,平時也不怎麼想踢球了。

“如果兒子想踢球,我還真沒辦法。場地我們也不知道哪裏有,也不會踢。”鑫爸攤手説道。

那麼,有沒有想過讓孩子接受專業的足球培訓呢?“孩子現在還小,我們沒想那麼多。先踢着唄。”鑫爸表情很是輕鬆。

“我覺得就算要讓孩子踢球,小學也得上完吧。”因為覺得孩子還小,兩位家長也沒有了解過南京市的青訓機構。

“反正離孩子小學畢業還有三四年,到時候再看也來得及。只要孩子願意,我就支持他。”

03.

斌爸

“只要他想,我就支持”

上一個時間段的興趣班還沒有結束時,許多孩子已經早早地來到了校門口,湊在一起嬉戲打鬧。

在追逐的過程中,一個穿着阿根廷梅西球衣的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膝蓋被水泥地給磨破了。

筆者上前用清水浸過的紙巾幫他擦了擦傷口附近的灰塵,那孩子一直安安靜靜,家長也沒有出現。簡單處理結束後,他又重新加入了追逐別的孩子的行列。

直到訓練班開始,那孩子跟着教練去到球場之後,他的家長——斌爸才出來向我道謝。道謝過後,斌爸看着周圍沒有孩子,便從包裏拿出了煙點上。

吸了一口後,他對我説:“我的孩子摔傷了,知道我為什麼就在這裏坐着嗎?這次知道了會摔破膝蓋,下回他就會注意腳下了。讓他自己去想,我是不會管的。”

説完,看到我在一旁點頭,斌爸“嘿嘿”地笑了起來。

斌爸畢業於南師大,但選擇了下海從商。

“怎麼教孩子,我有自己的一套。”説到這裏,斌爸微眯着眼睛,很是自豪。

“孩子要做什麼我不管,除非必要,結果怎麼樣我也不管。你看他摔倒以後不哭也不喊,就是知道我不會管的。”

雖然説着“不管”,但斌爸對兒子的關心未減一分。“這個足球班是他自己要報的,也有幾年了。我平時忙,就想着週末送他來這裏踢球。我可以陪陪他,自己也可以休息會兒。”

足球興趣班的訓練時長一個半小時,大部分家長把孩子送到後就離開了,但斌爸一直等在校門口。學校的門衞和斌爸閒談了幾分鐘,顯然是很熟悉了。

送孩子來上足球班,也給了父子倆更多交流的機會。

“你別看我兒子那個樣子,回到家以後能説呢。”斌爸笑道。“足球班上的事情也會和我們講,不過我不看足球,也聽不懂。”

足球班的訓練內容,斌爸並不瞭解:“學校不讓我們進去,不過這所學校的足球班和足球隊名氣挺大的,沒什麼問題。”

談到孩子的未來,斌爸的態度很明白:“只要他想,我就支持。”包括足球也是一樣的。

“孩子踢球踢得怎麼樣,我不知道,我也看不出來。如果踢得好了,進校隊,甚至是想要踢職業足球,我都沒有意見。我不覺得一定要讓他像我一樣讀大學,只要他自己不後悔,我就支持他。”

雖然沒怎麼接觸過足球,但是斌爸接觸過青訓相關的領域。“我的一位南師大的師姐就是做這個的,前段時間還見過她,似乎準備出國培訓。”

同時,在足球改革方興未艾的現在,斌爸也正在考慮涉足青訓這一行業。

“像你説的青訓機構,我之前也瞭解過。南京奧體中心那裏有很多閒置的球場,幾個朋友想和我一起搭夥,租用場地開辦青訓。”

但是,擺在他們面前的還有一個很大的困難。

國內一直以來沒有建立起足夠規模與足夠完善的青訓體系,帶來的不僅是球員數量與質量的缺失,還有相關人才培訓機制的落後。

“資金不是問題,但是我們找不到教練,也不知道去哪兒找。”斌爸有些無奈。

足球班結束後,斌爸迎着孩子拿出準備好的乾毛巾,蹲下來為孩子擦汗。

當我提出拍照的請求時,斌爸説:“可以啊。”想了想,又説:“你給他拍吧,我不習慣被人拍照。”

最後,我也只能拍下了他們的背影。

斌爸與孩子離去的背影

孩子脖子上還搭着斌爸帶來的毛巾

04.

x爸x媽

“孩子喜歡踢球,我該怎麼辦”

陽爸熱愛並且關注足球,也樂於培養孩子對於足球的興趣。然而,正是因為陽爸對國內足球的關注,使得他對職業足球失去了信心。

對於許多已經為人父母的球迷來説,陽爸所想正是他們所想。

在目睹了中國足球漸漸跌落深谷之後,他們對職業足球已很難再看好。

雖然對足球的熱愛會讓他們的孩子仍有接觸足球的機會,但可以想見,除非國內的足球環境得到確實的改善,否則這些家長是不會讓孩子成為職業球員的。

鑫爸鑫媽對足球並不瞭解,只是因為孩子的興趣而讓孩子接觸足球。他們對職業足球的現狀和前景瞭解不多,雖然並不排斥讓孩子踢球,但還是更傾向於讓孩子讀書工作。

在這一方面,他們代表了大部分普通家長的想法。

對於他們來説,讓孩子接受直至大學的教育,並且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比較理想的人生道路。

相比之下,職業足球自然不會是他們的首選。

斌爸對足球也並不瞭解,但他願意讓孩子自主選擇自己的職業道路,包括職業足球。

對於許多熱愛足球卻苦於家長和學校束縛的孩子來説,擁有這樣的家長可謂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

然而,不能忽視的一點是,斌爸經商已久,有經濟實力支持孩子踢職業足球。

在國內,相比於義務教育,職業足球青訓機構少卻不精,學費也不低,只有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才能有底氣支持孩子投身風險較大的職業足球。

無論這些家長的看法如何,從他們的回答中都能看出:青訓機構的數量與專業程度是不夠的,甚至比場地建設的情況更加值得關注。

除了青訓教練,家長的理念也是需要轉變的。

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很少知道訓練的具體內容,在訓練過後與孩子的溝通都只停留在交流的層面上,沒有也不知道應該有配合教練深化訓練成果的意識。

這是因為家長們對青訓的瞭解普遍不夠。即使是熱愛足球的球迷,大多數對青訓的認知也是“教練總攬一切”。

最好的青訓,絕不是教練單方面能夠提供的。

家長需要了解訓練課的內容與意義,並知道應該怎樣調節孩子的飲食、作息以及所處的家庭氛圍。

只有家長與教練正確配合,才能培養出技術意識俱佳的優秀球員。

在這一方面,也對青訓教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 · ·

『 近 期 看 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