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是東吳乃至整個三國時期極其優秀的將領,為了保衞東吳,他以統帥身份參與過兩次大戰。一次對陣蜀漢,火燒連營大敗劉備,致使蜀漢元氣大傷;一次對陣曹魏大司馬曹休,重創曹軍,導致曹魏此後22年內不曾向東吳發動大規模戰事,而孫權直接趁勢在一年後稱帝。
作為一名武將,陸遜後來被封為上大將軍,位列武將之首,隨後又被任命為丞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陸遜出將入相,是一名文武兼修、不可多得的大才。在《三國志》中,身為人臣卻被陳壽單獨列傳的只有2人,一人是諸葛亮,另一人就是陸遜,可見在同時代人陳壽眼中,陸遜地位之高。在後世,唐德宗追封古代64名將,宋徽宗追封古代72名將,陸遜都在其列。
陸遜
無論是在世時還是後世,陸遜都有很高的地位。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忠心耿耿,為東吳屢立戰勳的人,最後卻沒能得到善終。據《三國志》記載,
權累遣中使責讓遜,遜憤恚致卒。
一代名將,居然是被自己的主公給罵到氣死!孫權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陸遜
有關這個問題,歷來有很多分析,大多都提到了這樣2點,
表面原因,在太子孫登去世後,孫權對於立儲一直是猶豫不定,導致兩個皇子爭位。一開始陸遜是保持中立的,後來被皇子孫和拖下水,勸孫權立嫡子孫和為儲。立儲是孫權的家務事,作為臣子參與其中本就是大忌,孫權很是不滿。
深層原因,陸遜不是一個普通的臣子,他是一個有實力、有人脈、有威望的人,簡單來説,是屬於功高震主的那種重臣。作為一個君主,立儲時會考慮到身後事,一旦孫權不在了,繼任的皇子能夠駕馭這樣的人嘛?孫權性格本來就愛猜忌,晚年更加明顯,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孫權選擇除掉陸遜也不是不可能。
孫權
接下來,我們通過對陸遜的身世以及人脈關係進行分析,我們還可以看到更多端倪。
正如上文所説,孫權為人愛猜忌,想的也比較多。他的一生,很是介意2種人,
孫策一脈
世家大族
對於孫策一脈,孫權進行壓制,不讓他們擔任要職,並且爵位只是封侯,而孫權的兒子都是封王的。對於孫策也只是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對於世家大族,孫權後期也是想着法子在壓制,甚至藉助呂壹之手對世家顧氏和朱氏開刀。
孫權之所以介意、猜忌這2種人,和孫權的上位有莫大關係。東吳之主本應是打下江東的孫策,但是因為英年早逝,孫策臨終指定孫權接任的。雖然孫權沒有打下江東,但是稱帝后的他,大抵是想讓自己的子嗣繼承皇位的,對於原來該有君主之位的哥哥一脈自然有所防備。
孫策
至於世家,在孫家打天下的時候就是依仗他們,作為條件,世家都是可以有私兵的。世家如果擁護孫家便罷,一旦將來聯合起來反對孫家,將會導致內亂。這是一個隱患,而且在孫權稱帝后,若想要將權力牢牢把控在手中,就是要削弱這些世家的勢力。
而陸遜很不幸,他和這2種人,都沾了邊。
據《三國志》記載,
權以兄策女配遜。
陸遜的岳父是孫策,他的兒子陸抗,也算是和孫策一脈有血緣關係。以陸遜的為人,他不會就此去扶持孫策一脈上位。但保不齊,孫權會顧忌,有心之人會拉攏陸遜,威脅他的子嗣上位。
陸遜所在的陸家本身就是世家大族,孫權將孫策之女許配給陸遜時才30來歲,當時想的應當是拉攏陸家和陸遜。沒想到日後,陸遜成為了陸家的頭號人物。
孫權與陸遜
晚年的孫權為了削弱世家的勢力,加之陸遜本身和孫策一脈的關係,對陸遜有所動作和猜忌也難以避免了。
一代名將陸遜,戰功卓著、忠心耿耿,是東吳的中流砥柱,奈何晚年沒有得到善終,令人惋惜。幸得孫權沒有將這種猜忌牽連到陸抗身上,為東吳留下了另一位名將。
大家對於陸遜和孫權的關係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本文參考文獻,《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資治通鑑》。)