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忍細看, 原來清朝的鐵帽子王一點都不鐵

歷史不忍細看, 原來清朝的鐵帽子王一點都不鐵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王爵世襲罔替的一種俗稱,雖然稱之為鐵帽子王,但如果真覺得鐵帽子王是真的鐵,那麼只能説你太天真了。

所謂的鐵帽子王不等於免死金牌,更何況免死金牌有時候皇帝都不會認賬。如果鐵帽子王使最高統治者皇帝不開心了,那麼奪爵換人甚至賜死都是常事。

簡單來説,鐵帽子王雖然的確是世襲罔替,但世襲罔替的是王爵而不是戴鐵帽子的人,如果戴鐵帽子的人有錯誤了,還是可以隨時換人來戴的,所以鐵的只是這個帽子只是這個王爵罷了,而不是鐵的是這個人。

下面宋安之來大概説説清朝的十二大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的歷史雖然可以追溯到清初,但鐵帽子王完善成立於清朝的乾隆年間。

乾隆年間確定了八位開國時功勞赫赫的宗室王爺,分別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這八位鐵帽子王屬於功封。

還有四位鐵帽子王並非是清朝開國時期的功臣,屬於是恩封。

這四位分別是怡親王允祥(雍正帝在位時期最為信任的十三弟)、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這三位都是晚清宗室中的朝廷重臣)。

如果有鐵帽子王獲罪的話,輕則罰俸,重則奪爵,以其旁支襲爵,甚至還會賜死獲罪之人的。

歷史不忍細看, 原來清朝的鐵帽子王一點都不鐵

下面我們來看看十二大鐵帽子王的襲爵情況。

初代禮親王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禮親王爵位共傳10世,12人襲爵,其中有2人被奪爵。

初代鄭親王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侄子濟爾哈朗。鄭親王爵位共傳10世,17人襲爵,其中有5人被奪爵。

初代睿親王是清初威名赫赫的攝政王多爾袞,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睿親王爵位共傳11世,不算追封的,共8人襲爵。

初代豫親王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多鐸,豫親王爵位共傳9世,13人襲爵,其中有2人被奪爵。

初代肅親王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肅親王爵位共傳9世,10人襲爵。

初代莊親王是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碩塞,莊親王爵位共傳8世,11人襲爵,其中2人被奪爵。

初代多羅克勤郡王是禮親王代善長子嶽託,克勤郡王爵位共傳13世,17人襲爵,其中3人被奪爵。

初代多羅順承郡王是禮親王代善之孫勒克德渾。(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順承郡王爵位共傳10世,15人襲爵,其中3人被奪爵。

清朝中後期恩封的四位鐵帽子王情況如下。

初代怡親王是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怡親王爵位共傳8世,9人襲爵。

初代恭親王是道光帝第六子奕訢。恭親王爵位共傳3世,2人襲爵。

初代醇親王是道光帝奕譞,是光緒帝的生父,末代皇帝溥儀的親爺爺。醇親王爵位只傳給了兒子一代。

初代慶親王是乾隆十七子永璘的嫡孫奕劻。隨着清亡,其王爵只有一代。

從以上十二大鐵帽子王的支系世襲情況可以看出,鐵帽子王其實也就是王爵穩定,戴鐵帽子的可不穩,像奪爵由旁系支脈襲爵得多的是。

像賜死情況也有,比如説咸豐帝駕崩之後,兩宮太后慈禧與慈安和恭親王奕訢針對顧命八大臣聯手發動了北京政變以後,顧命八大臣中的怡親王載垣還有鄭親王端華兩大鐵帽子王就被賜以自盡而死。

所以説鐵帽子王這個爵位是鐵的不能再鐵了,但戴鐵帽子的人可就不一定了,惹皇上不高興了,奪爵給了其他人,甚至賜死都是常有的事情。

歷史不忍細看, 原來清朝的鐵帽子王一點都不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2 字。

轉載請註明: 歷史不忍細看, 原來清朝的鐵帽子王一點都不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