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朝傳了12位皇帝,從畫像就可發現大清由盛轉衰的歷史痕跡!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經典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開始計算的話,清朝一共延續296年,傳12帝。落日餘暉,盛極而衰,封建帝制註定要被歷史淘汰,十二位皇帝的畫像,便已經透露出衰亡的徵兆。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甲冑起兵,用聯姻、結盟、遠交近攻等策略統一了女真,直到建立後金前一年,明朝仍以為努爾哈赤無甚野心,殊不知他早已研究中國通史,志在天下。努爾哈赤為清朝建立打下了根基,公元1629年去世,一説病亡,一説被炮擊而死。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繼承了父親的志向,34歲被推舉為汗,不僅鎮壓了明朝的藩屬國,也為清軍入關掃清了道路,更提出了“滿漢一體”主張,不斷革故鼎新,壯大實力。公元1636年,皇太極稱帝,在位17年後猝死,未能看到清兵破關而入那天。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皇太極第九子,父母為滿蒙聯姻,在叔叔多爾袞與大哥豪哥爭奪帝位時以6歲稚齡被選為繼承人,長期受多爾袞鉗制。多爾袞去世後,順治打壓其勢力,重用漢臣,為了緩和滿漢矛盾,對抗清活動採用剿撫並施的方式,在位末期基本實現全國統一。1661年,24歲的順治帝英年早逝。


清聖祖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8歲登基,在位共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即位初期面對權臣當道、天下未定的局面,一邊強化皇權,一邊用兵,取得了對三藩和沙俄的勝利,同時極力消除明朝影響,實行海禁,在位晚年逐漸倦朝,皇子爭儲更讓康熙心力交瘁。1722年康熙帝因病去世,傳位給誰至今成謎。


清世宗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康乾盛世”過渡期的一位皇帝,雖然在位時間只有短短十三年,卻以雷霆之勢整肅了康熙帝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肅清吏治,嚴查虧空,設軍機處加強皇權,重農抑商,廢賤籍,稍微放寬海禁,被《清史稿》評為“嚴明”帝王,1735年雍正帝離奇去世,一説是丹藥致病而亡。


清高宗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以長壽和“十全武功”著稱,實際行使帝王權力時間勝過康熙,一生猶如錦鯉,沒有皇位競爭對手,身體康健,繼承了祖父輩穩定的基業,在此基礎上將清朝的版圖擴到了最大,但在位時重用和珅、花銷巨大,實行全面的閉關鎖國等使清朝由盛轉衰,1799年,乾隆駕崩,帝國已經沒落。


清仁宗嘉慶帝愛新覺羅·顒琰,從父皇手中接過一個已經轉衰的帝國,其光芒遠不如祖父輩耀眼,被稱為“平庸天子”,在位時期世界工業革命興起,清朝依然死氣沉沉,嘉慶帝照着祖父輩的方法管理大清,收效甚微,深陷危機之中。1820年,嘉慶駕崩,道鹹中衰開始了。


清宣宗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以節儉著稱,能力有限,在位時因循守舊,少有建樹,雖然試圖改變朝廷弊端,卻沒有采取足夠有效的措施,以至於大臣個個學會粉飾太平。道光帝在位期間鴉片戰爭爆發,道光帝天朝夢碎,從主戰轉為妥協,成為從古代跨入近代的皇帝,清朝危機更加深重,道光帝在憂鬱中於1850年駕崩。


清文宗咸豐帝愛新覺羅·奕詝,堪稱清朝歷史上命運最悲慘的一位皇帝,趕上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趕上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趕上了封建社會沒落,後宮還走出了慈禧這樣的人物,在位期間內憂外患不斷又無力改變,甚至經歷了出逃事件,1861年駕崩,年僅31歲。


清穆宗同治帝愛新覺羅·載淳,一生所經歷年號“同治”便反應出來了。同治帝5歲便登上皇位,強勢的母親慈禧太后讓同治難以徹底舒展手腳,在位期間漢臣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為挽救帝國危局興辦洋務運動,但同治在大事上決策的權利有限,年僅19歲便去世。


清德宗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4歲登基,形容傀儡,掌舵者依然是慈禧太后,1889年十八歲的光緒帝名義上得以親政,儘管在甲午海戰之後深受刺激,力圖維新,終究是胳膊扭不過大腿,反而被慈禧太后幽禁起來,在苦悶抑鬱中度過餘生,1908年突然暴斃,年僅38歲。


清憲宗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道光帝曾孫,清朝最後一位皇帝,一生跨越三個時代,在慈禧太后的指揮下2歲便被抱入宮中繼承了帝位,四年後便退位,親身經歷了封建王朝的徹底覆滅。

從清朝歷代皇帝的畫像和照片中便可以看出,清朝立國之初的皇帝,個個雄姿英偉不凡,不怒自威;後期的皇帝個個面白體弱,缺少魄力,甚至絕嗣,且稚齡登基、英年早逝者不少。光看皇帝的長相便能看出清朝運數已盡,由盛轉衰,無力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